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跨平台的听歌习惯
用户在不同平台间的使用习惯都有延续性,听音乐也不例外。
从音乐APP到智能音箱,用户都会遵循一套特定的听歌逻辑,所以要分析用户在音箱上的使用习惯,就必须要先理解用户在音乐APP上是如何使用的。
用户在音乐App的消费习惯有3种:“随意放点音乐”,“听想要的歌曲”和“探索音乐”
“随意放点音乐”出于用户单纯对音乐的需要,并用最低的时间成本去达到目的(用户只需要在推荐首页快速得点一个歌单或播放猜你喜欢电台,就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新鲜音乐。)
“听想要的歌曲”是用户有了明确的听歌目的,并通过向系统输出准确的想法去达到目的(用户在搜索中输入歌曲名字或歌手名称去找到自己想听的一首或一类歌曲)
“探索音乐”是基于用户当前的音乐品味和好奇心,对内容进行更深度的挖掘,这类行为一般发生在音乐爱好者身上(如通过一首超爱的音乐找到相似歌曲)
在APP上通过视觉呈现的方式,用户能像做选择题一样快速去找到符合自己习惯的消费路径。而在智能音箱上,这些习惯有如何变化呢?
我总结了四个特点:
1.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 “来点音乐”
用户如果离开操作界面,也就摆脱了边界的限制,语音的交互方式更像是让用户做填空题,没有边界限制反而会让用户陷入了“加入什么条件”的思维重担中。懒惰是人的天性,对于没有明确想听哪首(类)歌的用户来说,“来点音乐”是最本能的要求,是用最低成本得获取音乐内容的方式。我刨掉点歌(20%)和听收藏的需求(5%),估算有60%-75%启动音乐的指令只是最简单的“来点音乐”。市面上的智能音箱没有重视这个简单指令背后蕴藏的巨大的可能性,我接下来会对这点进行着重分析。
2. 搜索点歌看细节
语音交互对有明确听歌目的的用户来说,可谓是大大简化了操作成本,语音点歌的方式符合用户的心智,是很好的体验提升。但这里要注意的细节很多,如:如何做到对英文歌曲或歌手的准确识别;如:用户点了一首《泡沫》,系统默认播放邓紫棋的《泡沫》,抛开个性化处理,这样的结果大抵无问题,但如果用户在音乐响起不久内就切换下一首,很可能意味着系统推荐的版本不是用户想要的,准确的答案可能是花儿乐队的《泡沫》,如果按照播放量组织的播放列表的第二首歌还是邓紫棋的《泡沫》(maybe精选集版本),这就不符合用户的预期了,我们在技术上可以通过去重一些相同版本快速过滤出符合用户预期的版本。
3. 用户说的是人话
很多时候,音乐和场景离不开。我在虾米音乐时分析过用户搜索的关键词,场景类关键词的排名较靠后,同时我们也尝试过在首页放出根据时间变化的场景电台,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而我认为场景是用户消费音乐很好的理由,但是用户无法通过场景关键词这种精简的方式来主动表达,而是需要用很口语化的方式,如“有没有适合睡觉前听的音乐”。这类自然语言的提问方式是语音交互与界面交互主要的差异之一。
4. 探索基于当前播放
作为一个音乐爱好者,在使用音乐APP的时候有不少探索音乐的选择,如网易云音乐的用户能够通过关注音乐人来获取他们在听的高质量音乐。但由于交互方式的变化,多数探索音乐的路径在智能音箱上并不适合出现,最理想能够保留下的探索习惯是基于对当前在听歌曲的探索。首先,语音交互没有界面,所以需要有明确的对象,当前播放的歌曲是一个足够明确的对象。其次,有指定对象后,描绘探索路径不需要用户做太复杂的填空题,如“播放这首歌所在专辑”“听这首歌的相似歌曲”。最重要的是,人是感性的动物,当用户被一首音乐触动的那刻,是有足够意愿去做下一步行为的。
二, 非凡的指令 - “来点音乐”
想象一下,这个世界上有一家餐馆,餐馆里没有任何服务生,也不提供任何菜单。所有的顾客只需要坐到桌位上,就将获得一样足够饱腹的食物。如果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只是食堂简餐,我想大多数人可以勉强接受,但明天他们会更倾向于去能够点菜的餐厅;如果餐厅给你奉上的是精致料理,连挑剔的食客都啧啧称赞,我相信第二天会有大量的回头客;如果当你在早上去这家餐厅吃饭,获得的却是夜宵食物,这一定会让你觉得餐厅真是糟糕透了;又如果你在生日的时候,去这家餐厅吃饭,发现有特意为你准备的蛋糕和生日祝福,那这会成为你最惊喜的体验之一。
回过头来说,当用户说“来点音乐”的时候,就像走进了这家餐厅。
我们应该提供给用户怎样的体验呢?
首先是了解用户口味,这是最基础的要求,否则每首歌都像是刮刮乐,非常容易偏离用户的预期。
如果能做到根据用户口味推荐歌曲,就基本能达到用户可用的预期了,但这离智能还差一步。
作为产品经理,我们需要为用户多考虑一步,才能达到极致的体验。
如:
- 根据时间判断场景 :如果是到了晚上11:00,智能判断是睡眠场景,播放的歌曲以轻柔音乐为主
- 一个惊喜的节日:如春节准备喜庆的音乐,圣诞节准备温暖的音乐
- 平台切换的延续性:如果在手机APP上播放中断后,在短时间内唤醒音箱播歌,可以优先进行断点续播
- 利用容易获得的数据:如果知道用户走了很多步,有可能非常劳累,可以来些放松肌肉的音乐
- 声纹数据:如果识别是来自宝宝的声音,可以放儿童听的音乐
以上只是做了简单的列举,这里的想象空间是非凡的
另外,想要让用户更好得理解你的智能,所有的推荐理由,都必须主动得告知用户
三 , “智能”的不同解读
用户理解的“智能”,不只是“语音助手”,一些有趣贴心的功能也能加深用户对“智能”的认同。
举个我遇到的例子,在用小爱音箱听歌的过程中,我调整了很多次音量。原因是不同歌曲的初始音量是不同的,有些歌声音小,需要调大,而有些歌在相同音量设定下声音却很大,需要调小。在我做音乐APP的时候,已经有比较成熟的技术去解决这个问题了,那么是否可以考虑加入一个贴心神奇的功能“智能音量均衡”呢,这样就能让不同初始音量的歌曲播放出来是同一个音量值,很酷很实用。
另外一个情况是,音箱作为硬件,只能在出厂时调教出一种声音,而我们可以通过均衡器软件来制造更好的立体声效果。均衡器对发烧友来说是个很好玩的东西,理论上每一首歌都有适合自己的EQ值,调教出好的声效。技术上可以做到根据每一首歌曲去提供一个EQ方案,达到自动智能强化音效的结果。声效感知在音箱这种外放设备上,是很明显的,容易获得用户的好感。
当然以上两个功能都有一定教育成本,这也是产品经理需要去考虑解决的。
四 , 功能列表
通过分析用户在音箱上的消费习惯,我列出一份带优先级的功能列表
功能列表分为核心功能,基础功能,亮点功能和补充功能
核心功能是最大的卖点,是一款优秀产品独特的魅力
亮点功能是二级卖点,击中一部分人群的需求,会让人感到产品是好用的
补充功能有了更好,能够让你的产品在功能上更加完善
P0 核心功能:打通用户数据,对“来点音乐”的指令进行深度处理
P0 基础功能:上一首/下一首/暂停/播放/再播一遍/循环模式/(播放)收藏
P0 基础功能:蓝牙 DNLA Wi-Fi Airplay等连接方式,与APP的联动
P0 基础功能:根据歌曲,歌手,专辑,风格和语种点歌
P1 亮点功能:根据用户场景化的自然语言,播放歌曲
P1 亮点功能:相似歌曲漫游,朗读音乐资料和评论,基于当前歌曲听歌手/专辑等
P2 亮点功能:智能音量均衡,智能音效增强
P2 补充功能:定时关闭音乐,将当前音乐设为闹钟
建议歌曲音源:320kps起的高品质或无损音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