今天是西方人重要节日,是西方人传统节日,圣诞节前夕的平安夜。平安夜、圣诞节等,这些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西方节日,因其特殊的文化底蕴和异域风情,加之一些机构和个人的极力推介,越来越受到中国一些年轻人的追捧,商家也借机造势,营造气氛,吸引消费者,洋节的社会影响是越来越大,让许多民族节日相形见拙。
面对洋节日,探究我们信念和传统节日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面对洋节日,探究我们信念和传统节日古人有宗教信仰吗?这是我们今天所要了解的。严格说来,“宗教信仰"是“宗教"与““信仰”二词的组合。当人的理性面对无法解释的现象时,往往诉诸信仰,这种信仰用具体的方式(如祭祀、祷告、忏悔、歌颂、舞蹈等仪式)表现出来.即形成了宗教。因此,宗教是信仰之体现,而信仰是宗教之核心。人的理性能够解释多少现象呢?在古代很少,然后越来越多,但是有一些根本的难题始终没有答案。人类的终极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三个。
唯物三个问题
1.如何更好的认识宇宙世界、并解决关于宇宙的问题。
2.如何更好的认识人类社会、并解决关于人类的问题。
3.如何更好的认识自我人生、并解决关于人生的问题
唯心三个问题
1我是谁?
2我从哪里来?
3我要到哪里去?
这些问题又必然归结于:有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的所谓“神”?对于古代先民,“神”必须存在,否则无法解释上述一系列的难题。当然,“神"这个字是勉强采用的名称,中国古人称之为“天"或“帝"(由这个“帝"又衍生出“上帝")。如《诗经,商颂》就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这是商朝百姓有关先祖与建国的神话,其中“天"与“帝"异名同指。为了讨论方便,以下使用“天"这个概念统称之。
对人而言,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去了解“天"本身是什么;他只需领悟“天对人有何作用"或“天对人扮演什么角色"。 天对古人而言扮演了“主宰之天、造生之天、载行之天、启示之天、审判之天"这五种角色,也明确展示了这五种功能或作用。
《説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面对洋节日,探究我们信念和传统节日 面对洋节日,探究我们信念和传统节日《説文解字》:示,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凡示之屬皆从示。,古文示。
礻:是“示”作偏旁的形。“示”是“神”的本字。从“示”的字,一般与神(包括对神的崇拜活动和心理)有关。
我们推崇儒家与道家,是因为从世界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两家学说都合乎“体大思精"的要求。他们面对虚无主义的危机,分别提出了解决方案,因而不仅救治了当时的困境,也为人类留下了永恒的启示。
孔子提出了“使命之天"或新的“天命观"。“天命"不再是帝王专属的授权书,而成为人性中向善力量的根源。人皆有其天命,就是要负责完成自身人性的要求,使自己由凡人成为君子。
老子提出了“道"来予以提升及超越。存在上的虚无主义有两点特色:一是认为人终究会死,死后归于虚无,那么处在乱世或困境中,与其活着受苦,何不早些结束这无聊的一生;二是认为人无异于万物,都注定在一个封闭的自然界中同归于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