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去何所道

作者: 文可清心也 | 来源:发表于2016-08-28 18:26 被阅读473次

      “死去何所道”是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中的一句诗。这句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死这件事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此看来,陶渊明的确是“不惧怕死亡”。他对待死亡的态度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形影神》)。陶渊明崇尚自然,他对“生死”这一人类的永恒的哲学命题也是尚乎自然的。所以他才会说“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陶渊明好像没有什么特别在意的事情。他总是随缘任性。天气好的时候,他便“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想吃自个儿种的豆子了,他便“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有故人造访,他便“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疏”。陶渊明热爱生活,思考死亡,有一天他从床上坐起来,斟了一杯酒,微呡了一口,缓缓地吐出十个字“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枉活了二十三年,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没有遇到一个敢说“我不怕死”(正经八百的)的人。在这里我想说一个掌故。说的是我高中的一位英语老师,男,四十开外,嗜好吸烟。有一天在课上讲到一个生词,他拿自己做例子用该词造了一个句子,并用中文做了补充:“(我)生怕死”。他的完整意思是,医生说吸烟已经对他的身体造成很大伤害,要尽可能的戒烟。于是他真的决定与烟“势不两立”了。原因很简单,“怕死”。多少年以后,我还记得他说过的这两个字。因为,“怕死”并不是一件可耻的事情。相反,“不怕死”的人反而会受到世人的鄙弃。在“怕”与“不怕”的背后,掩藏的是个体对生命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对生命的敬畏与亵渎。我常常想,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余华可能会告诉你“《活着》就是为了活着”;武则天可能会从历史书中钻出来对你说“活着就是为了实现我的皇帝梦”;雷锋可能会在你耳旁不时地提醒你“活着就是为了让他人活得比自己更好”。除了这些,活着还能为了什么呢?当我读到卢仝的两句诗“白骨土化鬼入泉,生人莫负平生年”时,我才恍然大悟:活着仅仅是为了不辜负生命!

     一去不回头的2010年这位“俏佳人”顺手将郭预衡、雷洁琼和史铁生等三位老人引进了天堂。综观这三位老人的一生,他们一位是文史学家,一位是社会学家,还有一位是作家。如果按照司马迁的评判标准来看的话,我认为他们都是“死得其所”且“重于泰山”的 。虽然他们没有为了国家的荣誉或利益,为了某项崇高的任务而死,但他们大约是“死而无憾”了。因为他们没有辜负自己的生命,没有辜负上天的“造就之功”,更没有辜负他们的时代。

     今晚看了张艺谋的新片《山楂树之恋》,那个两泪涟涟的静秋真是令人为之动容,那个未婚早丧的老三更是令人心痛。其实,老三应该死而无憾了。因为,他收获了一份至纯至真的像山楂树的果实一样鲜红欲滴的爱情。老三,当你弥留之际,你会不会说“死去何所道”?

      死去何所道。

      既然如此,不道了,睡觉!

                                                                                                                                   2011.2.5深夜

相关文章

  • 死去何所道

    “死去何所道”是陶渊明《拟挽歌辞》(其三)中的一句诗。这句诗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死这件事有什么好说的呢?”如此...

  • 死去何所道

    听到这个消息,我可惜大于震惊。但是能想到他离开的大致原因――心魔未解,无人能助。这个时代,他不是第一例也不是唯...

  • 5.13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拖体同山阿。

  • [哲思&散文征文] 死去何所道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陶渊明 (一)祭 在我家乡,每年六月初六前,新麦收割,麦粉...

  • 那个曾管我叫罗罗儿的人,走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晋 陶渊明 这次,我便确乎...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得知外公去世的消息是昨日下午,表姐相告,见最后一面是年初四,老人家用尽最后的力气陪我们过完了年。 接到电话的第一反...

  •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作者:李俊杰 上高中的时候,学陶渊明的一首诗《拟挽歌辞》,其中有一句“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对于死亡,总是觉得...

  •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2011-4-28 今天接到电话,同事的哥哥因病去世了。年纪也就和我差不多,估计比我还小个一两岁。 于礼,作为领...

  •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

  •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刍狗同生同死,无异 做一个向死而生的自由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去何所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xx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