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作為一個城市,最早要追溯到1876年台北府的成立,1895年大清帝國於甲午戰爭中戰敗,將台灣割讓給日本,自此開始了台灣的日治時期。那時的台灣總督後藤新平十分欣賞俾斯麥的治國政策,將國家視為有機體,他在台北城進行地下水道修建工程,利用現代測量儀器繪製地圖,學習歐洲大城市建設的經驗,使台北成為當時全日本最為先進的城市之一。
來台北的第一站就是總統府,它最早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總督府,當時日本對台政權大致穩定,因而有建立總督永久廳舍的計劃,就向日本本土的建築家公開徵集設計圖紙,選中了排名第四的森山松之助的作品。
歷經七年時間(1912 - 1919),氣勢恢宏的總統府橫空出世,正面寬約150米,中央塔高60米,是全台灣最高的建築物。它作為日本統治台灣的象徵,在二戰時期一直是美軍轟炸台灣的主要目標,而在1945年抗戰末期的台北大空襲遭到美軍擊中,正面部分結構被炸毀,由國民黨接手後進行修復,完工後作為台灣政治中樞的重要建築。它的設計還保持著文藝復興式的莊嚴和簡潔,主題平面呈現倒“日”字型。雖然是國定古跡,但是周邊維安森巖,只有在特定時間才會開放給公眾入內參觀。

總統府位於中正區內的博愛警備管制區,此區域堪稱台灣的政治中樞。這裡除總統府以外,尚有行政院、司法院、外交部、法務部、最高法院、台北地方法院、國家圖書館、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等政府機關,因而是限航區。總統府馬路對面有專供拍照的區域,但是都無法從正面一窺全貌,環顧四周發現有拍攝婚紗照的攝影團隊在總統府前面的凱德格蘭大道人行道紅綠燈取景,原來這裡竟是遊客紛紛聚集的攝影位置。一路經過二二八和平公園和介壽公園,才知道總統府原名介壽館,是紀念蔣公六十誕辰而取。

驅車十幾分鐘就到了國父紀念館,這裡是為紀念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興建的綜合性文化設施,於1972年落成啟用,除了具紀念價值外,建築本體周圍則是戶外運動、休閒、藝文與知性活動的綜合性休憩公園。這裡人氣很旺,皆因館內有一系列互動表演的展出,其中最值得觀賞的是禮兵換崗儀式,共十分鐘,由台灣陸海空三軍儀隊輪派擔任,每小時整點換崗,進行儀隊禮兵站哨交接和花式操槍表演。儀式從大廳左側走道開始,儀隊邁著整齊畫一的禮兵步,伴隨著皮鞋發出輕脆聲響,走到正廳準備交接儀式,跟隨著禮兵長精神抖擻的口號進行操槍表演。

紀念館的大門處是台北101的絕佳取景位置,其樓高509.2米,曾於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4日間擁有世界第一高樓的紀錄,目前為世界第十高樓,以及“環地震帶最高摩天大廈”,完工以來即成為台北重要地標之一。至於“101”這個名稱,是由林鴻明、李祖原等參與大樓籌建的股東和建築團隊共同構思出來的,除了點出大樓的樓層總數,更有超越頂尖的涵義。
遇見台北,輕聲哼著陪伴長大的那些台灣歌曲,這個城市與她的音樂如此契合,小清新的慢生活節奏,帶來心中莫名的感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