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你的好友David刚刚取关你了。
社交即存在的现在,推特上的粉丝(follower)对你来说也许只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理想情况下越大越好的数字。
但现在,如果你的帐号授权了一个叫T.U.N.S.的应用的话,就会在某个粉丝/好友取消关注你的第一时间得到邮件提醒。之后还可以在网页上查看过去所有取消关注了你的人。
这个开发者的私人兴趣项目在上线后几小时内就凑到了首100名使用者,并在其使用主场推特上得到了慕名而来的转发。 推特人的确会想要他,毕竟他们自有账号以来,添加的好友已经膨胀太多了。
——深渊——
创业者们在为那些网络成瘾者前赴后继地开发新的社交应用/网站——更细化的,更年轻化的,更小众化的,或者干脆只是“新一代的”。 剑走偏锋者在针对现有的社交应用提供扩展服务——购买粉丝和赞的,传播自己的内容的,更好管理和吸引可能关注者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人在从另一方面考虑问题。一个关于减熵的问题。或者复杂一点讲:一个无止尽的,快要淹没你信息流的社交膨胀问题。
每个人都有不熟或者干脆不认识的Facebook/微信好友,添加了但不再想理会的Twitter/Instagram/微博账号。很多情况下,这些不算太有意义的好友或者关注对象就这样成群留在了你的时间线里,在快速浏览的时候偶尔互动一下,偶尔点个赞。
幸运或者不幸的是,那些考虑到这个问题的人为你提供了“其他情况”, 比如使用帮你快速删除好友的应用Twindr和Unfollow on Instagram:
(Twindr & Unfollow on Instagram)
(Unfollow on Instagram on Apple Watch)
那篇《Tinder for X|》中曾经提到,Tinder模式的一大用处是让使用者面对大量对象进行方便快速的选择。
显然,面对社交膨胀的状况,以“Tinder for unfollowing xxx on Twitter/Instagram” 为宣传核心的Twindr和Unfollow on Instagram(这真的就是名字)都利用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做的不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你可能喜欢的人,而是把曾经感兴趣的人从联络人里挑出来删掉。
后者甚至还与时俱进地推出了Apple Watch上的应用。从此,你可以边走边抬起一只手,在闲暇时间快速大量地取关别人。
相对于弱社交或者说关系更随意的Twitter和Instagram而言,完全走熟人纽带路线,添加者大多互为真实好友的Facebook则敏感得多。幸运或者极其不幸的是,这个目前最主流的熟人社交网络也拥有上述模式的服务,而且服务提供者的种类和数量还更多。
(应用之一Tinder模式的Facebook取消好友——Hushbook, 暂时下线中)
再回到开头用在推特上的取关提醒T.U.N.S.,Facebook上当然也有类似的,但因为其熟人属性可能痛彻心扉得多的服务——比如Unfriend Notify, whodeletedme, sadlyunfriended。你甚至可以更方便地在好友旁边直接看到那些删除了你的人。
(Unfriend Notify, 暂时下线)
(who.deleted.me 对,这是网址)
(sadly unfriended, 拥有免费和付费服务套餐)
——凝视——
社交膨胀已成事实,隐藏在这些数字背后的却是关于个人感受的复杂问题。
如各位所能想到的,上方的“深渊” 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虽然很多人的联络人里都有大量僵尸账户,这些快速删除好友的工具也大有人使用。但与之相比更有可能性且更伤人的一种情况,是对方有针对性地删除了你(就像我曾经因为意气之争删除过FB和Twitter上的人一样)。
而不管对方当时是有意有针对性的,还是随手批量整理的,只要用了T.U.N.S.或者Unfriend Notify这类应用,这些都会以一种结果出现,并即时反映在你的提醒框里,甚至留着存档让你以后回味——有这么一些人曾经删除了你们的关系。
很多人忍不住想要掌握这点。所以搜索“who unfriend/unfollow me” 或者 “好友 被删除/被拉黑” 会出现大量的指导文章,让你一步步找出那些已经悄悄地断开联系的人。对微信使用者来说,你甚至可以找到教程来帮你确定对方到底是删除了你,拉黑了你,屏蔽了你,还是放到了某个分组里。
相对于上面那些复杂步骤而言,科技给了我们很多便利,即使是那些并不是突破性创新的科技。
比如上方的这个应用,开发者只是根据 Twitter 的 API 进行了一些加工,然后这个功能就可以直接推出。使用者只需要点击那个颇具有诱惑性的“Continue With Twitter” 按钮,然后就可以源源不断(但愿不会)地接到通知——某些人突然不“喜欢”你了。
[纯粹从激活访问者(user activation)的角度讲这几个unfollow提醒服务的设计还真是不错]
你当然可以期待其他类似的服务,比如谁已经屏蔽了你的信息,谁有多久没有给你的状态点赞。但这种便捷性真的是你想要的功能进步吗?
英国牧师兼诗人约翰牛顿(John Newton)曾写下一句流传甚广的话:“ I was blind, now I see" 。用在此处,则是成群的网络使用者因为科技创新获得过去不具有的便利。他们却因为这种便利性看到过去未必想看到的东西。
凝视深渊的能力。
但正如各位所知的,“凝视深渊” 的意思来自尼采的那句名言:“ 当你凝视深渊之时,深渊也在凝视你(when you gaze long into an abyss the abyss also gazes into you.)”
----------------------------
全文完
注1: 坊间还有unfollowerstats这类供企业号查看粉丝流失率和特性的服务,因为和面向个人使用者的那类意义不同,所以在文中不加描述。
注2: 写本文期间(大概两个半小时)推特上多了四个人,我个人是非常不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要取关啦。
[常年注:本文于5月23日通过公众号发布(链接为原文)。 目前正在往这里搬的(话说这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订阅的人?!)是过去的文章。微信用户可以关注钛点(taipoint)的公众号,非微信用户可以关注推特@taipointfun,或者TNW Index上的档案(在逐步建立中,话说我真的有在认真建立吗。。。啊要认真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