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与回应:你必须重视自己的表达方式,也要注意对别人的回应方式,表达与回应在人际关系中非常根本。不懂表达,特别是不懂回应,容易给关系造成很大的伤害。——武志红
沟通的表达与回应:我的勇气你看到了吗一怒而发的感觉有些爽
小A开车去送孩子培优班,送下孩子马上开车走并不耽误上班,小A为自己时间安排地很紧凑自我感觉良好。
第一次送孩子时,保安非得让小A把车停在指定的立体停车位,车子上上下下地要多花半个多小时,那样到单位的时间就不够了。
好说歹说也不能通融,小A终于忍不住充满怒气地对保安说,我就是送一下孩子,孩子进教室我马上走,你让我来回停车就用半小时,这样子我上班不就非得迟到了吗?
小A的儿子看着一向温顺的妈妈勃然大怒,不禁悄悄地告诉她说,妈妈你刚才脾气好大啊。
不过从第二天起,第三天,第四天,小A开车进停车场送孩子时,保安会微笑着主动打招呼说,来送孩子的?先临时停这儿吧。
小A向保安表示了谢意后,同时感受到了自己内在力量的充盈。一向内心温顺柔和的她,特别想和同事得瑟一下这件让她非常开心的事件。
不成想小A与同事分享了之后,同事的反响并没有她期待的那样。小A有些泄气,早知道还不如不分享呢。
其间同事小J只是淡淡地回应,就是啊,对什么人就该说什么话。
小A说,或许小J当时兴致不高,没有专心回应自己。小J和公婆住一起,最近就孩子教育理念上与公婆有很多分歧,所以情绪一直不高。但小A自己没有得到想要的回应,还是莫名有些淡淡的失望。
小A能够设身处地的考虑小J的回应的情绪背景,已经是从关注自我感受,兼并关注他人感受了,这也是小A社会化功能良好的标志之一。
可是小A的失望来自哪里呢?明明也表达也炫耀了呀?
我们在与人沟通时,有时候说出来、表达了自己是不够的,还需要对方的准确回应。
小A期待的回应,同事小J并没有给到,所以小A很失望。
这就如同一个案例:儿子和外婆玩,妈妈去洗脸。儿子疯得很高兴,突然跑进洗漱室叫妈妈!妈妈!
妈妈对儿子说:嗯,妈妈在洗脸呀。
妈妈突然意识到儿子是想告诉自己,他很高兴。然后妈妈立即回应儿子说,你是不是很高兴啊?儿子嗯了一下就自己跑开了。
这个案例是在说,你存在,所以我存在。妈妈回应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在那一刻被确认了,于是就有了存在感。
小A是个温和的人,期待别人的主动关照及认可,且习惯将事情的责任揽在自己身上。但这一次她没有延续之前的模式,她向保安发声了,大声表达了自己的需要,并表达了对保安的不满。
小A正面表达自己的需要,表示对他人的不满,这于她来说,是第一次,是她勇气的展示,是她内在力量的爆发,她极需要同伴的认可。
小J淡淡的回应‘’就是,对什么人就得说什么话‘’。小J只是从理论上评价了作为沟通的一种技巧,可是从‘’知道技巧‘’到‘’做到技巧‘’,这之间隔着万水千山,跨越过去所需要的就是小A敢于尝试的勇气。
如果小A的勇气得到了鼓励和认可,在未来沟通中,她的表达将会更加流畅,她的回应也将会更加接地气。
表达与回应是如此重要,你,get到了吗?
一个人对这个世界发出声音的方式,也是他小时候被回应的方式。对幼童来说,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回应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幼童未来的沟通能力。
当一个孩子满头大汗用满是泥巴的手捏着一只蝴蝶,兴冲冲地跑向妈妈,大喊着,妈妈看看,蝴蝶!
沟通的表达与回应:我的勇气你看到了吗而妈妈一脸嫌弃地回应,赶紧去洗洗手,看你都脏成个泥猴子啦!
如果孩子总处于上述案例无真实回应的绝境,那长大后会衍生出很多有问题的沟通方式。这个男孩未来的情感表达就会受阻,相应的,他也不能准确地回应他人的沟通表达。
当然,准确而及时地回应别人不容易做到,首先得意识到那些关于互动的人格特征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命早期形成的,但它是可以改变的。
不管过去如何,你都可以试着鼓足勇气,通过时间的累积和空间的变换,通过不断地投入,对这个世界持续发出你的声音。
然后,只有准确地发出你自己的声音,你才可以有效的回应他人,从而,建立持续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
沟通的表达与回应:我的勇气你看到了吗
网友评论
若是看不到,所有的真实感受就得不到共鸣,这种无视感是多么让人空洞和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