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潜移默化的影响每一个人的一生。”部分原生家庭中极有可能起到一种可怕而无意识的精神控制。就如充斥着父母指责,辱骂,不满的家庭氛围会造就孩子自卑敏感,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感受。这种性格延伸到亲密关系里,将带来致命影响。无理取闹,情绪化,冲动任性等....。世间一切,皆有因果。而待到深受其害时才恍然大悟已为时太晚。
最为可怕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完全意识到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仍困于水深火热和痛苦煎熬的生活中而不自知。
怎么说呢,我可能最近几年才逐渐意识到自己曾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吧。(许是之前没有听过这个概念吧哈哈,就把它理解为精神控制的一种形式来描述。)那个名义上血缘上被称作为自己母亲的人,我却从来就不认为她算是一名合格称职的母亲。也许大多数人眼中这是极为不孝的言论,但我并不想以血缘的借口否认她曾对我造成过的伤害:殴打,辱骂,从不表扬,当众讥讽,拿我做衬托她的陪衬,做笑料,讽刺,惩罚,威胁,冷漠,恨意,发泄不满情绪的工具......所有所有,那些不堪的词汇,构成了我的全部童年。我的童年是颤抖的,是灰暗的...或者说,根本没有童年。
有人说,曾经的那个我在初三那场意外中死去了,现在的我是一个全新的我,很不一样。
(因压力重度厌食,胃穿孔,轻微抑郁,住进重症室半个月。)
但我想说,我从初三那场意外开始,才真正开始活着。
![](https://img.haomeiwen.com/i809313/5d9e677a44f7d1f1.jpg)
那时候起,心理有了奇妙的转变。我可能会因为洒在眼皮上的一小缕阳光激动地热泪盈眶,会因为好吃的甜点情不自禁的微笑,会因为天气好就开心的手舞足蹈,但却绝对不会再因为自己的不被爱,不被关注和被厌恶而感到不适和绝望。人,终究是要为自己而活的。我至今感谢那场几乎夺去我生命的意外,让我一点点下意识挣脱了对原生家庭的依赖。
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需要自己(而非外界)坚持不懈的努力克服。也许当你意识到它带来的危害时,已经太晚了。及时止损是明智的做法。我们很有必要搞清楚自己的内心。
这种转变我最初几年是没有意识到的。高中的我还是一个很迷茫的女生。我不知道自己要走什么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是优秀的人。这个对“优秀的人”的定义是相当模糊的。直到高三暑假看的许多书。
《人性的弱点》《白说》《悲惨世界》。这几本是对我影响最为深厚的,我至今铭记在心。
《人性的弱点》引导我的社会化过程,并且让我想清楚了自己想要成为一个如何的人。我想要变得优雅从容,自信坦荡,真诚率真,精明强干,饱满激情.....这是一个大方向上的指引啊。我知道了自己要什么,知道了自己应如何做抉择,并时刻准备着,拼一把。
《白说》是老白几十年来的人生经验了。我也由此明白了如何去塑造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人。里面讲了很多很深层次的社会话题,我尤为记得医患矛盾等内容对我的启发,将心比心吧。还有“无用之学”,饱满的工作状态,积极面对一切挫折打击的心态,兴趣的重要性,谦卑温和,踏实肯干....这本书让我沉寂很多。我更加清楚眼花缭乱的社会中的变与不变。社会在变,在动荡,在不安和焦虑,我们要做的是慢慢学会与自己和解,与自己独处,与自己对话沟通。
接着是《悲惨世界》。第一次认认真真细嚼慢咽的看下来了。看完此书后满脑回荡的一个词:“良心”。是的,人要有良心,这是最低底线、最高准则。其实看完此书之前我都没有意识到它在教育我良心的重要性。因为它不是说教的方式,而是很隐性的让你自己去感受,去理解那些晦暗不明的东西,再加上那些很史诗般的场景和语言,最后,变成我自己说服自己了,哈哈。我至今都没有忘记合上最后一页时内心汹涌的那种感动和夺眶而出的泪水。那一段不管看多少次都始终令我意难平。至今无法忘却。
以上都只是理论内容,最关键的还是要付诸行动对吧?
所以选择来到偏僻的西南部读大学,也同样是很关键的一部分。等于是一下子切断了所有和家人的紧密联系,只剩下自己可以依靠自己。短痛固然难熬,但短痛之后的我已经变得足够刚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抉择,痛,但痛的无悔,痛的有价值。我很庆幸自己没有做错这个抉择。一刀切下去,漂亮。
再回来时,会发现很多关系已经大为不同了。曾经的亲密关系渐渐淡化。并不是说疏远了,在大学期间我也有与偶尔家里人保持联络的习惯,但是束缚我的亲密关系已然对我多了一份放手和理解。虽然母亲还是老样子,满腹牢骚整天骂人,但我多了一份心平气和。
综上,内心经历过巨变的打磨,众多书籍的指导熏陶,行为上与亲密关系的果断割离,过去了无数年,我才终于逐渐摆脱了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何况还有如此多仍困于其中的人儿们呢?
因此,想要摆脱原生家庭的负影响,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否深受其害,然后确定自己一定有克服它的决心,为之不断努力和学习(学习了解自己的真实内心,真实想法和需要,而非原生家庭的精神控制)。可以多研究一些相关领域的心理学书籍,来一场远走他乡的深造学习等等。
人的一生如此短暂,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随心而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