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读一遍《道德经》# #每日箴言金文#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道德经•28》
注:【知荣守辱】
此章讲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道的具体作法: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简言之:顺其自然,不勉强而守柔弱,而柔弱胜刚强,因为在虚灵之神里面,谦卑是明智的。自然无为之道即是永恒之道。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雄指阳刚强大之气,雌指阴柔弱小之气。无论男女,都同时具备雄气和雌气,只是其比例不同。行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道者知道自己雄强的一面,却坚守雌弱的一面,甘愿谦卑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作天下的低处的溪水。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这与老子在第八章讲的“上善若水”一致。作天下低处的溪水,则处于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圣道,则为上善,则恒德不离,即不离永恒之德,可以永久长存,可以回归婴儿,长生不老。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白指明白光彩,黑指混沌无知,这两者总是同时存在于人身中。行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道者知道自己明白光彩的一面,却坚守混沌无知的一面,无我无他无分别地守中守虚守神,作天下一体的法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作天下一体的法式,则处于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圣道,则恒德不忒,即永恒之德没有差错,可以回归至圣至高的独一无二的似有似无的无极状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荣指荣耀,辱指耻辱,即朴实无修饰无雕琢,这两者总是同时存在于人身中,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也没有一无是处之人。行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道者知道自己荣耀的一面,却坚守耻辱朴实无修饰无雕琢的一面,谦卑虚己无我地守中守虚守神,作天下虚空的峡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复归于朴。” 作天下虚空的峡谷,则处于自然无为无我守中守虚守神不争之圣道,则恒德乃足,即永恒之德可以充足圆满,可以回归质朴、返璞归真。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质朴发散则成为器物,能顺其自然用质朴器物的圣人就成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因此大道大制自然质朴无华、浑然一体、没有矫揉造作、没有修饰雕琢割裂。
故诗曰:
自然无为圣虚道,无我无华无雕琢,
守中守神有恒德,虚怀若谷为大器。
#道德经#
正生庑祝如禩儒思祝
2022-07-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