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高屋建瓴,脚踏实地 ——以学生和教师成长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三)

高屋建瓴,脚踏实地 ——以学生和教师成长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三)

作者: 荷包蛋的小屋 | 来源:发表于2024-04-24 16:51 被阅读0次

      第三部分分享的是看见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中心。其实这才是我们教育利益最终实现的成果体现。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成长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学校产生更高的产能,而学生是否成才就是就是学校的价值和产能意义。

      这个地方牵扯到一个词:人才。当下的高考制度下,我们更容易把人才培养的路径给收缩成为一条独木桥,我们关心关注的大部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考试成绩,上级部门压迫压迫学校,学校和家长压迫老师,老师压迫学生。这样的教育生态下,我们老师的教育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我们从刚开始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品德培养、性格健全、心理健康等方面变成了紧盯着孩子学习和考试成绩不放的“老巫婆”,我们开始披着“爱的外衣”下不断摧残着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我们用他们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评价他们,他们也开始根据我们的评价来成为了他们最不喜欢的人,他们可能考上了大学,但是他们却开始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失去了生活的目标,对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变得更加迷茫和彷徨。

      所以作为一所学校的校长,我们必须要重新定义人才,坚守住教育的初心和信仰,真正去关心关注孩子一生的成长和发展。

      什么是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儿童时代走过来的,但是当我们成为了老师之后,我们大部分却忘记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孩子的纯真可爱,善于幻想在我们这里似乎是不合时宜的。我们学校和老师都应该树立一种思想,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人生路要走,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要实现,也都有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力量,作为学校和老师我们更多的是引导唤醒,而不是压迫和摧残。孩子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我们更应该去宽容、保护他们,正像《教育教学一线》中提到的:学校是还在犯错误的地方。在这里,犯错误的成本最低。这就要我们老师多陪伴、多引导他们,而不是过渡管理批评他们。如果在学校犯错误的处罚比社会还高的话,这样孩子可能会完全对学习丧失兴趣,对学校厌恶,这就失去了我们学校的教育意义。

      对于如何激发孩子生命内驱力上,我相信很多老师会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激发。作为学校我感觉首先应该从校园文化上去执行,让学校的每一条路、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间教室都会说话,都能够展示孩子的作品或者成果,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学校中被看见、被展示、被表扬。学校文化的设计上处处都用心考虑去给孩子创造一个展示的平台,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学校的发展中留下痕迹,我想这样每个孩子都会把学校当成家,对学校有了归属感后他们每个人都会激发起内在的动力,为了学校、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去积极主动学习成长。

      好的关系就是好的教育。在《学生成长责任中心》中李希贵校长提到:一个学生,就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成长中心,也相应地成为教育者的一个责任中心。好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好的师生关系之上的,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我也曾经听过詹大年校长的讲座《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两位校长的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教育学也好,社会学也好,都是关系学。好的沟通交流才能够成就好的教育效果。所以作为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培养师生之间好的关系。

      这些年家校之间产生的很多的矛盾或者舆情其实细细研究都是没够做好沟通,家长和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上存在着分歧或者矛盾,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很多老师或者家长都没有积极去链接沟通,导致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所以作为学校首先要提升老师们的和家长、学生创建良好的家校关系的能力,做好沟通交流,也给师生倾诉的通道平台,对于学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这样就容易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而对于师生关系上,正像李希贵校长说的那样,每个孩子其实都应该成为教育成长中心的,这句话和孔子的因材施教是相同的教育理念。我们要关心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通过对话孩子心灵、给他们写生日祝福信、关心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及心理健康等,获得孩子对我们的高度认可和喜欢,当孩子们喜欢我们之后,教育效益就随之而来,而我们老师也会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

      我想这就是我们的教育,社会、学校、教师、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关系,我们学校关心关注师生的利益和发展,所有的制度制定都为了师生的全面发展和良好的关系为基础,我相信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形成优质的教育生态,真正实现全环境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的!

      各位校长、教育同仁,这就是我对于《学校如何运转》中前两节的一些浅薄的思考,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期待我们能够一起共读共成长,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感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屋建瓴,脚踏实地 ——以学生和教师成长为学校发展的目标(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sg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