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微软中国研究院到谷歌中国,同样的“0到1”,不同的李开复

从微软中国研究院到谷歌中国,同样的“0到1”,不同的李开复

作者: 进击的卤蛋1989 | 来源:发表于2021-03-16 23:13 被阅读0次

1998年,李开复加入微软公司,负责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独当一面的从0到1。

2年时间,李开复带领团队得到比尔·盖茨“太出色了!完美无暇!”的高度赞誉,也让他得到了全球副总裁的晋升。

2005年,李开复加入Google公司,负责创建谷歌中国,开始了他职业经理人生涯中最后一次从0到1。

4年时间,李开复带领团队从差点被总部裁撤的濒死边缘,一步步夺下31%的搜索市场份额,把谷歌中国带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阶段。

相比于7年前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谷歌中国的情况更复杂、队伍更庞大、挑战更严峻

今天,我们从《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中一起了解下,李开复是怎么带领谷歌中国一步步打开局面、站稳脚跟的。

一、大团队比小团队更难组建

微软中国研究院期间,20多人团队规模已经能够满足第一阶段工作需求,通过二度人脉的内推介绍,就能解决掉大部分前期团队搭建问题。

到了谷歌中国,需要近百人的工程师团队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既要多,更要精,招聘难度可想而知。

2005年9月开始,李开复带着团队穿梭于国内10多所高校。

那段时间,每天5点起床,6点出门,8点坐上飞机,11点跟校方会面,下午千人宣讲,晚上继续演讲,23点才能到酒店登记入住。

每一次演讲后都是上千人参加笔试,50~100人参加电话面试,几乎每1000名学生只有1人能被最终录用。

在人才选用标准上,“创新实践者”成为李开复的核心要求,既要有体现在论文、面试上的精彩创新,更要有10万行代码起步的扎实内功。

除了各地宣讲这种“以量取胜”的常规办法外,“李开复招收50名‘关门弟子’”的消息开始出现在各大媒体上。

神秘且稀缺的噱头背后,是李开复“四两拨千斤”的营销妙招,这一举措也帮他收到了大量已经参加工作的精英简历。

终于,到06年底,谷歌中国已经建立了一支120多人的工程师队伍,是当时Google最大的海外研发团队。

二、“活下来”比“活得好”更大挑战

微软中国研究院期间,李开复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微软内部。

如何在美国、英国研究院“珠玉在前”的情况下,另辟蹊径创建竞争优势。虽然难度很大,但也只是在不错还是更好、优秀还是卓越间努力,无需为能否活下来去拼命。

到了谷歌中国,ICP牌照“借牌”运营被国内媒体曝光,美国国会召开听证会质疑Google在中国干预搜索结果,总部工程师抗议谷歌中国伤害Google“世界第一品牌”……

一个星期前还在担心总部裁撤中国网站,一个星期后又要担心政府判决非法经营,刀刀见血,招招致命!

2006年1月25日,Google推出google.cn域名,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和法律的网站。

根据中国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Google要过滤搜索结果,屏蔽非法信息。但这却违背了“客观、公正、完整、不人工干预”的原则,遭到了很多国外媒体批判。

更严重的是,在媒体的批判下,美国国会决定召开听证会。要求微软、思科、雅虎、Google针对多个敏感问题表态。如果说媒体的声音还能用“官方回应”化解,听证会则必须坦白回答。

2月14日,长达8小时高管的会议后,Google创始人谢尔盖终于顶着巨大压力,做出了坚持进入中国的决定。

2006年2月21日,中国媒体发文《Google为何翻墙进入中国》,指控Google因为没有办合资公司营业证,是非法经营。

虽然之前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进入中国都是遵循这种“借牌”路线,但谷歌的业务内容和媒体关注度,让政府部门开始正式考量牌照问题。

直到4月份,事情才终于尘埃落定,Google马上启动合资公司申请,在申请过程中,可以继续运营。

对于这个时期,《环球企业家》曾用封面文章《最长的一年》概括了这段时光,这既是谷歌中国“最长的一年”,也是李开复和团队“最长的一年”。

三、“软文化”比“硬文化”更难落地

微软中国研究院期间,李开复通过与团队同桌吃饭,要求大家敢于对老板说“不”,办公区内随处可见的书写白板等方式,从看得见、摸得到、接地气的角度,将平等、开放以“硬文化”的方式在微软落地生根。

到了Google,这是一个早已将开放、平等、自由做到极致的“童话世界”,无人管理下的自我管理,绝对开放下的充分沟通,自下而上管理方式下的工程师当家做主,“20%时间”下的“经理无权参与”……

难以外化于行的“软文化”,给如何“内化于心”增添了很大难度!

谷歌中国创建初期,因为要全员专注搜索,李开复并没有充分放权团队自我管理。随着组织结构的扩大,文化落地成为了关键问题。

最初一段时间,即便不断在公司内传播“当家做主”的理念。实际情况却是这样的理念无法靠抽象的概念深入人心,尤其对沉浸在“被领导”惯性思维中的员工眼里只是一句空话。

既然直接要求工作上自我管理难度太大,那就先让大家从捍卫自我权利入手。

李开复开始让工程师们从自己协调会议室缺少的垃圾桶、调整周末加班空调开关时间这些小事入手,再到调换个人所属项目组、不问责不考核的纯粹“20%时间”这些工作放权,逐渐养成了大家表达声音、自我管理的习惯。

为了让员工从内心感受到谷歌开放的文化,在ICP牌照事件期间,李开复始终坚持透明分享事实的原则。

坦诚地分析现状,既没有“一切都没问题”的欺瞒,也没有“大家做好自己分内事情”的推诿。

正是因为这个期间的坦诚相见,让大家从心底里相信了公司开放的文化内核,敢于开诚布公地提出问题、自曝短处。当大家都开始这么做以后,没有人再担心自己会成为枪打出头鸟的“异类”。

看得见、摸得到的“仪式感”,能够帮助“硬文化”快速落地。而“软文化”的内化于心,则更需要“第101下敲击”的耐心和坚韧,从点滴小事慢慢渗透,慢慢沁润,慢慢改变,直到第101下敲击后,唤醒员工的自我觉知。

四、做市场比做科研更大压力

微软中国研究院期间,做好“有用的创新”是整个团队那一时期的核心工作,让比尔盖茨满意是那一阶段的核心目标。

除此之外,并没有更多的生存和舆论压力,能让李开复和团队都更好地专注在科研本身。

到了谷歌中国,做好政府关系拿到ICP牌照合法运营,做好总部关系得到高管及工程师支持国内过滤信息的监管政策,做好中文搜索提高国内用户体验及品牌口碑,做好市场份额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用户数量,做好公司盈利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政府监管,媒体唱衰,总部质疑,用户批评,市场数据……这些都是李开复要去面对和处理的

面对着国内已经形成绝对优势的百度搜索,美国总部产品酷炫丰富、广告营收可观的Google.com,先做产品还是先练内功,在团队内部形成了巨大分歧。

做产品能立竿见影,练内功却如石牛入海,天才工程师们都想从地图、视频、社区切入大干一场!

但在谷歌中国成立之前,2000年上线的中文搜索业务只有五六个人在负责,不懂中文、索引少、速度慢、总断网被国内用户诟病已久。

破船不去修补漏洞,再多花哨的装饰早晚也会沉船,做好搜索是谷歌中国唯一出路。

为了做好中文搜索,团队确立了中文识别精准度、搜索结果索引数、新网页采集敏感度及作弊网站识别率四项关键指标。

修炼内功是一项极其辛苦回报率很低的工作,5个人的团队努力半年,指标只不过提高了0.1%。

特别是当他们改善了很多而用户没有注意到的时候,看不到反馈,工程师就会怀疑自己的努力是否见到了成效,耐受寂寞考验着团队每个成员。

除了自我修行,外部噪音也时刻干扰着团队,媒体批评、外界质疑从来就没中断过。

中文搜索体验不佳被抨击“不懂中文、水土不服”,产品丰富度不够又被抨击“不做创新、鲜有建树”,06年市场份额下滑有传言“重蹈覆辙、退出市场”,07年市场份额上升又被扣上“老三离场、占了便宜”,怎么做都不对,怎么做都有错。

平衡总部、安抚员工、应对舆论,专注搜索要面对的困难和挑战,远远超过技术本身。当然,这份坚守也获得了远超预期的回报。

09年2月的年度会议上,李开复公布数据,谷歌中国经过06基础年、07产品年、08整合年的不断努力,搜索市场份额从06年16.1%提升到09年31%,公司实现全面赢利。谷歌地图、手机地图、手机搜索、手机翻译都成为09年国内使用率第一的软件。

李开复为自己这段工作经历,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


如果将人生比作一场游戏,把05年创建谷歌中国的阶段定义为困难模式,那么98年创办微软中国研究院应该就是简单模式。

可站在7年前的时间节点再往前看8年,今天看起来简单的研究院阶段,相比于90年刚加入苹果公司,何尝不是又一次困难变简单的循环往复呢?

而这一次次从简单到困难的修炼,再从困难到简单的升级,既是李开复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生。

《世界因你不同》这本书背后最大的意义,就是在告诉我们:李开复已经走完了“世界因我不同”前半程精彩的人生,只要我们愿意去一次次修炼、一点点升级,早晚有一天,世界也会因你不同!

相关文章

  • 从微软中国研究院到谷歌中国,同样的“0到1”,不同的李开复

    1998年,李开复加入微软公司,负责创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开始了他人生中第一次独当一面的从0到1。 2年时间,李开复...

  • 发生在大企业家身上的动荡

    李开复,青年群体的老大哥,励志大师。国外留学后,李开复作为软件工程师先后在谷歌,苹果,微软工作。回国后担任微软中国...

  • 从0到0,从0到1。

    昨天和一客户交流,听到这么一句话,我现在的阶段勉强算0到0的阶段,到那个1的阶段还没有看到,或者说并不知道那个1在...

  • 从 0 到 1 认识从 0 到 1

    看了太多从 0 到 1 的标题了,总感觉那是在乱用流行的标题,记得这个标题是从阿里开始的,从 0 到 1 的书,活...

  • 从0到1的0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成功的方法都一样,最朴素且又意想不到的方法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 〖05〗创新的未来

    文·夜将停 李开复是很有资格谈创新的未来的,因为他的成功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创新:工作上的迁移,微软中国研究院的建立...

  • 从1到0,0到1。

    把经历过的一切事情都归零是件很难可以做到的事情,并不会像计算器那么简单。 有时候想,如果人的大脑能像机器那样多好,...

  • 从0到1,从1到多。

    1、从0到1。学会做成一件事,改写人生。 POA: 最优秀榜样(作品)—价值观(目标)—持续的行动 学习的核心算法...

  • 体悟:从0到1的妙用,从1到0的智慧

    01|“二元对立”思维 一般事物都包含现象与本源两个层面,现象是个别的,有生有灭,本源则没有生灭。道家说“有与无”...

  • 从“0”到“1”,从“1”到“N”的蜕变

    前段时间去日本,有幸吃到了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这家餐厅很小,仅有九个座位。主厨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处理每个食材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微软中国研究院到谷歌中国,同样的“0到1”,不同的李开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gj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