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眼前三厘米的地方。
眼前三厘米的地方有什么呢?
现代人有一种通病——眼光过高,过远,导致看不清眼前的东西,或者是忽略了眼前的事情,只顾眺望远方,好高骛远,也可以说成是急功近利,用高中时期一个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来说,就是只顾仰望星空,而没有脚踏实地。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以前我和家人一同到餐厅吃饭,他们总是先让我点餐,我每次都会点一大堆东西,这个也想吃,那个也想吃,总感觉自己能吃下很多,点少了会不够,结果可想而知,每次我都高估了自己,总是剩下大半部分,而我已经酒足饭饱了,看着剩下的饭菜,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相信有很多人都会遇到这种状况,点餐之前觉得自己能吃下很多,可是结果却是以浪费掉大部分食物而告终。
再比如,简书上有很多分享的书单,对于一个喜欢读书的人来说,眼前有好书出现就好比有一个窈窕淑女出现一般,两眼放光,心潮彭拜,想要赶紧买来读一读。我曾经就是这样,一段时间痴迷于悬疑推理小说,于是就把蔡骏的,东野圭吾的,还有其他一些悬疑作家的小说买了个遍,还没读到三分之一,又因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于是又扔下手里的书去紧追“莫言热”的潮流,买来莫言的书还没读完一本,又偶然喜欢上爱情治愈小说,于是不得不买了一些爱情治愈类型的小说来读,现在我的床头还放着以前没有读完的书。最近在简书上看到有人分享书单,于是又点了进去,就在我将要登陆当当网准备购置新书时,突然看到床头那些没读完的书,它们就像一个个没有得宠的妃子,落寞的躺在那里,好像在哭。于是,我立马取消了订单,拿起床头上的书读了起来。
你是很喜欢读书,但你更喜欢买书,买书是一种瘾,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新鲜感,因为每一个你没有读过的故事都对你充满了诱惑,而你像“温水煮青蛙”一样,在这种很难察觉的诱惑中渐渐的变成了一种习惯。也许你可能是让别人知道你是多么的热爱读书,其实你只是表面看起来很喜欢读书而已。
一个大学室友,他所携带的各种媒体设备里装满了各种学习资料,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娱乐视频,微博总是分享着各种类型的电影,并附上“先码,回去看”的文字,大学四年的时间过去了,我问他媒体设备里的学习资料看了多少,微博分享的“大学四年必看电影”又看了几部,他像是“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接着又面露尴尬的神色,因为他储存的那些东西基本上成了一些“搁浅的无用的废船”了。
以上三个例子都是只注重远方而忽略了眼前的东西,眼前三厘米的地方有什么就很清晰了,就是眼前的事物,俗话说,手头上的事情。
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眼前三厘米的地方人总是有一种感觉上的自信,这种自信来自于自身对美的期望,来自于对自身潜在意识的安慰,这是一种类似于自身的免疫即自身保护机制,这种机制在潜意识里促进人们做事的效率,但过量的自信造成了人们的错觉,这种潜意识的自信让人们总是觉得完成这些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想要更多一点。
造成人们好高骛远,眼光过高,不注重脚踏实地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浮躁的社会风气,一夜成名的幸运儿越来越多,你看到刚来的同事很快就成为业界行业的一名精英,你看到大学同学已经开始走向人生的巅峰,你看到有些人随便一努力就月入百万,这些现象对社会产生了潜在的影响,于是你开始变的焦虑,开始变得眼光过高,不注重脚踏实地,变得急功近利。
最近咪蒙写了一篇题为《你不是焦虑,你是急功近利》的文章,其实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只看到了远方光亮的前景而忽略了眼前的台阶,遇到些挫折就变得沮丧,然后开始怀疑自己,最后选择放弃。
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眼前三厘米的地方当你觉得远方一片迷茫时,何不低下头看看眼前的路,听听耳边的声音,闻一闻身边的花香,思量一下自己踏出的这一步是否倾注了自己的汗水,是否留下了坚实的脚印和坚决的信心。
当你再去餐厅吃饭时,是否学会先要少量的食物,等眼前的食物吃得差不多了再加量,这样还能发扬节约的优良品德。
当你看到新书并且急切购置一本时,你是否会提前看一下自己的枕边,你的书桌上,你的书架上还放着未完成的书籍。
当你下载一些学习资料和电影时,你是否会提醒自己一定要尽快的看完,不要把他们打到冷宫,期待自己总有一天会去垂怜,结果却是彻底忘记。
我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眼前三厘米的地方开始把目光转移到眼前三厘米的地方吧,比如枕边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