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看的书和电影 | 2019.12

作者: 王介南 | 来源:发表于2020-01-06 23:07 被阅读0次

    意料之内的,我今天又没有年终总结。

    于是翻回到2019年1月看看自己写了什么。

    2019年1月1日,我写自己的表达欲失踪了,确实,现在也没找回来。

    2019年1月1日,我写自己深深被苏童的这段话打动: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两个时代,一个时代是大时代,我说那个大时代是窗外的,另一个时代是小时代,是你窗内的小时代。

    换句话来说,一个人适应一个时代,其实就是你窗内的世界跟窗外世界的某种联系。

    你在窗内要设计多大的安静程度,但你也不可能不开窗,所以这个关系是蛮微妙的。”

    此刻依然被感动。

    电影\阿德尔曼夫妇

    2019年1月1日,我写到自己一直执着于展示自己的小窗,却忽略了窗外已经换了世界。

    2019一整年,我算是粗浅走了窗外的世界,看了很多窗外或高或低、或成功或失败的人。

    看了很多科技公司在浪潮之巅跌下的故事,看了很多资本带血的脚印、看了CEO和高管的创业心得、看了被唐氏骗局欺骗的人、看了这个依旧疯狂但也从未改变的时代。

    在窗外,有一些我以为对的东西其实是错的,有一些我以为虚幻的东西其实是最真实的。

    窗外的世界比我想象中的简单,但比我想象中的疯狂。

    电影\阿德尔曼夫妇

    原来窗外的世界是这样的,所以我又可以回到窗内来了。

    还记得20岁那年,一个姐姐对我说,“25岁是人生的分水岭,如果一个人在那时还普普通通,那这辈子大概率也许就这样了。”

    所以20岁往后的这五年里,我一直万分努力,一直殚精竭虑,像对待一场人生的大考,想交出一份好的成绩。

    电影\阿德尔曼夫妇

    25岁的这张答卷,已经不是我最初想象的题目,但出人意料,我对自己的答案十分满意。

    五年里的这些经历让我感觉自由,我从未感觉如此自由。

    本月书单:

    1 |《哈佛中国哲学课》

    在得到听《西方史纲五十讲》的时候,里面说到中国人现在的思维模式已经很难界定出到底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

    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很多时候我看中国学者写的中国哲学、历史、社会学史完全看不懂,而看西方学者的却非常能感受到此中真意。

    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的东西或特质不被提点和对比出来,我们很难意识到在深刻的被其影响,也许这就是文化惯性。

    这本书里很多句子后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例如“神性”,神性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所体现,西方哲学也叫呼吁人民去追求神性,所以作者把中国哲学中的“气”类比为“神性”。

    “神性要依赖人们对世界的共鸣才能被激活,而非仅靠强加个人意志。神性意指清晰地观察事物,并做出完美的回应,与周围的一切产生共鸣。

    这种关于活力的概念能启发我们从一个充斥着离散之物、无穷矛盾的世界,走向一个更为和谐的世界。我们自身的“气”越是和谐,就越具备神性,即便是在这个混沌散乱的尘世。”

    看到这里我才明白中国哲学中的“养气”的真实意味,观察世界、作出回应、产生共鸣,在离散和矛盾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道”。

    作者提到音乐和诗歌可以培养“气”,因为人们借由它们感觉到自己与周围人共有的生活经验并产生联系及共鸣,由此顿悟和洞察人生的意义。

    艺术,或是其他激发人类敬畏之心的事物都能改善“气”,因为它们能够训练我们的感知力,让我们更深刻地回应周围的世界。

    所以在我粗浅的总结里,当一个人,他具有广泛的共情能力,对世界的规律有所察觉,他的价值观就越为自洽、越为和谐、越为和世界的“真实”有所呼应,就越具有“神性”。

    书里还有一个非常启发我的观点,就是关于“真实自我”的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威廉·詹姆斯曾写道:“有多少人认识某个人,这个人就有多少个社会自我。”这其实与中国儒家哲学多少有点不谋而合。

    漫长的时间里,“真实自我”这件事一直困惑着我,因为我也很难弄懂真实的自我是什么或者需要什么,而事实上,这个深处的、真实的自我压根不存在。

    人生的每一个角色或社会自我,都有其意义,每一刻都是你的真实自我,不必带着面具生活,尽可能自由快乐就好。

    2 |《有闲阶级论》

    社会学的扛鼎之作之一,对名流和有钱人我又有了新的认识。

    才发现伍迪艾伦电影里的主角,不单纯是有钱人那么简单,而是这个社会中的有闲阶级。

    书里的经典观点不限于:

    1、劳动是贫困的证明。有闲阶级的主要特征是明显不参加一切有实用的工作。

    2、有闲阶级占用艺术品或珠宝,不在于真正美感,而在于增加荣誉,祛除寒酸与鄙陋。

    3、社会中存在很多“代有闲阶级”,比如受赞助的学者是代替有闲阶级做学问,比如受赞助的艺术家是在为有闲阶级增加荣誉等等,和中世纪如出一辙。

    4、有许多表面上为了无私的公共利益而进行的事业,在创办时以及在进行中都别有用心,根本目的是提高发起人的荣誉。所以对于有闲阶级妇女们来说,做慈善是她们的必要工作之一。

    这本书其实值得每年看一次,每看一次都会让人觉得,太阳底下果然没有新鲜事,如果生活在西方国家,这种感觉会更为强烈。

    3 |《巴黎评论:作家访谈(1)》

    非常棒,实至名归的豆瓣评分9。

    作家访谈是美国著名文学杂志《巴黎评论》的作家长篇访谈。收录包括海明威、亨利米勒、马尔克斯、米兰昆德拉、君特格拉斯、村上春树、奥尔罕帕慕克、斯蒂芬金的访谈。

    这本书更让我感叹的是采访者的水平之高,能和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最富见地的头脑对谈绝非易事,也确实,《巴黎评论》一次访谈从准备到实际进行,往往历时数月甚至数年。

    “我儿时对艺术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艺术家为世界带来了某种新事物,同时他没有破坏任何其他事物。

    这似乎是一种对物质守恒定律的驳斥。这对我来说仍然是魔法的中心、快乐的核心。”

    “我不相信什么黄金年代,你知道吧。我的意思是,对少数人来说,确实存在所谓的黄金年代、少数精英分子的黄金年代;而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总是不幸的,人们迷信而愚昧,被践踏,被教堂和政府压制。

    我现在依然是斯宾格勒的忠实信徒,再没有比他说得更透彻的了。他把文化和文明对立起来。文明,就是得了动脉硬化症的文化。”

    看这些伟大作家们说话有一种快感,每天开始工作之前看一章,有一种精神食粮给予头脑的饱腹感。

    4 |《法式诱惑》

    诱惑是法国人的生活哲学,甚至是一种非官方的意识形态。

    法国人把一种对感官愉悦、细腻性、神秘感与游戏特质的深切喜爱,浇灌在他们的一切作为中(法餐、甜品、服饰、建筑、甚至女人)。

    如果说一个城市是一种精神的实体化,纽约是“金钱至上”,那巴黎绝对是“享乐主义”。

    所以怪不得所有小说和电影的女主角总要向往巴黎,相比男人,女人确实是天生的享乐主义者。

    挺有趣的,就像封面上写的,以一种商业的、创意的眼光来看艺术家。

    比如在商业领域会使企业获得成功的“差异化”,同样也会让艺术家获得成功。

    比如在商业界和娱乐圈、时尚圈打造个人声望和个人品牌的手段,艺术家也在用。

    对于艺术家来说,自我宣传同样重要。

    关注公众号【王介南】

    后台回复“201912

    获取以上电子书

    本月影单:

    1 |《如梦之梦》

    此生看过最长的话剧,八个小时。但当你深入其中,时间过的很快,八个小时一眨眼就过去,看完之后让人信心倍增,甚至想挑战一下史诗级连演十几个小时的《尼伯龙根的指环》。

    《如梦之梦》里许晴扮演顾香兰,出来时候说第一句台词的瞬间,几乎能听到全场倒吸凉气的声音。太魅了,简直是压倒性的女性魅力

    我以前总是喜欢说,“梦是最大的真实”,这个体会来自汤显祖的《牡丹亭》,杜丽娘生活的情感为上的梦境世界,其实是作者认为比现实世界更加真实、更加值得珍惜的世界。

    帕菲特在《理与人》里解释:“人的本质是一些列心理事实(包括情感、情绪、记忆、思维)的连续性关系(联系)。”

    构成了我们全部的,并非物质、学历、地位,而是情感、情绪、记忆和思维。 

    人生就是一场梦,自由就好,快乐就好。

    2 |《29+1》

    一部描写女生“中年危机”的电影。

    但现实永远比艺术更加富有戏剧性。

    周秀娜戏里29岁失去父亲,戏外30岁还在TVB演女N号;郑欣宜戏里29岁罹患癌症,戏外20岁失去母亲沈殿霞。

    历经一切难过的关隘,其实还是那个最简单的道理,懂得自由与陪伴的可贵,便不再怕失去。

    3 |《摘金奇缘》

    被豆瓣和知乎骂得很惨的电影,甚至上升到了“辱华”,但我在豆瓣给了五星。

    电影想讲一个好故事,这确实也是一个好故事。

    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女主妈妈最后对男主妈妈杨紫琼的那个回眸,非经历过的人不会懂。

    里面的世纪婚礼相当美,看得我流泪了将近10分钟,没别的,就是单纯因为太美了。

    4 |《原始星球》

    捷克新浪潮主义动画片,及其魔幻、及其艺术。

    剧情像是融合了《阿凡达》和《进击的巨人》,画风相当前卫和魔幻,也许给很多人留下童年阴影的《魔方大厦》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捷克新浪潮的影响。

    有空打算多找一些捷克新浪潮的动画来看,感觉是一种离我们现在的时代和媒介相去甚远的,诞生于另外次元里的奇异美学。

    5 |《荒唐童话》

    捷克新浪潮主义定格短片,有一种黑暗童话的味道。

    有一种让人上瘾的邪恶美感。

    6 |《华尔街之狼》

    看《猫鼠游戏》、《飞行家》、《了不起的盖茨比》、《华尔街之狼》,有一个想法,不一定对。

    小李子经常演各种商业精英、大富豪和聪明绝顶的人,为了深入角色,他要看书、学习、深入了解行业的运行规则和秘密、学习像商业精英和大富豪一样思考和配置资源,与聪明绝顶的人谈心,久而久之他就真的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商业精英、大富豪和聪明绝顶的人。

    这是不是一种变相的马太效应?

    7 |《十二公民》

    中国版《十二怒汉》,本土化做的很好,对于之前看不下去《十二怒汉》的我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深受震动。

    离法治,我们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8 |《浓情巧克力》

    和《电子情书》或《西雅图夜未眠》一样,适合在一个冬天周末的下午,裹着被子抱着奶茶,热乎乎的看完。

    这该死的,美妙的,人类爱情。

    9 |《瞒天过海:美人计》

    剧情平庸,但冲着电影里的名画、美人、华服和名利场,都值得一看。

    看桑德拉布洛克、凯特布兰切特、安妮海瑟薇和蕾哈娜穿着漂亮裙子在MOMA偷珠宝,就算是PPT我也认了。

    10 |《非强力春药\无敌爱美神》

    伍迪艾伦,是我必要的精神食粮,赞美伍迪艾伦,是我每月的日常。

    这部电影的内心戏的形式很巧妙,一群人对着主角唱诗。

    从来没见过,只有伍迪艾伦敢这么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个月看的书和电影 | 2019.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pl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