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太人在给小孩子零用钱的时候,都会问孩子一个问题:“你希望将来成为有钱人,还是成为穷人?”孩子都一定回答说:“我要成为有钱人。”大人会继续问他说:“你将来是希望成为钱的主人,还是钱的奴隶?”很多小孩子都一定会回答说:“我希望成为钱的主人。”
然后,孩子的爸爸就会给他钱,然后问他:“你已经有了零用钱,你要怎么用啊?”孩子说:“我要去买冰激凌、我要买漫画、我要去看电影、我要买衣服……”他爸爸就会跟他讲:“喔!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跟你当初想要做的违背了。你就会成为穷人,而不会成为有钱人。因为我们定义的穷人就是有多少就用多少,这个叫穷人。”
那怎么做?爸爸拿出5个罐子来,教他怎么样来管钱。
第1个罐子是“十分之一”
他会跟他孩子说,我现在给你零用钱,比如说1000块,那么百分之十就是100块,这100块呢,你不能用,这是属于上帝的,你要来尊荣上帝,因为上帝有应许将当纳的什一归到神的府库,神会给你赐福。
第2个罐子是奉献
你要把钱存下来帮助孤儿寡妇,或者是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你就可以用这些钱去帮助别人。
第3个罐子是储蓄
犹太人他们有钱的一个主要基本点,就是他们会储蓄。就算你赚得少,你能够存1块钱都没有关系,至少你养成这个习惯,你慢慢就可以越存越多。
这个习惯同样适用于上班族,无论你的月收入是3000+,5000+还是10000+,可以选择定时定额进行存款,制定储蓄计划,每月坚持储蓄1000元,一年就是12000元,10年就是12万,这一笔资金既可以用来应急,也可以用来做投资,获取高收益。
第4个罐子是投资
小孩子他会问他爸爸说:“我又不懂股票,我又不懂基金,而且我的钱那么少。”他的爸爸就会说:“你们这个年龄,很多父母亲都会给他们零用钱。”那这些小孩子呢,父母亲都没有教他怎么管理钱,所以很多孩子礼拜一拿到零用钱,礼拜五通常都用完了,礼拜六、礼拜天又想出去玩,就没有钱了。那个时候,你可以把你的钱借给他们,但是不要跟他们说你要收多少利息,但是你可以问一个问题:“下礼拜,你父母亲给你零用钱的时候,你要还我多少?”
比如说,礼拜五有一个小孩子说:“我要看电影需要200块钱。”犹太人的小朋友就借给他200块钱。他就问他说:“那礼拜一的时候你要还我多少?”他很快就回答说:“我还你300块。”一般小孩子就说:“200跟300就是差100嘛。”但是如果你会算的话,你借了两天你就增加了50%。更好的地方是在下一个礼拜,当初跟犹太人借钱的这个小孩子呢,他又缺钱了,他不只来借,他也会帮这个犹太人做广告,来跟这个小孩子借钱,就这样子到高中毕业,这个犹太人他已经累积了一笔钱财,相对如果没有教导,他反而就欠了一屁股债。
小孩子如此,大人亦如此。投资很重要!选择适合的投资方式更重要!
第5个罐子是消费
犹太人就会跟他儿子说:“你既然把你的钱财规划好了,现在剩下的钱你可以高兴消费。”他们也不要明明有钱竟然过得苦哈哈的样子。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犹太人他们常常会有庆典,他们奉献的时候也很高兴的奉献,因为他们说这个是属于神的,我要归给神。安息日结束的时候,常常看到他们举家到很好的餐厅大吃一顿,很好的享受在这个时候赞美神。
除了五个罐子的理财经,再来看看犹太家庭的启蒙理财课。
犹太人对子女的理财教育有一套独特的方法,他们从孩子三四岁开始就开设家庭理财课,这也是犹太民族的惯例。
三岁:辨认钱币,认识币值、纸币和硬币。
四岁:知道无法把商品买光,因此必须作出选择。
五岁:明白钱是劳动得到的报酬,并正确进行钱货交换活动。
六岁:能数较大数目的钱,开始学习攒钱,培养理财意识。
七岁:能观看商品价格标签,并和自己的钱比较,确认自己有无购买能力。
八岁:懂得在银行开户存钱,并想办法自己挣零花钱。
九岁:可制订自己的用钱计划,能和商店讨价还价,学会买卖交易。
十岁:懂得平时节约一点钱,以便自己有较大开销时使用,如买溜冰鞋、滑板车等。
十一岁:学习辨识商业广告,并有打折、优惠的观念。
十二岁:懂得珍惜钱,知道其来之不易,有节约观念。
十二岁以后:完全可以参与成人社会的商业活动和理财活动。
看了堪称“全世界范本”的理财教育课,是不是很惊叹?比起中国的“教育从娃娃抓起”,犹太人更崇尚“理财从娃娃抓起”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犹太人从小培养孩子理财的目的,不是让孩子沦为赚钱的机器、守财的奴隶。相反,他们把“理财教育”视为“道德教育”或“人性教育”,从小懂得劳动伦理学,从小学会投资和理财,目的不在于单纯地灌输知识和锻炼生存能力,更长远的意义是要帮助孩子养成人生所需要的智慧和正确的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