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文]《自驱型成长》读书会笔记

[文]《自驱型成长》读书会笔记

作者: 汐水之畔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08:25 被阅读0次

    汐水/文

    一.我们存在的困惑。
    1.所谓父母,总是有莫名的自信和莫名的权利感,总用自己的意愿安排孩子,强加在孩子身上。
    2.但我们没有想象中那般智慧和强大,所以,我们要反思。
    3.我们擅长喋喋不休,但是否用笔记录下来?写下来呢?
    4.我们是否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是否撕开固有的认知边界?
    5.我们育人的愿景和理想是什么?

    共享《陈情表》的一句话——至于“成立”所谓成立指的是“成人”和“立人”,是让我们家孩子培养成顶天立地的独立完整的人,不仅是将他们养大“成人”,更重要是让他们能够“立人”,有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主见,自己独立的人格。

    然而,现在许多家庭教育存在弊端,父母是孩子成长路上的推手,又是成长路上的阻碍,很多父母疲于送孩子到各种培训班接受养成教育,却又在孩子回家的时候极尽所能破坏孩子的独立性、自尊和自信心。
    所以,父母们应该反思:你是否一边不断地送孩子各种补习,一边在家里不断地破坏孩子的脑部开发。
    6.都说“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试问父母,如果将所有的优秀品质罗列出来,只能选一个作为孩子的目标,你会选什么?是“自信”?是“健康”?是“成绩”?还是其他什么?人不能太贪心,只选一个,你想选什么?于我来说,我希望孩子活得有价值感。
    7.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又是什么呢?
    8.自驱和他驱,如人和车子一般,人用蛮力拉车子……车子若不松油门,你拉得动吗?人若车,底盘好,性能才有保障。
    所以底盘,是家和爱,是让孩子有自主性和掌控感,是有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他才能动力十足。
    身为父母,我们应该自我检索:孩子回家快乐吗?他见到你想主动拥抱你吗?孩子与你对话和谐吗?孩子做事磨蹭拖拉吗?你是否一直在他的高压上空,让他生烦?你管得了他的小学、中学、甚至高中,你管得了他的大学吗?一旦上了大学,他自由了,他飞翔了,我们与他之间的隔阂,就再也回不去了。
    人生是多段式的,人生是要不断摸索,不断调整,不断的去选择和判断,但孩子的人生要这个交给孩子自己,让他自己做选择,我们管还是不管?用什么方式管,既不伤害孩子又不伤害自己呢?
    二.自驱性的重要性。
    只有内心感召或自主动机才能让愿望成为可能。
    1.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功,但只有孩子自驱力和自我掌控感,才能将其变成可能。
    2.从某个角度来说,强迫孩子接受特定的想法,或特定的行为方式,很可能适得其反。
    3.要和孩子沟通和阐述,减少它的紧迫感,用耐心引导他的独立意识,若一味安排和强压,则让孩子麻木并且反叛。
    4.老鼠和电笼的实验说明,太乖的孩子容易越来越没自主性。
    5.孩子是伟大的观察者,却是糟糕的翻译官。孩子对事物的敏感性,在我们父母之上,只是他无法准确地解读出来,还是很多奇思妙想和好奇心,但被我们参与解读了,被我们用固有的思维驯化了,直到孩子人云亦云时,他的大脑停止了开发。
    6.没有自驱性会让孩子产生挥之不去的淡漠感,越来越冷漠的大脑,越来越麻木的口头禅,越来越烦人的对话,父母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企图,强加于孩子身上,破坏他们的自制力,扼杀他们的自由感。
    所以,父母请再度反思。
    三.缺乏自治区里的四种表现。
    1.破坏者——有逆反心态和行为。
    2.爱好者——除了他自己喜欢的事,其他事都比较淡漠,甚至对自己喜欢的事达到了上瘾的程度。
    3.无力者——没有一件事可以提得起劲。
    4.完美者——对自己要求太高,压力太大,在用尽全力证明我能行(可是他证明给谁看呢?自己看还是观众看?)
    四.智驱力的来源。
    1.天赋求知欲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源动力,那就是不想自己碌碌无为,都有想要变得更强大更美好的憧憬。
    天赋求知欲是一种人性,孩子甚至从几个月开始,就不断地摸索这个世界,但很多父母和祖父母,会用自己的控制力去破坏这种探索。
    如三岁小孩,颤悠悠地下楼,父母会觉得麻烦,便直接把他抱起来,蹭蹭蹭蹭走下去,以为这样省时,其实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驱力。
    请父母反思:孩子三岁时,喜欢各种提问,你是否扼杀过他们的求知欲?
    二.天生掌控感。
    自我摸索是万事万物的规律,只有经过最初的“乱七八糟”才知道何为秩序。很多父母,特别是祖父母,喜欢用自己的控制力去控制孩子,让他逐渐丧失与生俱来的掌控感。
    *如果你的孩子自驱力走丢了,该怎么办?
    *我们要探索自制力的前世今生。
    建议阅读《怪大脑科学》《谷物大脑》《菌群大脑》《脑科学》等四本书。
    3.脑内有乾坤。
    人的大脑有杏仁核、前额皮质、海马体等,前额皮质管控的是情绪刹车,海马体管控的是记忆力和理解力,杏仁核管控的是情绪油门。
    当孩子处于紧张压力等状态时,前额皮质会被打开,杏仁核变得活跃,以至于情绪失控,前额皮质过多,则分泌出皮质醇,会伤害海马体。
    由此可见,当我们给孩子过多的压力和紧迫感的时候,孩子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反而会下降,如此又恶性循环。
    4.压力失控,卡损伤自去力
    孩子如果回家压力大,理解力和记忆力会下降。
    父母应该反思:为什么有人赢在人生的后半场,有人毁于父母的手上。
    没有自己对自己的掌控感是最有压力的事情之一。
    5.二手压力损伤自驱力。
    我们共同来看,这段对话不妨让孩子对着你说,父母来体会一下。
    今天班上的如何?你手上那个项目还顺利吗?你要知道认真对待工作特别重要,对吧?我是说工作虽然不简单,但你应该考虑更上一层楼,这样你将来会有更多的选择的余地。但我感觉你好像没有用尽全力,我感觉你应该再努力努力。
    你们有没有觉得这段对话特别熟悉?这是我们每天或者我们经常对孩子说的话。
    这种充满爱意的唠叨,其实也是一种伤害。正所谓“暴力沟通,无师自通。”你如此唠叨,孩子对回家是否还有期待?
    所以父母要反思:家中是否有幸福的午餐?是否有充满爱的语言?是否不提学习?
    五.如何给孩子适当的压力。
    1.压力的分类。
    (1)正向压力。
    (2)可承受压力:适度的压力,让他可以学会人生的技能,增强掌控感。
    (3)毒性压力:这也是一种慢性压力,是日积月累造成的。
    2.“自己说了算”才是健康心智的前提。
    一个人过不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他就会用自己所决定的形式毁掉自己的生活。
    父母应该检索:孩子最感兴趣的事是什么?如何去强化他的兴趣,提升他的自制力呢?
    不让孩子在“我能做什么?”中有主动性,那么他会在“我不应该做什么?”上有极强的创造力,这便是逆反心理。
    3.人生k线图。
    父母一代应该是一样的,我们从改革开放走到现在,所以,我们是“低开高走”的形态。
    我们的孩子呢,是从我们从小呵护长大的。小时候我们可以管控他,越大我们越管不了,所以孩子是“高开低走”的心态。
    在生活中我们不要攀比,攀比会让孩子越来越有挫败感。
    *睡眠不足、电子蓝屏、父母焦虑等,都是会损伤,智力。
    焦虑会传染,平静也会传染,所以我们要学会微笑、平静、放松。
    过度补习,会习得无能症。建议补习用在关键的时候。
    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驱力

    1.解放
    让父母成为顾问型的父母,我们可以保存这么一句话:我那么爱你,不愿和你吵有关于作业的事。
    给他一次两次的承担后果,自然而然他就成熟了。
    我们可以唤醒他的身份。我们可以成为他的顾问。
    我们可以尝试用这些语言,来代替我们日常的命令性的语言:
    (1)七年八班**同学……用这种方式唤醒她的身份,让他有画面感。
    (2)温馨提示:离上学时间只剩十分钟……
    (3)预演后果,减轻他的焦虑。
    (4)我是否可以帮助你什么呢?
    (5)不要陪在身侧,我们该干嘛干嘛?
    我们要记住——我们要用12年的长远战略,来看待生活中的小事,不要画地为牢。
    *如果你想给孩子更多的控制感,那么你就必须放弃放弃自己控制欲。
    *如果父母比孩子更用力(用力到95%),那么孩子就会每况愈下(只打到不到5%)。

    二.召回自驱力。
    可以从语言对比思考:
    第一个:还不快去写作业
    第二个:你需要我帮助吗?
    我们从中可发现,我们所谓的召回自驱力,是支持而非控制
    我们要用耐心来代替控制,做到“非控制”,但也“非放任”。

    3.归还自驱力。
    适度进行不靠谱的预演,比说教简单有效,可以起到积极暗示和积极引领的作用。
    父母可尝试用这些语言:
    (1)你特别懂你自己,你是自己的专家。
    (2)你脖子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3)你想让生活中的一切有条不紊。
    我们要相信人性的美好,相信人性的光辉。就如孟子说的“人生有一股气,亦可是浩然之气。”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相信孩子,也相信自己。

    4.传递自驱力。
    (1)非焦虑临在:要安心,不惧未来,要在家庭营造这样的氛围和环境。
    (2)要休养生息:冥想、白日梦、睡眠、休假都行,建议让孩子一周一休。
    (3)接纳:接纳孩子不完美。

    5.培养自驱力。
    (1)自主需求
    (2)归属需求
    (3)胜任需求
    我们往往忽略(1)和(2),忽略自主需求和归属需求。
    我们应该试着用更高的提问艺术,来激发孩子的自律。
    例如,孩子考试成绩出来之后。你不应该问:你考多少分?”而是问:“班级的平均分有多少?”让孩子有集体意识,眼界可以更广。

    6.驯服机器怪兽。
    (1)以身作则
    (2)共情
    (3)回归自然
    (4)告知而非说教
    (5)一起商量解决方案:好好说话,让孩子愿意采纳你的意见。

    7.训练理智大脑。
    (1)列目标、找障碍,找到克服的方法。
    (2)关注大脑信号。
    (3)预备备选思维。
    (4)关爱自己
    (5)练习重构思维
    (6)运动减压。
    *减压将成为未来的生存技能之一。


    总之:教育,教可以在学校,但是育重在家庭,家校合作缺一不可。身为父母,要用科学方法来教育子女,让孩子“成人”“立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自驱型成长》读书会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jk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