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6日星期二
上午的课给 Miss 周上英语了,上个星期她去出差,欠 我一节课,正好还给她。下午还有我的课,该上《伯牙绝弦》 了,其他班已经上完了,我这两周使劲赶,才算基本追上。
《伯牙绝弦》是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 的故事,文字精湛,内容简单,但是要深切感悟知音难觅, 体会觅得时的欢心和失去时的痛楚,光从字面上难以达到, 必须挖掘故事隐含的深意。
文中的“知音”体现在哪里?最关键的句子是“伯牙所 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所念的是什么,钟子期必得的是 什么?通过这个句子引起对上文的学习,“志在高山”“志在 流水”是伯牙所念;“善哉,峨峨兮如泰山”“善哉,洋洋兮 若江河”是子期所得。所得的仅仅是琴声吗?所得的还有心 声。伯牙的心声是什么?便是寄托在“高山”“流水”中的 远大志向和博大的胸怀,如雄伟壮丽的泰山,如汹涌澎湃的 江河。这一切,“钟子期必得之”,心有灵犀,这才能称之为 知音。伯牙琴声天下一绝,膜拜者无数,甚至还有人以能听 到其琴声为荣的,可是寄情于琴的心声有谁能听懂呢?只有 钟子期一人也。此时伯牙是怎样的心情,会怎么说?就这样 环环相扣,层层剖析,宝贝们基本能理解“知音”二字,为下文的“绝弦”之痛做好情感的铺垫。
学习古文关键在读,所谓一读解千愁,现代文如此,古文更是如此。钟子期所说的两句话,看似容易,要读好却是有难度,需要一番指导。句中的“哉”和“兮”都是语气助词,相当于“啊”,读的时候既要感情充沛拖长音,又要注意提顿,指名朗读的时候,金柏就不太好意思,半天都不敢张嘴,课堂打乱了应有的紧凑节奏,烘托起来的热烈气氛马上进入冰点。我心里又急又恼,但是也清楚,六年级的孩子,心理比较敏感,读得高亢怕人笑话矫情。他好不容易糊弄一下,含糊不清地哼着读了一遍。刚才好不容易做好的情感铺垫轰然倒塌,有人叹气嘀咕:“他读不好的。”暗示我换个人。“不会的,我知道金柏肯定能读好。”我斩钉截铁地说。果然,在我的鼓励下, 金柏深吸了一口气重读,这次明显读出“哉”和“兮”的韵味了。
老师带着一颗火热的心和饱满的激情走进课堂,总会有遇到孩子配合不好的时候,有时是没人举手的冷场,有时是站起来哑口无言的尴尬,越往高年级越是出现这样的情形。 消极无奈,气恼愤恨,都宣泄不了老师内心的失落感和不平衡,就像热脸贴上了冷屁股,心里充满委屈,恨不得一股脑就爆发出来。但这样不仅于事无补,更是雪上加霜,不如理智地对待,减少怨气,多些宽容,也许更能收获柳暗花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