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其实就是一个剧本,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演员,但这个剧本是很现实的,然而我们很多人都在演别人,而不是做自己。


曾看到知乎上有一个提问:为了合群,你都做过什么?
有一个人说,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数学课上,老师说提前做对题目的同学就可以放学了,其实我早就做完了却不敢举手,因为看了一圈其他同学都在埋头做题;
还有的,明明不想吃饭,结果还是和同事点了饭,结果尝了一口之后全部倒掉;
......
从小到大,你是一个合群的人吗?为了合群你曾做过哪些努力?
为了寻求一种虚无缥缈的认同感,你是否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大多数人都活成了别人
马克思曾说过,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越小越落后的地方,人际关系就更为重要。

费孝通认为外国人更像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每个人的社会分工、人际关系是相互独立而有边界的,而中国人的关系更像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所以从小到大,我们就被教导合群很重要,不要锋芒毕露,枪打出头鸟......为了迎合大多数人,不被别人排挤,我们将自己的独特性埋灭,把个人意识兑水冲淡。
当每个人都按照别人的期望活着,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工厂流水线上的一件标准品,让人不会觉得突兀,自然也留不下任何印象。
做自己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
《费勇: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中提到,在古代,陶渊明也是一位特立独行的文人,出身寒门,不被士族所接纳,主动辞官,归于田野,不与其他官僚同流合污。

面对合群和坚守自己,他选择了后者,选择了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陶渊明的《饮酒诗》第四首是这么写的: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
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
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遥来归。
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
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讲的是一群失去群体的鸟儿,天黑了还在独自飞翔,飞的时候因为无家可回,飞来飞去不知道在哪里落脚,所以鸣叫声变得高亢悲哀,在这种声音中,可以看见鸟儿心中有一个清净遥远的地方,来来去去想着心里面想去的地方但找不到,正好遇到一棵青松孤独地生长,把翅膀下坚硬的羽毛收起来远远从空中飞落到树枝上,这棵树很特别,在强劲的狂风摧残下,周边几乎没有树木生长,只有这棵树没有凋零还在盛开。而一旦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便永远不再改变。

和前三首饮酒诗连在一起,便能更好的理解陶渊明的想法。
陶渊明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都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因寒族出身,受人轻视,所以不为当时的士族所接受,这是一种被动的不合群。
而另一方面,陶渊明是抱有远大理想的人,厌倦官场的争名逐利,不屑与当时的人同流合污,遂辞官归隐,而这是一种主动的不合群。

饮酒诗其实表达了陶渊明的生活哲学:人生太痛苦,不如喝酒,回到初心,过好自己的一生,面对人士天道的无常,作为个人应该找到自己的路。
用现在的话来说,其实是做自己。做自己意味着孤独,也意味着不被群体所接受。
如何做自己呢?费勇认为不妨问问自己四个问题:
第一,是否敢于失群,敢于听从内心的声音?
我们是否真正倾听过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有没有勇气打破自己固化的框架,跳脱自己的舒适区、体制,选择适合自己的东西?
第三,是否有承担的勇气,不依赖于外部的环境?
第四,是否有自己的一个立足点?
做自己其实是离开阻碍自己的体制和系统,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凭借自己的力量立足于这个世界。而在今天,又有多少人能够像陶渊明一样,放弃体制内稳定而安逸的工作,选择一种未知的但是充满各种可能性的人生?
做自己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费勇的建议是,诚实地面对生活,喜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或者做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
优秀的人,从来不担心不合群
剽悍一只猫曾在简书里提到过,在某个新媒体作者群里,有数百个新媒体作者,有意思的是,在群里经常吐槽开玩笑的人,看他们的文章,大多比较平庸,而那些真的写的好的人,反而在群里很少发言。
在知乎上看到有个人这么说过:狮子从来不会因为羊怎么想而夜不能寐。
如果你是头狮子,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獠牙更锋利,而不是羊是怎么想的。如果你是一只羊,在羊群里也不用思考,你只需要闭上眼,跟着羊群走,不论前面是悬崖还是沼泽。
一个人那又怎样?特立独行那又怎样?
那些需要你努力去融入的群体,可能并不适合你,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你需要做的,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这样和你有同样属性的圈子也会被你吸引过来。
“我只想做一直独立特行的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