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天,谈到彼此自己生活中一个越发明显的趋势——身边真正意义上的朋友越来越少了,想花时间真心交往的朋友更是少之又少,一只手就能数的过来。是我们变得越来越孤僻冷漠了吗?
想到小的时候,交朋友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童年时期,我们认知里的好朋友就是大家住在一个小区,能经常一起相伴上学,喜欢上同一个游戏,有着相同的小兴趣爱好......很容易的大家就成为了朋友,甚至在之后很长的年岁里,彼此也依旧是很好的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就算吵架转眼也能和好,传传纸条,抱着哭一哭,误会便烟消云散。
为什么年龄越大,朋友却越少了可随着我们逐渐长大,特别是当离开校园,开始步入社会之后,变得越来越忙碌,有了各自的生活,也有一些距离因素,原本要好的朋友也逐渐失去了联系。交新朋友这件事也变得越来越困难,我们越来越懒,懒得去一步步的重新建立认识、了解、沟通。大多的我们都更愿意在自己的小小舒适圈里,花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独处,偶尔几个要好的朋友聚聚,似乎对于我们来说,这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都生活在一个无形的圈子里,有自己熟悉的环境,与认识的人相处,做着自己爱做的事,这些对于成年人来说是最惬意的生活,也是既已成型的人生状态。
为什么年龄越大,朋友却越少了小的时候很单纯很简单,思考的很少,被生活牵扯的也很少。可长大之后,我们被生活琐碎拉扯着,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忙碌的工作,疲惫的生活,太多的不情愿,太多的不得已,种种交缠繁复充斥在生活的角落。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无忧无虑,思考的多了,再没有了孩童时期交朋友的简单心态。很难再去花时间了解新的人群,很难再敞开自我去接纳新的人群,我们封闭的更多,也更少有人能真的走近我们。
“我们是不是需要偶尔走出舒适圈,偶尔进入到之外的世界,或许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这并不是必要的。舒适圈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给疲惫的我们一个喘息的机会,它是一个自我放松的空间。在经历了外界的挤压、冲刷之后,我们都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一个不需要妥协的地带,和几个知己好有谈谈心,吐一吐心中的负能量,从而再一起建立有效的正能量。恢复之后,再焕然一新地走出去,迎接另一波来自生活的考验。
为什么年龄越大,朋友却越少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逐渐转变,三观逐渐清晰、成型,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能够自洽的对待周遭生活的行为模式。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一套隐形的筛选系统也在悄然运转着。我们有着更加苛刻的对于真正朋友的要求。
一生中,有太多进入到我们生命中的人,这些人来来去去,到来和离开,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对于身边打转的人们,我们都有自己清楚的定义,哪些是酒肉朋友,哪些是工作关系,哪些人是躲在暗处等待着你倒下的,哪些又是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默默关心着你的,时间能让一切清晰。
为什么年龄越大,朋友却越少了更愿意待在舒适圈里,并不等同于胆小、自卑。反而,这个群体,更善于自省,善于共情。他们在学着独处,又在独处中感受,感受外界的一切。剥离掉喧闹嘈杂之后,感官得以更加敏锐,能感知到细微的事物、情感,高共情力下,他们也往往更加包容。
蔡康永说:“融入人群?可以啊。但人群有什么好融入的?”
对呀,人群到底有什么好融入的呢?有一些人,就是不喜欢热闹,不喜欢交际,强迫着自己离开舒适圈,试着融入人群,应和着人群。慢慢的,会发现融入人群并没有带来更多的知心朋友,更多的是随声附和,也只是见识了更多的虚伪,自我被人群挤散,真实的自己也越来越少,越来越模糊。
别介意个别人的看法,更别轻易改变自己,虽然他们可能会因此爱你,但大多数人爱你是因为你就是你。
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不会因为你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而离开的。他们也有着各自的舒适圈,圈与圈有交集,也有平行不相交的部分,但真正的朋友一定是会彼此尊重的。比起融入人群,更重要的,是做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现代的生活节奏很快,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拼命追赶。但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奔跑的状态,也都需要时间停下脚步,拥有躲在自己的宇宙的片刻时光。而在这片宇宙中,真正在乎你的人,你会发现,他们一直都在。
欢迎关注vx:情绪取景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