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想法
《论语》为政篇中的孝

《论语》为政篇中的孝

作者: 小种子孙秀秀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21:51 被阅读48次
孝:善事父母者。

《论语》为政篇记载了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次“问孝”的叙事,每一则都是对孝文化的阐释,每一则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1,无违之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孟懿子——不一定是孔子的学生,而是介于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他是鲁国的大夫。孟懿子来问他什么是孝,孔子只告诉他“不要违背”,这是隐语。不要违背什么呢?他没有讲。

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小于孔子三十六岁,是年轻的一辈。“御”是驾车。孟懿子刚刚来拜访孔子,并请教什么是孝道这个问题,孔子说“不要违背”。等孔子出门了,由年轻的樊迟来驾车子,在途中,孔子坐在马车中和学生谈起话来了,把孟懿子问孝的事告诉了樊迟,樊迟一听,回过头来说,老师,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违”,不要违背,这是什么意思?

于是孔子说,没有什么,很简单。“生,事之以礼。”当父母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孝敬他——“事之以礼”。礼是包括生活上的照应、爱护。又说:“死,葬之以礼。”去世以后则“祭之以礼”。

孝敬父母,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有着一些约定俗成的礼仪,比如:与父母一起吃饭。父母要坐在主人的位置,父母不动筷子,子女也不能动筷,这就是一种礼节;父母生日这一天,尽管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但也要摆寿宴,喝寿酒,吃寿面,这也是一种礼节;清明祭祖,又是一种礼节,等等。这些风俗习惯和礼节实际上是孝敬父母的具体载体,是不能违背的。违背了,就是不孝。

孔子强调孝敬父母,但并不否认也有“不是的父母”。“父母不一定全对”。对于这样的父母,孔子认为,可以温和地劝导,但还是要无违。孝敬父母,发现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温和地劝导,他们若不听从,仍当恭敬,不可冒犯;内心忧虑,却不怨恨;即使提不同意见,也要有个限度。

                      2、尽孝以忧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孟武伯是——刚才所讲的孟懿子的儿子,他是“世家公子”。父亲问了孝道,儿子孟武伯也来问孝,孔子的答复,和答复他父亲的是两样的。

孔子说:“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是说父母看到孩子生病了,那种忧愁、担心,多么深刻,你要去体会这种心境。这种心情只有自己做了父母的人才真能体会出来。比如,孩子病了,看着他难受的样子,你恨不得代替他生病。这种心境就是“父母唯其疾之忧”。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程度的关心,才是孝道。

孔子的答复孟懿子和孟武伯的问题为什么不同?孟懿子是从政的人,孔子相当尊敬他,答话就比较含蓄,只说:“不要违背”,不违背天下人的意思,必须大孝于天下,既然是从政的人,就要对天下人要负公道的责任,视天下人如父母,那才是真孝,这是大臣的风度。所以“无违”,就是不可违反人心。

但是他对孟武伯这位世家公子的问孝,答复就大不同了,他说孝道很简单,你只要想到当你病的时候,你的父母那种着急的程度,你就懂得孝了。以个人而言——所谓孝是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你只要记得自己出了事情,父母那么着急,而以同样的心情对父母,就是孝;换句话说,你是世家公子,将来一定会当政的,为政的人最怕“不知民间之疾苦”爱天下人,就要知道天下人的疾苦,由孝父母,扩而充之爱天下人,就是孝的精神。

                      3、尽孝以敬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游问如何是孝?孔子说:“今天所谓孝只讲能够养活父母。人也一样养活狗、马。不尊敬,那有什么区别呢?”

子游——孔子的弟子,孔子讲解很明白,他说很多人不懂孝,以为只要能够养活爸爸妈妈,有饭给他们吃,就是孝了,多少孩子在外工作不愿回家,父母在家里孤孤独独,“流泪眼观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现在的人,以为养了父母就算孝,但是“犬马皆能有养”,饲养一只狗、一匹马也都要给它吃饱,如果光是养而没有爱的心情,就不是真孝。孝不是形式,不等于养狗养马一样,孝顺来自于内在的情感。

孝离不开养、孝必须养,但仅仅是养还不等于孝,更不等于尽孝,尽孝在于敬养。 养在物,在外在的物质条件,而敬在心。在孔子看来,对年迈的父母仅仅“有养”而“不敬”,那就和“犬马之养”没有区别。“敬”字,强调一丝不苟、发自内心、和颜悦色地去赡养老人,才可以说是“孝”。

                        4、尽孝不怨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子夏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不给父母脸色看。有事时年轻人效劳服务;有酒饭,让年长的先吃;这难道就是孝吗?”

有事的时候,像我们做后辈儿女的,看见父母忙活,自己赶快去帮忙。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你以为这样就是孝吗?不,还有最重要的一条——“色难”,也就是我们的态度。

假如父母吩咐我们做一件事,我们虽然做了,但是摆一张臭脸,不情不愿的样子,这就不是孝。为父母的心理,比死都难过,这是绝不可以的。所以孝道第一个要敬,这是属于内心的;第二个则是外形的色难,态度的。

子女在赡养父母上永远保持和颜悦色。永远没有怨言,很困难。应该说,绝大多数人是愿意真心孝敬父母的,但是成家立业之后,和父母在一起时间长了,问题就来了,在态度上就会表现出不耐烦,不能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甚至还有怨言。比如,父母的年纪大了,动作不利索了,啰嗦了……这可能使子女感到不适。再如,父母的身体大不如以前了。如果父母久病住院,对子女影响就更大了。所以民间有“久病无孝子”的俗语。然而,在孔子看来,这是不应该的。他认为,无论何种原因,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作为儿女都应该对父母保持和颜悦色,没有怨言,否则就不能算尽孝,不能算坚守孝道。他反问道:“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父母有事,子女帮助做;子女有酒食,父母先吃,就算尽孝了吗?这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伴随着和颜悦色,没有怨言,这才算尽孝。

(这几则讲孝道的却放在为政篇中是有政治意义的。因为孔子讲过“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多少朝代“以孝治天下”,没有哪个父母会让自己的孩子犯上作乱,孝顺的孩子不会那样做。

这里还包含了君道、臣道。一种是做长官,领导人的;一种是做人部下,配合别人的。所以我们谈为政之道,也是“色难”,也是“不敬,何以别乎?”我们爱护部下,态度很难。历史上的名帝王唐太宗,天生就很威严,有一天他问魏征,为什么这些大臣们,当着他的面都不讲话。魏征就告诉他——陛下自己不知道,因为陛下很威严,大臣们看见你后,心理上先就怕了,所以讲不出话来。唐太宗听了这话以后,就去对着镜子学笑,见了人就笑,慢慢使自己的态度变得和蔼起来。所以为政之道,也是色难。

有些当领导的,也容易“色难”——你说你对部下是最爱护的,可是你对他开口就骂,把脾气都发在他的身上,发了脾气以后,下属就容易害怕,像有些大臣一样,不敢说真话。

下属对待领导也容易“色难”——你说你尊敬领导,但是态度不好就容易让人反感。所以内心的尊敬再外化到行为很重要。)

《论语》为政篇中的孝

相关文章

  • 《论语》为政篇中的孝

    《论语》为政篇记载了孟懿子、孟武伯、子游、子夏四次“问孝”的叙事,每一则都是对孝文化的阐释,每一则都有丰富的文化内...

  • 【王鹏翔论语札记37】为政的根本在哪里?

    「 原 文 《论语为政篇》 2.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

  • 中国古代的政治是什么

    《论语•为政篇第二•二一》,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于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 正己,管理众人

    《论语》 为政篇第二 (二一)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

  • 《论语》每日一读37

    《论语》为政篇第二21 【原文】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

  • 李宝臣心血力作:论语商释

    论语商释•为政篇第二﹝二一﹞ 【原文】 或谓孔子曰﹝一﹞:“子奚不为政﹝二﹞?”子曰:“《书》云﹝三﹞:‘孝...

  • 《论语解悟》为政 第五、六、七、八章

    前一篇《论语解悟》为政 第四章 后一篇《论语解悟》为政 第九、十章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

  • 015《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 曾是以为孝乎? ———————————...

  • 什么是孝顺

    《论语》论语—为政篇第二 :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翻译过...

  • 【国学】论语·为政篇第二

    跟着彦彦老师读经典,昨天听的是《论语·为政篇第二》 印象最深刻的是: 一、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为政篇中的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uu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