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分享互赞互评专题
岁月留痕,岁月鎏金 ——96岁中大校友罗栋生的奋斗人生

岁月留痕,岁月鎏金 ——96岁中大校友罗栋生的奋斗人生

作者: 深巷寒犬 | 来源:发表于2020-05-20 23:53 被阅读0次

三生有幸相伴采访,方得小窥历史一隅。

常说多难兴邦,像罗老这样出生于苦难年代的人,才是中国这个时代的珍宝! 

由衷祝愿罗老长命百岁,亦衷心期待 《战争论》第四卷早日付梓。 

【作者介绍】

刘平昌教授 :南京大学连云港校友会会长、江苏海洋大学教授

恩师徐习军先生:民盟盟员、连云港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理事、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理事、国家二级作家。


(以下为正文)

在大陆桥学术理论界、军事科学界、战略发展学界,罗栋生是一个传奇人物!然而,这位九十六岁老人曾经是中大校友的经历,却很少人知晓。2015年,南大连云港校友会为先生庆祝90周岁生日时,我便萌生了写写他的故事的想法。

5年来一直都在寻找适合的人采访他,都因各种原因没有成行。今年5.20是南京大学建校118周年,2020年“五一”节日期间,我和校友张力雪博士商量,决定亲自去采访他。5月11日下午四时,张力雪、屠友梅和我三人应约来到了连云港市苍梧小区的罗老家中。

1.动荡岁月:同时上三个大学,与中大结下不解之缘

罗栋生,1925年出生在南京,12岁就读南京二中。1942年暑假的时候,罗栋生在中央大学、南方大学、中国公学同时读书,在中央大学读的是外文系,在南方夜大学读政法系,在中国公学学习文学。此时,正是抗战特殊时期,上大学不用考试,虽然学习并不十分正规,但也让罗栋生学到了不少知识,为他后来的学习、工作、发展打下了基础。

到1944年,三个学校都没有读完,罗栋生就不读了。为什么要中途“辍学”?罗老告诉我们,因为考虑到抗战很快就要胜利了,他就回到江宁龙潭区的家中自修学习准备,等待日伪退去、国民政府执政后再上学。那时候,不足20岁的罗栋生,革命思想还不是很成熟,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中大等高校基础上办了南京大学。此时的南京大学,百废待兴,学校对过去的所有学生只要愿意回校就读的都可以回来。回校后,一方面上学,另一方面就是甄别。

罗老告诉我们,当时学校的政治课开设了三门课: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蒋介石的《总裁言论》;三是《抗战史料》。《抗战史料》这门政治课当时只讲国民党是怎么抗战的、几乎不讲共产党的抗战,甚至还有说共产党不抗战的,学校只办了一年。罗栋生在这里读文学系三年级,当时一位读物理系的校友后来成了国家领导人。罗栋生读了一年就被分配到光华大学文学院,这个学校在上海,是教会学校,罗栋生被分配到那里直接上四年级,都已经报到了,也交了学费,但是后来却没有去读。

2.峥嵘岁月:认清时局,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为什么没有去上海光华大学继续读书?

罗老回忆说,抗战胜利后这一年,中国的形势变化很大,国民党所依靠的美国顾问团控制了国家局势,把刚刚从侵略者铁蹄下起死回生的中国搞得乱七八糟,国民党为了巩固政权,悍然发动内战,控制国家局势的美国顾问团热衷于帮助国民党如何打共产党。那时候,学生中也分成了两派,搞反苏游行,这时美帝国主义的行为彻底暴露了。于是一大批学生搞了“两个决裂”:第一是不想在原来汪伪时期的学校读书;第二也不想在国民党的大学读书。所以,罗栋生也不想读国民党的大学。此时,罗栋生毅然弃学返乡。回家后,参与创办家乡学校,搞了一个中心小学,罗栋生在学校教书。但是,那时学校里边也有国民党,也有三星团。他们继续搞禁烟运动,记得此前的汪精卫也禁烟,有贩毒的、投资毒品的都被枪毙了,那时候的南京只有城南也就是现在的夫子庙地区比较乱,灯黄酒绿、车水马龙、黄赌毒都有。罗栋生的小学里边搞了一个“六三禁烟青年演讲比赛”,罗栋生帮助学生写演讲稿,由于他写演讲稿的主题是“反战”(即发对国民党搞内战),有人举报说他“反蒋”(反对蒋介石),就是这个原因,后来就把罗栋生开除了。罗老说,他这个革命道路也是一步一步的走出来的,也是被逼出来的。

大约到了1946年至1947年,国民党成立了一个“南京临时大学”,南京临时大学就在现在的南大鼓楼校区,校长叫王什么书(王书林班主任),学生闹学潮的时候还把他的头打破了。当时学生中分两派:一派反美,一派反苏。两派都找蒋介石,要饭吃、要正名。学生有沦陷区来的也有后方来的,也都是抗战的。当时,听说蒋介石来了,学生们就去游行,罗栋生也参加了游行。游行主要在如今南京的307招待所那个地方,叫蓝衣社,是国民党特务大本营,挂的是青年团的总部。学生们去请愿,结果蒋介石不住在那里,接待的是当时的参军长官商震,罗老说他记得很清楚,商震说你们只要提合理的要求,我们给你们反映。

在这段过程中,罗栋生的思想变化很大,革命的意识思想更强了,决定与国民党要划清界限,于是他就在家里办的一所中学,开始是他们哥俩办的,再加上他的一个小学同学胡家波,胡家波是三青团的,但思想进步,听说他与蒋经国的关系也不错,他的叔叔是个县长。还有他的一个堂兄,是南京地下党,暴露了身份,还有南师大的、南大的同学,让他们到这边来一起办学,就叫长江中学,在句容县。在他们的影响下,我是1949年1月参加地下党的,入党的日期我还记得很清楚,1949年1月15日。

3.蹉跎岁月:历经磨难,不忘初心

当我们问起为什么会来到连云港时,罗老说这要从他的一段经历说起。

1952年全国办了三个速成中学,所谓速成,就是要用三年时间从小学上到高中,主要是培养工农干部的,江苏是其中一个,学校办在在无锡,主要招收具有三年以上革命历史的营级干部。罗栋生在这所学校当副校长兼支部书记,校长是苏南行署教育处长陶波。由于经验不足,第一次支部大会就开砸了,因为有非党人士参加,有学员就提出来了,这是很不严肃的。罗栋生在无锡这所学校干了两年后调走了,学校校长有专区文化厅长接任,让罗栋生去筹备教育工会,担任教育工会副秘书长,秘书长就是后来的江苏省电大校长。那时还没有成立江苏省,江苏省是1953年由苏南行署、苏北行署和南京市合并成立的。

罗栋生在教育工会一直干到1955年。罗老回忆说:“这个时候正赶上反胡风运动,我从前干地下党时认识的一位南京的朋友与胡风有牵连,我把这个情况向组织汇报了,结果我也被化成胡风分子了,隔离审查7个月,后来平反了,说没有问题,但给了一个警告处分。”后来,罗栋生又从教育工会调到总工会,当《江苏工运》编辑部主任,开始写诗,本来可以去文联的。至今,罗老还记得他当时写过两首长诗:一首《神话》写的是哈萨克斯坦的神话故事,发表在《雨花》创刊号上;另一首写女工反官僚主义的,发表在第二期上。那时,罗栋生是总工会蹲点组的,在常州戚墅堰机车厂蹲点。蹲点的时候赶上了“三反”(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反教条主义),把他又调回来在总工会党总支里面搞宣传,参与工会内部编辑《机关动态》、黑板报。再后来,由于调查出他写的六条问题,刊登在黑板报上。三反转反右时,说“党天下”、说《新观察》解放前是进步的,等等,于是把他弄到劳改农场改造三年,摘掉帽子后罗栋生又到白鹭洲学校培训了3个月。当时,罗栋生想可能会把他分到学校教书。但是罗栋生思考了好久,觉得响应党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重新分配工作时他选择了连云港。

1962年,罗栋生调到了连云港总工会,后来到锦屏磷矿工会当干事,家也搬来了,在磷矿一干就是17年,“文革”时因为家庭出身地主和爱人是日本华侨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判刑5年,被开除出党2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拨乱反正,罗栋生也得到了平反,当时省里准备调他去省外办工作,当时的连云港市委书记叶志俊找罗栋生谈话,挽留他,叶书记说我们连云港市缺人才,你是中央大学的,连云港需要你,连云港的工作部门你可以随便挑,罗栋生深受感动,便留下来了,选择了市经委。在市经委干了2年又调到市政府,专搞战略发展研究。尽管离休多年了,至今一直还在搞战略发展研究。 

4.开放岁月:创建陆桥理论,引领连云港的改革与发展

在连云港工作、生活几十年,并担任连云港市政府副秘书长的罗栋生,参与了连云港初期的改革开放,特别是他在战略发展研究方面,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超越常人的思维,不仅为连云港的改革发展提出了诸多很有建树的思维理念,对引领连云港的改革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罗老提出的“陆桥理论”理论,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地推动意义,今天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国家对罗老及其大陆桥理论研究团队长期以来研究成果的采纳和应用罗老的“三个时代”理论,引领者世界各地的学者,对全球人类社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市政府研究室将《开放·经济·管理》杂志升级为《大陆桥经济》杂志的时候,罗老就是这个杂志的灵魂人物,每一次编委会、组稿会、审稿会,每一项选题的确定乃至每一次编务会议,罗老都身体力行参加并且认真研读稿件、把关质量,他的一系列最新理论思考,都为丰富杂志的内容、提高杂志的层次、实现杂志的学术创新立下汗马功劳。

作为联合国秘书长的“新千年宣言”起草人之一,作为“大陆桥理论”的奠基人,罗老是国际陆桥理论研究的引领者2012年,在连云港神州宾馆举行的“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20周年”庆典上,数百位大陆桥国际物流运输企业家、理论家、业界领导出席盛典,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汪同三先生代表组委会,将“新亚欧大陆桥开通运营20周年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授予罗栋生,这不仅是业界的认可,也是业界对罗栋生陆桥理论引领社会发展所作贡献的褒奖。

罗栋生的四卷本《新战争论》《第三时代》《西方大危机与中国大发展》三部皇皇巨著,成为诸多学者案头上必备的研究资料。罗栋生首创了“第三时代”的陆桥理论,成为大陆桥(丝路经济带)理论的奠基人,连云港能够作为新时期中国第一批沿海开放城市、如今连云港作为一带一路交汇点核心区先导区的战略定位,多项国家级战略叠加连云港,与罗栋生这位理论家是分不开的。

 采访将要结束的时候,罗老感叹道:“作为中央大学校友,为国、为民、为母校没有作过大的贡献,但总有一种使命感,我今年96岁了,现在感觉身体还行,还坚持每天写作,原计划十五年写三部《战争论》,已经写完了,现在看来要写20年,第四卷也写的差不多,争取今年写完。这是我的一个心愿,要有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经济怎么搞,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世界经济大危机,不是偶然的。为什么中国经济大发展,为什么中国能够防住疫情蔓延,就是保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支援武汉的很多都是国有企业。”

罗老对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十分拥护,他深有体会地说,现在习近平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最好时代,中国经济总量很快就要超过美国,今年就要达到小康。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我们现在做的实际上好多是在恢复,比如整党建军、反腐败不都是在恢复吗?在采访中罗老还反问我们,习近平纪念五四青年节讲话强调三个主义你们知道吗?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他对学习理解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也很有见地。还说,十九大对修改宪法有两条建议我很赞成,一是反对帝国主义,二是反对殖民主义。这两条40多年没提了。支持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这是国际阶级路线;建设社会主义要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这实际是国内阶级路线。我们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先进的,是有物质基础的,也是有技术基础的。

罗老96年的奋斗历程,我们短短2个小时的采访,难以全面反映他的历史和人生,手上也没有更多的资料,上述所写仅仅是靠罗栋生老校友口述,可能多有疏漏和不当,敬请谅解。

岁月留痕,岁月鎏金。中大校友罗栋生,以高屋建瓴的战略发展思考、不懈努力的拼搏奋斗,书写了一曲南大校友“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壮丽人生。

相关文章

  • 岁月留痕,岁月鎏金 ——96岁中大校友罗栋生的奋斗人生

    三生有幸相伴采访,方得小窥历史一隅。常说多难兴邦,像罗老这样出生于苦难年代的人,才是中国这个时代的珍宝!由衷祝愿罗...

  • 有感《溪畔斋.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留痕岁月,如何为自己人生画个满意的句号?“岁月留痕”就是耄耋之年王崇溥老人真实人生写照。大千...

  • 岁月留痕

    时光匆匆,如流年似水;时过境迁,留下回忆无限。 —— 沃.兹基硕德 ...

  • 岁月留痕

    每张图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或喜或悲或深情或冷漠或纯粹或复杂 / ...

  •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 笔名:书璟 "虽然枝条很多,根却只有一条,穿过我青春的所有说谎的日子,我在...

  • 岁月留痕

    如果时间是幽远的夜空,那么“痕”宛如流星划过天空的美丽的弧线,划过寂静,也划过我的心房。 ...

  • 岁月留痕

    很多年不曾写过日记了 今天在最好的朋友英子的鼓励下 再次开始用文字记录 生活的点滴 时光的脚印 年轮的印记 岁月的...

  • 岁月留痕

    一到立秋,便感觉一年又要过去了。前些天老朋友相聚,大家在一起讨论最多的竟是如何调理身体。这个年纪本应还是意...

  • 岁月留痕

    外祖母去世的那天,仿佛在我的心上狠狠地捅了一刀。 接到母亲电话后,我瘫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刹那间,有如...

  • 岁月留痕

    文/与秋 不管岁月如何流逝,那些印在生命里的痕迹是永远抹不走的。 1 三张皱巴巴发黄的小纸,静静地躺在我书桌抽屉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岁月留痕,岁月鎏金 ——96岁中大校友罗栋生的奋斗人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ca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