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第三次共读分享(我的发言整理)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第三次共读分享(我的发言整理)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24-08-19 22:22 被阅读0次

    老师们提到几个问题,我随机回应,下面对自己发言的实录整理。

    宁超群(00:35:03): 在回应高老师的困惑之前,我再说一个额外的话,我们如何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这是经过我长期总结之后的一个就是小小的做法。在线学习能开视频一定开视频,这就叫用技术来控制自己,而不是靠人为来控制自己。因为我是今天看到了一篇文章,写的就是不管是我们自己也好,还是对于孩子的管理也好,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考验人性的,可以直接通过技术控制就很自然的提高了这个做事的效率,干嘛还要去考验自己是不是能够集中注意力。就用今天晚上这种学习来举个例子。我们不开视频和开视频两个来对比,因为最近这两年在线上的学习特别多,我就做了比较,只要我开了视频那一次,因为视频开着的,我真的不会开小差,会努力的想对方在说什么,我能学到什么,我会不停的忙。但是一旦我把视频关了之后,听着会不由自主走神。就是考验人性,考验人的意志力的那种。这个时候,其实开视频就是小小的一个动作,就用技术解决掉问题,我们就不用去麻烦人,还去做很多的努力,因为人有一个本性就是趋乐避苦。

    宁超群(00:36:47): 我能够快快乐乐解决的问题,我就不要去考验自己,非得要把自己搞得很紧张的,然后才能把这个事情干完。这是我今天看到一本书之后突然想到的。为什么每一次我们这样的共读都建议大家把视频开着。就是用技术来控制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第二个现在你先简单回应一下问题。大家都可以翻到书,我一般共读,会把书放在旁边的。就翻到一百零九页的第二自然段,我这里面其实也做了很多的笔记,尤其是这一板块,我当时也在这里做了批注。

    宁超群(00:37:43): 要提出可以用来组织资源单元的可行性方案是困难的,意思就是它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科,甚至不同的对象,我们就要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织单元。他举的几个例子,有些资源单元会围绕大的观念来组织,但大体上较成功的资源单元是围绕问题来组织。尤其是在科学和社会学科。然后在美学领域教学单元是围绕要做的事情而组织,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围绕一些既不是问题,又不是大观念的鉴赏经验来组织。

    宁超群(00:38:39):你一句一句的去细读,脑子里就会冒出很多的概念来跟他关联,比如说围绕大的观念来组织,那么我们就会想到大概念教学,其实也是大观念教学,因为有些时候我们会把它叫做大观念,有些时候会叫做大概念教学,然后刘徽老师的那本书叫《大概念教学》,大家可以去读一读那本书,我是细读过的。那个《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里面,说的是那个大概念。虽然没有统一这样一个称呼,但我的理解,前两天在读这个《教育哲学》里面,他对这个知识进行了一个分类。普遍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叫做科学性知识,那么这里面它会涉及更多的是大概念。还有就是一类叫社会性知识,那它这里面很多的就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实践性只是。然后人文艺术这一块,它也是更多的是会倾向于概念性知识和技术性(操作性)知识

    宁超群(00:39:54):读到围绕问题来组织,我脑海里又冒出以前有一个老师叫什么名字,他就做的那个大问题教学。读到围绕着要做的事情而组织,我记得也有一本书在写大任务教学。就是特别有意思,各种各样的叫法,我们听到这么多的叫法。不要被迷惑了,我们就想我们只取我们能用的东西,不去纠结那些叫法。比方说我是教语文的,那么我会更倾向于什么大概念,或者说大观念教学。书中说那个组织的时候,举了一个长长的例子,就是社会学科课程共同要素暂定项目表,它分了三类,看到没有,a概念,我们语文有没有概念性知识?除了陈述性知识之外,就是概念性知识B它是什么价值?语文有没有价值性的知识?有。而更多的价值性知识,它是以观念呈现出来的。

    宁超群(00:41:17):第三,语文这一块有没有技巧、能力、习惯?有。但是你会发现,我们语文的技能习惯和社会学科的技能习惯有没有相通?相通的我们称为跨学科的大概念。没有相通的,在我们整个语文学科的领域比较上位的,我们就把它称为学科大概念。还有超学科的大概念,如哲学类的大概念。a里面的1234,其实相当于描述一个大概念。然后再往下走,比如说一点一,二点一,它就变成了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什么与什么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这样的描述其实是指向大概念的持续性理解。就相当于把大概念描述的非常清晰,我们要掌握到什么程度,它其实也是大概念的呈现。

    宁超群(00:42:27): 那么我们平常在做大概念教学的时候,尤其是在语文学科,涉及的概念有哪些?我又去查了很多的资料,比如单纯从语文学科知识这个层面来说,概念就有:语感、语用、文体、修辞格、语法、语义、语境、语文素养、主题线索等等。对这些概念进行一个描述,就是用句子把它描述的很清楚,就叫持续性理解。

    宁超群(00:43:03): 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语文2022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来说,它会涉及到哪些大概念?刚才是用的学科知识这个点来的,现在我是用的是语文课程标准这一块来的,那它会涉及到哪些词或者短语或者句子?比如说综合性与实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从性质和定位来说,这些属于他的大概念。从目标来说,核心素养属于大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个词也是个大概念,而核心素养下面的那四个点:文化传承、语言运用、思维发展、审美创造也是语文学科的大概念。从课程内容来说,语言文字运用,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合起来的语言文字运用,它又是个大概念。比如说文学与文化又是我们这个学科的大概念,我们再往下走。从教学方式方法来说,它会涉及到自主、合作、探究、情境教学这些大概念。

    宁超群(00:44:35): 然后我们再往下走。用评价与考试这个角度来看,它会有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它算一个大概念,考试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它也是一个大概念,那么这么多东西。我们语文学科如何提取大概念或者说提取大观念?我觉得我们不要搞复杂。初中的语文我没看,就是在小学语文这个一个单元,它本身是分单元组织的。虽然刚才我们说了,我们最低层的就是课、课题和单元。泰勒主张的是要更大一些,提倡广域课程,但是他其实是说的,是意识要大,要站得高,比如说我们首先要站在育人的角度看,那就全学科的基础上育人这个高度,然后再分学科,站在语文学科的这个高度,然后语文学科之后再到学段、学年、学期,然后再到单元,这一层一层的往下走,我们要从大处着眼。但是我们能不能离开这个课、单元、课题?不能。要学习就必须小处着手。所以当我们在语文学科提取大概念的时候,我们把它放在哪里?放在单元这一块来提取大概念,难度会稍微小一点。

    宁超群(00:46:08): 放在单元这一块,整个小学语文的编排,照理说初中也一样,单元里既有一个人文主题。又有一个语文要素。很多时候,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可以贯通在一块的。有些时候语文要素是语文要素,人文主题它又是另外一个,它两个概念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我们究竟要提炼怎样的大概念?就要分不同的单元,你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你就要通过我们对教材的一个解读,你觉得在这个单元是人文单元的大概念组织起来对学生的收获更大,还是在单纯以语文要素这个大概念来教学进行学生的收获更大,还是说我可以把人文的这个大概念和语文要素大概的学习都放进去,但是它不违和。学生两处都有很大收获,我就把它合起来。

    宁超群(00:47:20): 那怎么来提取大概念?我举个例子,从语文要素入手,我记得有一个单元,有一个语文要素是“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我们怎么样去提炼背后的大概念?你就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训练孩子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的本领?我们其实在训练什么?当我们这样去追问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我们是在训练策略,训练一个阅读的策略。什么策略?我们把它称为图像化策略。在这个单元你就可以慢慢的建构图像化策略这样一个大概念,但是图像化策略是不是这一个单元就能完成的。不,所以它就会有连续性,二年级肯定也会有,四年级肯定也会有,六年级也肯定有,每个年级几乎都会涉及到看文字,想画面。它就存有泰勒说的一个连续性。它会不会有顺序性?有。每一个年段,它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它都指向了图像化策略的这样一个大概念的建构,但是三年级的要求和四年级、五年级要求,绝对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样一个纵向的关联之后就知道这一个单元就可以围绕着图像化策略这个大概念来设计。

    宁超群(00:49:06):怎么建构图像化策略?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的去理解文章的主旨,作者的情感,语言文字的优美等等,我就把它变成一个陈述句,描述出来。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慢慢渗透给学生。学生以后读这类的书籍或者文章,就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那么他就可以把这里学到的图像化策略迁移到其他的阅读上,这就叫近迁移。

    宁超群(00:49:50):那么还会有远迁移。这个策略,除了在语文学科里有用,其他地方也会用到读文字想画面。你们有没有发现,有时候我们的数学学科需不需要?其他学科需不需要?它都是需要的。迁移到其他学科,这是远迁移。甚至我还可以迁移到生活当中,比如说生活当中,我在给别人描述什么东西的时候,我想给人家讲个什么故事的时候,我要讲的生动形象,我是不是一边在讲,一边把我讲的东西变成了我脑海的一个画面,或者说,我脑海里面先有一个画面,我再把这个画面给别人讲出来,你看,这就是迁移,这个我们就把它称作高通路迁移。

    宁超群(00:50:50): 我举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语文学科如何提取大观念。或者说,我们不去纠结他是不是大概念还是大观念,就是抓住主题多问几个为什么,然后把孩子拉到更高的一个层级去训练他的知识或者技能或者情感价值观念的一些底层逻辑的东西。

    宁超群(00:51:09): 观念也好,概念也好,本领也好,习惯也好,其实都是可以的,上位的概念性知识,我们往上拉,价值性知识,我们也往上,技能习惯我们尽量把它往上一个层次拉的时候,那么在生活中的运用就更多更广。第二个回应就是项目化学习的设计,高老师说到了夏雪梅的项目式学习。我们学校已经搞了两三年。我们上一学期是全学科全年级全校推广项目式学习。这里的问题式学习与项目式学习能不能划等号?不能画等号。但是它们有关联。有很多相互借鉴的点,所以我们也不要去纠结这里说的是不是项目化学习,或者说项目化学习跟这个大概念学习有没有关联,我们不去纠结。我们做实践和做理论研究不一样,做理论研究的,要很精确地一点一点的去界定这个概念,那个概念,它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关联性怎么样。我们做实践研究的,那个东西对我有没有用,能不能给到我启发?能我就拿过来用,不能,我先丢一丢,也许哪一天就能用上。

    宁超群(00:52:30):刚刚说的是有大概念,大问题,大任务,真正的一个单元的大概念教学设计里面,它就会涉及到这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们在确定目标的时候,要指向大概念的建构。为了让孩子建构这个大概念,我们就要针对这一个单元提出一个大问题,比如我刚才说的那个单元,可以提一个大问题:“读了这些文字,你脑海出现了哪些画面?”每一篇课文可以选几段让娃娃来说。通过学生的描述分享,学生就开始慢慢建构这个图像化策略。大概念之下要有大问题来建构,而大问题又怎么去解决?要通过学生完成大任务来解决,尤其是到最后一个表现性任务。

    宁超群(00:53:46):表现性任务是评估证据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指可以做出什么来证明学生本单元的学习达标了。比方说那一个单元结束之后,我们可以设计给古诗配画。拿一幅诗配画的作品,画旁写上解说词。作品给全班展览,解说。这样一个表现性的任务,我们也称为大任务。每一个单元的设计,基本上会涉及到大概念、大问题,还有大任务。但是大任务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又得分解成子任务,一步一步的去做。这样的教学,它不像我们原来是一篇文章一个目标,而是整个单元都在聚焦那个核心目标,即大概念的建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分清楚那个语文任务群里面的任务了。语文文字的积累与梳理肯定都需要的,实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还是实用性文本,还是思辨性阅读,要求是不同的,这个单元就得根据任务群的侧重点去确定任务,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我因为是临时想到的,我也不知道我现在说的有没有逻辑。

    宁超群(00:55:12): 为了把这个书读得更透,尤其是在这一板块里面,建议大家可以去读刘徽教授的《大概念教学》,建议大家还可以去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这三本书都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这一段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第三次共读分享(我的发言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fv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