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书时,老师讲没有火以前人们吃生肉,那个时候人只能活二十多岁,原因就是生肉里面有许多寄生虫,长期吃会导致消化不良,肠胃容易出问题,那个时候也没有药,所以人的寿命很短。
老师讲在某次打雷过后,有的动物被雷击中烧焦了,人吃了它的肉感觉很好吃,然后就开始研究火,那时只有雷火,人们也不知道怎样保存火种,后来隧人氏钻木取火,人们才开始利用火,有了火以后,人的伙食也得到了改善,吃上了熟食。
那时候靠打猎维持生活,而随着人类增多,猎物减少,人的生命再次受到威胁,我们说有问题才会有解决的办法,这时炎帝也就是神农氏看着人们没饭吃了,他很忧愁,于是决定带着部下去寻找食物,经过几年的长途跋涉,他遍尝百草,终于为黎民百姓找到了充饥的五谷和治病的草药,人的寿命渐渐延长了。
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的美食从先秦时期一直流传到今天,先秦时期的美食有哪些呢,我查阅资料后,了解到先秦美食有以下几种:
岐山臊子面, 传说周文王带领将士在渭河边上斩杀了为祸人间的蛟龙,用它的肉做臊子,做了一顿美食——蛟龙臊子面,后来这种做法在岐山流传开来,后人用猪肉代替蛟龙做臊子,现在已经成为当地的美食之一。
锅盔,传说周文王率数万将士讨伐荒淫无度的昏君殷纣王,行军途中用餐不方便,文王便吩咐士兵用自己的头盔当锅烙饼吃,烙好的饼成凹形,不但香酥爽口,便于食用,而且可以久存。后人称之为“文王锅盔”。“锅盔像锅盖”,是脍炙人口的“关中八大怪”中的一怪。锅盔既可以吃,有时还能保命用,后来锅盔还被当做了盾牌,饿了可以吃,打仗时用来防御,这就是古人的智慧。
青团,来自春秋晋文公和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不愿出仕,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他出仕。结果介子推被烧死在山里。从那以后这天不许用火,家家户户吃“寒食”。艾叶做的青团没有馅的蒸好粘糖,或者油炸,有馅料的,比如红豆甜口,肉松咸口,蒸好吃就可以了。
肉夹馍,毫无疑问是今天老秦最为熟知的美食之一,不过,少有人知的是,它的历史和他们名声一样出众。周代周王宫宴有“八珍”之说,其中的渍,就是后来的肉夹馍。这可是当年用来伺候皇上和招待“外宾”的美食。
糖醋鱼,春秋时伍子胥欲助吴国公子光夺王位,而当时的吴王僚防备严密,没有机会下手。伍子胥便找来专诸,打算行刺杀之事。专诸到当时的名厨太湖公处学习炙鱼之法。后来在公子光宴请吴王僚之时,专诸以献鱼为名,抽取藏于鱼腹内的鱼肠剑,一举刺杀吴王僚成功。这就是名传后世的“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而专诸所做之鱼叫做全炙鱼,一直流传到现在,成为苏杭一带的名菜“糖醋鱼”。不过真的很同情吴王僚这个吃货,为了吃个鱼把命都丢了,结果一口也没尝到。
鱼腹藏羊肉,这道菜据说是春秋时易牙所创,就是那位曾经杀子进献齐桓公的著名厨师。虽然他的品行为后世所唾弃,不过厨艺方面确实是大师级别的,甚至被后世厨师奉为祖师爷。而这道鱼腹藏羊肉是将鱼肉和羊肉两鲜并用,互相搭配,烧制而成。据说“鲜”字写法本是三个“鱼”,鱼是鲜中之最,三个“鱼”在一起,其鲜可想而知。而易牙的鱼腹藏羊肉一出,比鱼肉更加鲜美,“鲜”字写法后来就慢慢变成了如今的“鱼”加“羊”了。
太公红焖鸡,据传武王伐纣后,姜太公被封为齐国国君,他带领人马前往营丘建都。路上长途跋涉,将士们都疲惫不堪,饥饿难耐。傍晚他们在离营丘不远处扎营休息,准备第二天赶往营丘。手下抓来几只鸡,姜太公便将鸡和随身带的草药一起焖制,没想到香气扑鼻,将士们吃了以后精神大振,于是姜太公便命令人马连夜赶路。天刚亮时军队到达淄水,正看到莱国人也准备渡河往营丘去。这莱国原是东夷古国,自然不愿让姜太公在自己家门口建国。于是双方拉开阵势准备一战。太公何许人也?临阵指挥镇定自若,再加上焖鸡的辅助加成,将士们斗志昂扬,一举将敌人击溃,齐国也就此建立。后来将士们给这道菜起名“太公红焖鸡”,这样“红焖鸡”就在齐国流传开来。
上述这些美食都是无意间发现并被流传下来,经过不断加工改良,逐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的美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