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锐出生在一个很贫困的农村家庭,上有五个姐姐、两个哥哥。在这么一个大家庭中,父母最先考虑的不是热闹,而是吃饭。土地少,孩子多,生活非常拮据。长年超负荷的劳作,也让父母落下了一身病。
魏锐虽然年龄最小,但他很懂事,他知道父母挣的每一分钱都不容易,所以从小就渴望快点儿长大、快点儿独立、快点儿回报二老。
在那个学历还很值钱、学区房也并未涨钱的年代,人们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上学是摆脱贫困首选,魏锐和其他小孩一样迈进校门。可是,上天不甘心让这个拳王“埋没”了,决定跟他开个玩笑。
初一时,魏锐因逃课被学校开除。
14岁,还太小。父母觉着不上学不行,看他爱动,决定把他送到武校,让人家管管!“我当时读书成绩一般,父母年纪也很大了,(我)想出去打工,但家里人说我太小是童工,城里人不收。我想练武也是一种保护自己的方法,就没有排斥。”
在当地的鹿邑少林文武学校,魏锐先学套路,“练了一个月就不想练了,转了实用性更强的散打。”
因家境所迫,两年后他离开了武校,凭着所学,他来到北京当了保安。但是,这份工作既没有给他带来尊重,也没有带来生活保障。
2007年初,他来到辽宁创新自由搏击俱乐部(原名“辽阳市体育运动学校”),重温旧业,再次逐梦。“那个时候每天训练十几个小时,早上5点半起来出早操,夏天还好,冬天早上零下20多度,我们出来后鼻子嘴巴都冻成冰渣子。每次走到田径场冲刺的时候,都能感觉到对面那一股死亡的气息。”
尽管在东北训练很辛苦,但能继续打拳,并且“管吃管住,打得好有奖金”,着实让躁动的心平静了下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天的刻苦训练很快见到了成效。当年,他便获得了辽宁省散打锦标赛冠军。这是他的第一个省冠军。
2008年,魏锐参加全国青少年武术散打锦标赛,凭借全国前五的好成绩,被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次年,他被特招到湖南吉首大学,这是用汗水拼来的通知书!“虽然母亲不太明白上大学和种地赚钱的直接关系,也无法理解我收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的心情,但我的所有动力都是来自于父母和家人。”
2010年,魏锐接到深圳市散打拳击协会的邀请,代表鹿邑少林武校参加自由搏击大擂台深圳(国际)公开赛。
赛前,家乡武校的魏召全教练为他取了个绰号:过江龙。希望他像一条猛龙,跨过长江,游到岭南,在深圳的擂台上掀起滔天巨浪。
经过16天的比赛,魏锐与其他四名选手从150名选手中层层杀出,分别夺得各级别冠军:60kg张康、65kg魏锐、70kg张单东、75kg谢孟举、80kg吾迪(南非)。
随后,这五人又决出三位拳王:中量级魏锐,次重量级谢孟举,重量级吾迪。在争夺最终的无差级“搏击王”时,引入了80kg第二名谢飞,这样就凑足了四人,可以进行晋级赛。
抽签对决时,魏锐抽中的是谢飞,对方身高、体重均超过魏锐,志在必得,一上来就气势汹汹的,KO意图非常明显。
魏锐扬长避短,发挥散打的快、巧的优点,灵活躲闪,伺机反击,由于对方个高,魏锐不得不跳起来猛击对手头部,并利用低鞭腿多次得分(当时采用散打规则,但允许膝法)。决赛中,魏锐在遭受一次踢裆、一次重击后,仍然咬牙坚持,在第三回合再一次发挥腿法优势,将谢孟举踢弃权了。
不负所望,不愧所学!
赛后,《深圳晚报》采访他,聊天中魏锐多次提到KO与K-1。细节展示了雄心:KO是他追求的最高目标,K-1是他梦想中的擂台。
打完那场比赛,家乡为他拉了横幅、办了庆典、放了礼花,怀揣着厚厚的一万块钱赛事奖金,他的心中充满了激动和自豪!“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钱,那场比赛也奠定了我的野心和执着。”
可是,由于俱乐部的知名度有限,他回到辽宁后的两年几乎没什么比赛。此时魏锐在想是继续留在创新俱乐部做谢雷的陪练还是走出去,没比赛,就没有动力,更没有收入。还好,魏锐后来击败了67公斤的顾辉,后来遇到了好的俱乐部大东祥,遇到了老板郭晨冬,还有好的队友邱建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