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波斯,今生伊朗(攻略+游记)

作者: 海豚桃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2:58 被阅读108次

    有一片田野

    它位于

    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鲁米《有一片田野》

    朗,非去不可

    邪恶轴心国、潜在的恐怖分子、宗教极端主义……似乎西方世界对伊朗的称呼总是带有强烈的敌视和仇恨,因为核能的纷争不休,因为石油的你争我夺,让有着灿烂古波斯文明的伊朗深陷与西方世界对抗与周旋的漩涡,甚至一度因经济制裁而被排除在世界舞台之外。

    但是,伊朗,真的如主流媒体所形容的那么邪恶和恐怖吗?都说伊朗人热情好客是怎么一回事?它的真实面貌又如何呢?

    我很喜欢鲁米的这首《有一片田野》,世间之事,也是利益的争斗,哪有那么多孰是孰非呢?对于旅行者来说,我想摘掉先入为主的“有色眼镜”,不妄谈那些各方逐利而贴上的是非标签,用心去了解和感受这片“田野”,守候在那片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伊朗,这个名字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就开始被使用了,当时的统治者称帝国为伊朗沙赫尔,并自称为“伊朗的众王之王”。

    古时这个民族却称自己是“雅利安人”,称当今伊朗的这片土地为“雅利安人的土地”。“波斯”这个称呼,最早是由古希腊人首先提出的,直到1935年,巴列维王朝的礼萨沙坚持要求外国政府使用“伊朗”来替代“波斯”。

    伊朗的国土面积有164.8万平方公里,三分之二几乎是荒漠,是世界上第十六大国,达马万德峰海拔5610米,是伊朗的最高峰,也是中东最高峰。伊朗北接里海,与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接壤,南临波斯湾,东面是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为邻。

    从其地理位置可以看出,伊朗位于东西方交汇的十字路口,也是古时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不难想象曾有过的商贾云集、车马纵横的繁荣和兴旺。从地缘政治角度去思考,如此重要的战略位置,想不动荡也难。

    伊朗人口大约7100万,其中90%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徒,9%是伊斯兰教逊尼派,其他则信仰天主教、犹太教、琐罗亚兹德教和巴哈伊教。

    人们的意识中伊朗是个极危险又动乱的国家,甚至把它与邻国伊拉克混淆,认为伊朗也在打仗。其实,一直以来,

    伊朗都被称为“中东的安全岛。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不了解伊朗的人认为伊朗是个独裁国家,但事实上伊朗实行的是领袖权力下的三权分立,在中东地区是最民主的国家之一,但是相较于革命前开放轻松的社会气氛,现在的伊朗显得有些压抑和凝重。

    行前书影

    书籍:《伊朗史》、《最美伊朗》、《Lonely Planet 伊朗》(这本旅行指南也是了解伊朗的好资料)

    影片:《一次别离》、《逃离德黑兰》、《我在伊朗长大》、《眼界:发现伊朗》、《奇域》

    摆平机票才能说走就走

    原定的伊朗旅行是跟团游的,对于中东的所有国家,我从来没敢想过要自由行。

    春节期间的伊朗10日游团费20000元,还不算自当地的一些购物,其实平日的价格也差不多在18000元左右,这远远超出了我的预算和经济能力。想去!!但必须将经费压缩减半,怎么办?

    好像是一瞬间,自由行的想法就跳入了脑海。之前听说伊朗因为经济制裁,住宿、吃饭、景点的门票、尤其是用车都很便宜,那也就是说,只要机票价格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自由行就能成行!

    火速查询了北京往返德黑兰的机票价格3922元,国内段从设拉子到德黑兰单程票价406元,合理预期,出票成行!(国际段在飞猪上买的,国内段在携程上买的,不同航段在不同的网站上价格会有差异。)

    能搞定伊朗的酒店,你就能搞定全世界的酒店

    毫不夸张地说,能够搞定伊朗的酒店,就能够搞定全世界的酒店。

    因为制裁的缘故,在各大知名订房网上是无法预订伊朗酒店的,所以预订伊朗的酒店最好方法有两个,其一就是拿本《LP伊朗》按图索骥。但伊朗通货膨胀率很严重,《LP伊朗》上很多价格信息已经滞后了,有些只注明电话或网址,没有邮件地址。其二是参考众多游记,但是真正能够列明了推荐酒店和联系方式的不多。

    难点是:只能写电子邮件询价和预订,但邮件的回复率极低!需要每个城市准备三到五个酒店或民宿作为备选,一则是价格上的考量,一则是石沉大海的备选。

    另外关于砍价这个问题是很难权衡的,很多游记会告诉你伊朗人的报价都是虚高的,必须砍价,但是有些酒店或者民宿看到砍价的邮件就不再回复了,可能会错过一个非常理想的住宿地。不仅仅是酒店,包车、吃饭、购物方面也同样,对于价格来说,砍或不砍,是个问题。

    一路走来住的民宿和酒店,从价格到环境,整体上来说是非常满意的(当然,找酒店也是我费了最多心血的)。伊朗的酒店和民宿都非常干净,可能与穆斯林的信仰有关吧,感觉他们的工作人员很勤快,细节的地方都打理得很好,而且住宿都是包含早餐的。我把联系方式和图片整理出来,供大家参考。

    卡尚:khan-e-ehsan         邮件:info@ehsanhouse.com

    这家民宿藏在小巷子里,门口窄小,但是里面别有洞天。前台的服务生很热情,早餐是按份提供的,不过味道尚可。小小的庭院错落有致,尤其是晚上华灯初上时,在这玫瑰之城的院落中观景、乘凉,淙淙流水相伴,偶尔传来几段西域风情的曲子,瞬间会被一种波斯的浪漫情怀调拨起心弦,显得极魅。 

    伊斯法罕:viana-hotel      邮件:info@viana-hotel.com

    酒店的门脸极小,在一个类似于十字路的地方,以至于我们第一次找的时候完全错过了。伊朗的经济型酒店或民宿有两个统一的情况,其一是房间都很小,小到你可能稍微有点期待就会失望哈。不过,干净,是永恒不变的传统。其二就是早餐,异常简单,偏生冷,西红柿、黄瓜片、椰枣、橙子,各种果酱,黄油,配大饼和红茶,有些地方会提供煮鸡蛋和热牛奶。(一定要尝尝胡萝卜味的果酱,据说伊朗人的早餐离不开胡萝卜果酱)

    我们离开伊斯法罕的当天是中国农历的大年初一,退房的时候我送了一个中国结给这个小伙子,他先是非常震惊,然后非常激动,说了一大堆其实我也没听懂的话,最后坚持帮我把行李拿到楼下哈。

    亚兹德:7-11民宿

    这家民宿是马蜂窝上伊朗媳妇开的,我直接私信她预定的,然后加了微信具体联络。她可以算是一个传奇的女人,两年前去伊朗旅行,沙发客,认识了沙发主,一个伊朗男孩,两个月后沙发主追到中国来,然后领证结婚啦,现在两个人在亚兹德开了两家民宿。

    位置在主干道旁边的巷子里,也算一个中国人在亚兹德的聚集地了,提供味道非常好的中国菜,厨师是一个宁波的大姐,早餐的牛奶一定要喝,很纯很香。房间的暖气开得很足,以至于大冬天的我晚上睡觉连被子都不用盖。

    所以,如果你想认识这个传奇的女人,或者在亚兹德尝尝想念已久的中国菜,就在马蜂窝上面私信她吧(伊朗媳妇)

    设拉子:niayesh boutique shirazi       邮件:reserve@niayeshhotels.com

    这家民宿据说是设拉子唯一的一家传统庭院式的民宿,庭院四周是房间,中间是餐厅。我的房间是下沉式的,有点洞穴的感觉,不过房间比此行其他的民宿都大一些,厕所和淋浴是分开的。早餐的时候也一定要带头巾,其他民宿都没有人管,但是这家民宿真的有人来检查,我就被友善的提醒了,就在我偷拿第二个鸡蛋的时候哈。

    德黑兰:gollestan hotel      邮件:GollestanHotel@hotmail.com

    不得不说这家酒店的位置实在太好了,从地铁出来走100米就到了(伊朗的地铁只有一个出口,完全不会有找不到北的感觉)。酒店门脸一如既往地小,但是很醒目,内部装饰得非常地精致,房间不大,但是很舒适,算是经济型旅行的不错选择吧。

    一波三折的签证经历

    办过十几个国家的签证,伊朗签证是唯一让我寝食难安的。

    我一直认为中东国家的签证门槛不高,所以才敢先出机票再着手办签证。谁知我两年前以色列的出入境记录却带来了大麻烦。

    开始咨询签证事项时我才发现不论是马蜂窝、穷游网还是某宝,没有一家旅行社的签证中心敢受理和收取我的签证申请和资料,虽然伊朗使馆的要求是去过以色列的人一年之内不能申请伊朗签证。即使我的以色列签证是“另纸签”,但是各大签证中心为了保障自己的出签率不愿意冒这个风险,毕竟去过以色列的人再申请伊朗签证的是极少数。更糟糕的是,伊朗虽然实行落地签,但一旦使馆拒签了,拒签记录是联网的,即使落地签也一定不会通过。

    骑虎难下!

    现在放弃?9000元的机票全部损失。硬着头皮办?第一是没有机构承接,第二是一旦拒签,2000元的签证费也搭进去了,而且落地签也彻底无望了。左右为难的时候,一个签证中心建议我申请一个新护照,出签就没问题了。我不放心,又问了几家机构这种方法可行吗?结果被告知,就算是“白本”护照,之前的出入境记录是连续的,还是得被拒签!

    越是绝境,我越是不信这个邪。我只是一个游客,难道去过以色列,伊朗就不欢迎我啦?况且伊朗使馆的要求是一年之内不得申请,我是两年前去的,完全具备申请的条件。

    最终我拜托一个在签证机构的朋友,至少把我们的资料递送进了使馆。然后是漫长而焦灼的等待,第一次告诉我八天就有消息,因为我是十二月底办的,马上要过元旦了,八天后告知没结果,等元旦节之后吧。熬了三天的假期,翘首期盼出签的时候又被告知使馆还得放假几天呢,再等等吧。又过了两天,我的朋友发来了签证的照片,终于出签了!

    我永远都摆弄不清的里亚尔

    德黑兰国际机场的货币兑换处。说说伊朗的货币吧。

    伊朗的货币官方称里亚尔,但是实际在市场购物的时候,伊朗人习惯用土曼标价。1土曼=10里亚尔,尤其打出租车的时候一定问清楚,否则结账的时候就是十倍的价格了。

    其次,在伊朗不能使用任何的信用卡,所以要带上足够多的美元入境。机场的货币兑换处每人最多只能兑换100美元,因为通货膨胀极大,里亚尔的贬值速度很快,汇率一天一变,所以每次也不要兑换太多,在每个城市都有兑换点,每次兑换100或200美金,用完随时换,否则离开伊朗的时候如果大量的里亚尔花不完,在极速贬值的情况下,两三个月后就真成一堆废纸了。

    成堆的里亚尔拿在手里,看着那些数不清的零真的很焦虑。我自己列了一个清单大致整理了一下常见的里亚尔对人民币的情况:

    10000里亚尔=1.5人民币

    20000里亚尔=3人民币

    500000里亚尔=70人民币

    遇见的第一个伊朗人,便成了朋友

    Ali,我们此行的司机兼导游,是LP上首推的英文导游。我差不多提前三个月左右就给Ali写了邮件(ali@iran-tehrantourist.com),他很快就回复了我,简单的往来几次,确定了价格和行程。

    一路上很多人对我们全程包车有很大不解,全程包车确实比分段包车或者干脆乘坐大巴要贵很多,但是对于时间有限的上班族来说,想在短时间内看到更多的风景并且深入地与伊朗人聊天,包车是相对兼顾的选择。

    Ali曾经是一名飞行员,在一次战役中,他与另外19位战友,最终只活下来3个人。Ali看起来很年轻,完全想象不到他已经66岁了,他的身体很强壮,可能与曾经从军的艰苦磨练有关。他全程陪我们走每一个景点,爬寂静塔,爬奥比扬奈的山,在帕萨尔加德的烈日下徒步,不停地为我们讲解,回到车上后我们累得呼呼大睡了,他还要连续开4、5个小时的车。

    第一天见面的时候Ali坚持要送我一盒伊朗特有的藏红花糖,我困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他说我看起来就像花神Flora一样。哇!穆斯林的男人真是精明得十分浪漫,我很开心哈!

    现在Ali有七辆车,专职从事旅游的工作,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让正在服兵役的小儿子请假回来帮忙哈。Ali热情而友善,在各地都有很多朋友,一路为我们展示了很多精彩的表演,Ali很敬业,我们在吃饭或者在路边休息的时候他都会把车擦拭和整理一遍,他知道每一处好玩的地方,帮我们在景点列表中甄选出最有价值的地方。Ali也很健谈,总是给我们讲一些他从军的故事或者伊朗的趣闻,常常逗得我们哈哈大笑。Ali也很够义气,每次买东西的时候都帮我砍价,尤其是买藏红花时,店主开价其实不算高,而我把价格压得更低,店主很坚持,而我更倔强,Ali游说了店主半天才成交,走出摊位很远后,Ali悄悄对我说这真的真的是个好价格。

    其实即使预定成功了Ali的车也未必是他亲自接,但是我可以告诉你秘诀,多多少少会提高一些Ali亲自上阵的成功率。第一,最好保证两个人。人数多的话就会用大车,如果是两个人的话Ali就会开着他的小标致来接你;第二,越早预定越好。路上也遇到了其他预定Ali车的人,也有两个人同行的,但是都比我预定的晚很多,他们说就是因为我预定早的缘故。

    所以,如果你有伊朗行的计划,不如先确定包车吧,说不定对于你的整个行程,Ali都会给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呢。

    Ali找来朋友给我们展示波斯庭院的木工技艺。请朋友为我们弹奏传统乐器。甚至找来一位毛拉为我们现场表演唱宣礼词。(演奏乐器和唱宣礼词的视频可以在马蜂窝上搜索海豚桃观看)

    谁说伊朗无美食?

    伊朗饮食最大的特色是烧烤,最常见的是Koobideh,国人称其为“烤爸爸”,是牛肉和羊肉馅儿混合在一起的烤肉条,搭配的主食是产自里海沿岸的长粒米饭,配菜是洋葱或烤西红柿等。

    伊朗人一般在下午两点半左右才吃午饭,晚饭在晚上八点前后。他们的早饭就是大饼涂上黄油和果酱,配红茶,午饭会吃很多,因为伊朗人下午两点左右就下班啦,下班后大快朵颐。晚上会吃得比较清淡一些。

    最好的dizin在设拉子。dizin是伊朗的传统美食,把羊肉和鹰嘴豆等辅料放入石锅内,煮沸后先把汤倒出,泡囊食用,再把是石锅内的羊肉和鹰嘴豆捣烂,裹上大饼一起吃。

    Ali带我们去了一家非常传统的波斯风格餐厅,石锅很烫,要不是服务员帮忙我真的搞不定。

    重点推荐这个大米做的冰品。Ali让我们在门口坐一下,然后端出这个甜品请我们吃,冰冰凉凉的,柠檬味,算是大巴扎内嘈杂和忙乱中的小清新。

    吃完后华先生还主动提出给店里写两句中文推荐语,挂在门口。如果下次你去到设拉子的大巴扎,看到门口写着“设拉子冰品,大米做的,味道非常好!”,就一定出自华先生手笔哈。

    在这个城市里

    我以爱成名

    从不让邪恶污染我的眼睛

    我们崇尚真实

    却因此而毁誉参半

    因为在我们的信仰中

    没有悲伤

    我问我的师长:“什么才是救赎的道路?”

    他举杯轻言:“宽容别人的缺点”

    凝视袁宇的花园

    我问我们的心寻找的到底是什么

    他说最好的办法就是眼中只看到美丽的花朵

    我只能用酒去消磨意志

    嘲笑所谓的自我

                                                                           ———哈菲兹

    库姆 | 第二圣城的肃穆与宁静

    从德黑兰的国际机场到库姆也就两个小时的车程。伊朗的第一大圣城是东面的马什哈德,库姆这座城市不大,位于库姆河畔,紧临卡维尔沙漠,但因为伊斯兰第八代伊玛目阿里·本· 穆萨·利达之妹法蒂玛·马尔苏玛的陵墓在此而成为第二大圣城。

    一进入库姆,就能感受到肃穆与宁静,人们大多低垂着头,步履匆匆,女人们一律穿着黑色罩袍,头戴黑帽或白帽的毛拉低声交谈,浓厚的宗教氛围。

    非穆斯林进入圣陵必须要有官方认可的毛拉带领才行。男女的入口分开,左面是女人的入口,免费提供碎花的罩袍,但态度不是很友好。第一次我进去说想要一件罩袍,居然被哄到门外等,一个会点英文的女孩说帮我联络,但最后好像是管我要钱,然后带我进去的意思,我就装着听不懂英文。眼看门口围着我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喧哗,安检的女人才把我叫进去让我坐下等。半天才找来一件碎花罩袍,把我包成了一位老奶奶的样子才放行。

    晴天的时候会更美。圣陵内部是不让非穆斯林进入的,我们只能在院子里面闲逛和拍照。Ali找朋友来帮我们撩起圣陵内部的大厚帘子,让我们远距离看看里面并且拍了几张不是很清楚的照片。

    卡尙|情迷在古波斯庭院中

    卡尚是一座出现在《一千零一夜》中的城市。

    苏丹浴室。华美的穹顶和精巧的设计,不得不感叹古人技艺的精湛和懂得享受、珍惜享受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有130多年历史的布鲁杰迪宅院与巴塔巴塔依宅院相邻,建筑特点都具有波斯传统宅院的特征:长方形庭院。布鲁杰迪宅院的主人是巴塔巴塔依的亲家,经营地毯生意的商人赛义德·布鲁杰迪。建筑的最大特色是采光的设计,一个个穹顶布满了小小的天窗,利于采光的同时还可以防雨。

    冬季到卡尚并不是很好的季节,卡尚的参观主要是华美的波斯园林,冬季的园林植物凋敝,显得有些荒落和寂寞。

    卡尚的大巴扎有着最古老的历史。在巴扎中也隐藏了需要古老的遗迹,商队旅馆遗迹、储藏冰的深洞、骆驼驿站、公共浴室……

    卡尚的巴扎与其他地方的巴扎有所不同,这里中午12点到下午16点30不营业,周五关闭。

    在骆驼曾经睡觉的平台上喝一杯红茶,这里在小规模地修复中,一切看起来破破烂烂的,黄沙色的房屋与周围的荒漠浑然一体。远古的驼铃声早已烟消云散,古与今,在时间轴上是绝对不会相遇的,但是在空间意义上,屡屡相逢。

    民宿对面的清真寺,一条马路之隔。日落前看一下白天的风貌,晚上灯亮的时候,伴着宣礼词的声音再来拍夜景。

    费恩花园,修建于17世纪初期的萨法维王朝时期,因附近一个叫Fin的村庄而得名。

    建筑包括正门、围墙、浴室和阿巴斯皇帝的私人宅邸、博物馆。独特的水利系统使得花园不需要任何压力工具就可以让山泉水流入池中。1852年,恺加王朝的总理大臣阿米尔·卡比尔在浴室中被暗杀。历任的统治者都曾对花园和庭院进行持续的扩建和保护,因此费恩花园也是伊朗现存最古老的波斯传统庭院。

    伊斯发罕|尘世间的伊甸园

    天地是飘摇的逆旅,

    昼夜是逆旅的门户,

    多少苏丹与荣华,

    住不多时,

    又匆匆离去。

                                 ——奥玛·海亚姆《鲁拜集》

    法国文学家皮埃尔·洛蒂曾这样描述伊斯法罕:“两座荒凉的小丘,各自独立,相距较远,出现在我们面前。它们就像剧院的幕布一样,缓缓升起,隐藏在后面的伊甸园渐渐变得生动。”

    去往伊斯法罕的路上都是无尽的荒漠和沙丘。其实,世上没有一块真正贫瘠的土地,看似毫无生命力的沙漠,下面却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就像一个人,也许外表看起来平淡无趣,甚至有些木讷,却有着一个才华横溢的灵魂也说不定。

    奥比扬奈村有着将近2000年的历史了,藏在群山之中,与世隔绝,这里的人们至今还说着Middle Persian语,这种语言是波斯语的前身,可见这里与山外的世界是基本隔绝的。以前的人们依靠农业、养马、放牧为生,现在这里的很多年轻人也离开了古村,去城市打工。

    古村依山而建,为了更好的收集阳光,即使在冬季沿着迷宫般狭窄的巷弄前行,也不会感到寒冷。在Ali朋友经营的饰品店里,我给妈妈买了一个手链,因为我的英文名叫Ruby,就选了红色的,制作的不是很精美,但是有千年古村的滋养和庇佑,意义非凡。临走的时候,老板送我一个书包链,他自己手工制作的,缩小版的运动鞋式样,我很喜欢,赶忙挂在书包上,希望这双鞋可以陪我跨过世界的万水千山。

    拍摄奥比扬奈村的最佳位置在对面的山坡上。山不算高,但是在呼呼的寒风中攀爬还是让我有些吃不消。不一会就大汗淋漓了,干脆把头巾摘下,Ali说,他反对女人带头巾,觉得实在太愚蠢了,所以一般在车里或者这种荒山野岭的地方我都是不带头巾的。

    下午两点多才感到伊斯法罕,不过对于伊朗人来说正好是吃午饭的时间。伊斯法罕的街头非常干净,天空湛蓝,心情大好。

    在亚美尼亚区的一个西餐厅吃饭,对面就是旺克大教堂。在餐厅遇见了Ali的小儿子,他正在服兵役,现在请假回来帮忙了,和他带的一对中国夫妇,他们礼貌又和善,大家聊得很开心。阳光温暖、微风拂过,坐在庭院里吃西餐,我故意摘掉了头巾,虽然引来了一些惊奇的目光,但是,管他呢,我的头发说它想晒太阳了!

    旺克大教堂,是伊朗亚美尼亚教会历史的焦点。外部看起来并不起眼,内部装饰华丽,融合了伊斯兰风格的瓷砖的设计以及基督教的壁画。精美的壁画讲述了一个个基督教的故事,据说壁画用了15年才最终完成。我们去的时候旺克大教堂园内的博物馆刚刚完成了修缮。

    在旺克教堂的侧面有一个小门,可以在里面买一支蜡烛,点燃后插在水侵的烛台上,Ali说这是亚美尼亚人祈祷的方式,我们也可以试试。插好蜡烛后,Ali让我们闭上眼睛许愿,我许了一个很长的愿望,其实每次我许愿都会许同一个,一个让我觉得很幸福的愿望。

    睁开眼睛后,Ali对我说“你可以许一个下次带着Baby来伊朗旅行的愿望。”我回答自己就是许的这个愿望啊。走出教堂大门后Ali又问“你真的许的是这个愿望?”我再次点头说Yes,同时心里在想这也是一个好幸福的愿望。

    第二天一早先去聚礼清真寺,因为实在太早了,还没开门售票,Ali认识卖票的工作人员,所以让我们先买票进去了,因为我也就成为了当天聚礼清真寺的第一个客人。

    每一座相对规模的城市都会有一座聚礼清真寺,但伊斯法罕的聚礼清真寺是伊朗最大、最具历史意义的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最大的特点就是建筑样式的设计包罗万象。从塞尔柱时期流行的几何图案,到蒙古时期,再到萨法维时期,甚至还融合有一些巴洛克元素在其中,前后横跨了800多年的历史,体现了伊斯兰教800多年来的演化过程,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

    在这个穹顶下,Ali脱下外套不停的举过头顶旋转,我困惑的问他在干吗?他说等一下你们就知道了,然后让我抬头看,哇!一道非常美丽的光柱,原来他是要把尘土搅动起来,让光柱看起来更加明显,也更加神秘。

    当我透过光柱仰望穹顶的时候,心是静的,也是 被征服的,那一刻才能真正体会到人类智慧的神奇,造物主的伟大和神的力量。

    伊玛目广场原名皇家广场,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改名,是仅次于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世界第二大广场,长500米,宽160米,中间是分布着草地、喷泉和花坛。伊玛目是伊斯兰圣人的意思,1612年,由阿巴斯一世建造,通过二层的拱廊把伊玛目清真寺、谢赫鲁特夫劳清真寺、阿里·卡普宫、皇家大巴扎连为一体。

    谢赫鲁洛芙拉清真寺,是以阿巴斯大帝岳父的名字而命名,曾用做阿巴斯一世的住宅,也称“女人的清真寺”,因为广场下面有一条地道,女人们能秘密地从宫殿走到清真寺。这座清真寺有两个有意思的特点,其一是清真寺没有庭院和宣礼塔,有人说是因为清真寺仅供皇室内部使用,因此不需要。其二是清真寺穹顶外部的颜色会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傍晚时分会呈现粉红色。

    穹顶的中间有个孔雀的设计,阳光照射在穹顶上就像孔雀开屏一样。奇怪的是,只有站在大殿的入口处才能看到孔雀开屏的壮观景象,站在大殿内部就完全看不到了。

    在听Ali的朋友唱宣礼词之前,还遇到了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小伙子,从他与Ali的对话中感觉,应该是在类似伊斯兰教的学院学习过,Ali请他为我们唱一段,但是不许拍照和录音。

    在巍峨的穹顶下,不,更确切地说是在整座清真寺的建筑内,只有我们四个人,他的声音由低沉到高亢,由舒缓到急促,真的能够感受到声音在高耸的穹顶内回旋、回旋、回旋……收拢、消散的过程。那不仅仅是一段声音的聚拢与传递,更是一种被对方信仰的虔诚与纯净所感染而动容。

    太精彩了!

    亚茲德 | 风塔错落的沙海绿洲

    马可·波罗称这座古城为“高贵的亚兹德”。坐落在海拔4055米的夏库山脚下。由于地处偏远的荒漠中,与外界隔绝,亚兹德在历史上曾免于多次战乱,始终保持着其独特的风貌。

    到达亚兹德已过正午,先到伊朗媳妇家办理入住,正好是农历的大年初一,我提前预定了中餐,特意邀请Ali,为了感谢他一路来的照顾和安排。

    吃完午饭已经快三点了,原计划的四五个景点怕是逛不完了,但是Ali很给力啊,三个多小时,逛尽了亚兹德的主要景点。

    琐罗亚斯德教是2500年前波斯帝国至萨珊帝国的国教,在伊朗被阿拉伯人统治之前信众十分广泛。

    拜火教四大元素:风、水、火、土。在大门上方就能看到Fravahar的符号,这是拜火教的符号,在伊朗的很多建筑上都有这个符号,包括Ali的当年从军时的军装上。

    不靠石油,不靠天然气,仅依靠木头,拜火教的火焰燃烧了近2000年。亚兹德始终都是拜火教的中心,全世界的琐罗亚斯德教的信徒都会来此朝拜。

    寂静塔,具体说就是拜火教的天葬台。家属带着逝者从四面八方赶来,但是这个平台只允许一位家属上来。

    爬寂静塔时天还是晴的,不知道为什么上来就阴天了。

    逝者被放在平台上,会有鹰或秃鹫飞过来啄食。天葬仪式后,将大块的骨头放进中间的坑洞内,整个仪式就结束了。

    回想三个月前刚在四川色达看过天葬仪式,没想到相隔万里,却曾有过相近的仪式。不同的是,色达的天葬仪式仍在进行,寂静塔的仪式早已没入历史。

    家家户户的屋顶上都建有大小不一的风塔,它们构成亚兹德最独特的建筑奇观。亚兹德也由此被称为“风塔之城。”风塔的作用是将风直接引入建筑,自然调节建筑物内部的空气和温度。内、外的温差能达到的20摄氏度。与此同时,亚兹德地下覆盖了众多人工开凿的坎儿井。人们让水流穿过坎儿井的水渠,在房屋的地下形成自然的流水,结合屋顶的风塔,创造出一个凉爽的空间。

    在Ali住宿的民宿旁边有一家地毯店,他和老板是朋友,特意安排我们到屋顶看亚兹德全貌。日落的余晖将原本就十分灰黄的建筑染得更加浑然,也更加朦胧,此情此景,恍惚间,我甚至开始怀疑在这一片无尽的荒漠上是否真的有一座叫亚兹德的城市。

    波斯波利斯 | 帝国余晖,今夕何夕?

    年老年轻一代接着一代,

    代代世人接踵去来。

    谁也无法永远占据这世界,

    有来有去,有去又有人来。

                                                     ——《鲁拜集》

    波斯波利斯是了解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昔日荣耀最好的地方。历经三代帝王,耗时70年之久才完成。

    东面是库拉玛特山。

    万国门从公元前331年波斯帝国灭亡、都城被付之一炬,到1622年再次被发现,已经沉睡了一千多年。千年风霜已过,失守都城的大流士三世却仍被后世指责。大流士一世远征希腊,发动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波希战争,帝国由盛转衰。

    他的儿子薛西斯一世继续父亲的征战,虽攻破雅典,却在随后的萨拉米海战中惨败,只能带着劫掠雅典的财富回到波斯。松散的希腊各城邦,在失败的废墟中团结起来,加速文明的进程,而波斯帝国在腐败和内斗中消耗殆尽,在大流士三世继位时波斯帝国早已颓废腐朽,摇摇欲坠。

    纵然大流士三世满腔抱负和能力,减免税负、休养生息,也已无力回天了。当西方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兵临城下时,大流士三世弃城出逃,这位末代帝王的所有的努力和雄心壮志都化为灰烬了。

    是大流士三世昏庸无能吗?也许答案是否定的,他只是一位生不逢时的帝王。

    在万国门的石碑上刻着大流士这句被千古传诵的名言:

    I am Darius,the great king,king of kings,the king of Persia,the king of countries,the son of Hystaspes,the grandson of Arsames,the Achaemenian.

    译文:我,大流士,伟大的王,众王之王,波斯之王,列国之王,叙司塔司佩斯之子,阿尔沙米斯之孙,阿契美尼德之宗室。

    1971年,巴列维在波斯波利斯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庆典,庆祝波斯建国2500周年,26个君主立宪制国家的王室成员及超过32个国家政府代表参加了这次王的盛典。为了这个庆典,巴列维政府策划了十余年,在大典上巴列维保证自己要继承波斯帝国的传统和伟业。

    帕萨尔加德 | 隐遁的千年王城

    帕萨尔加德,是居鲁士大帝建立波斯帝国后最早的都城。

    居鲁士征战一生,功勋卓著,却并不是一位嗜血成性的帝王。在攻下当时世界上最富庶的巴比伦城(今巴格达)后并没有屠城,反而释放了被囚禁的犹太人回耶路撒冷,并允许重建被毁的圣殿。他对宗教和文化的政策十分宽容,废除了奴隶制的压迫,禁止使用武力攫取财富,接纳了23个民族在其统治下和睦相处。

    居鲁士大帝曾说:“我的统治,从不依靠战争。”

    征服,金戈铁马、兵戎相见,依靠胆气与力量,统治,休养生息,重农重商,依靠智慧和仁政。

    由于居鲁士大帝死时身首异处,这里其实只是一个衣冠冢。行前各种攻略上都记录了居鲁士的墓冢小得实在太过朴素,但是Ali告诉我这里以前是一座巨大的花园,十分宏伟。不管怎么说,居鲁士大帝一生的丰功伟业和对俘虏的宽容却是其他帝王所不能企及的。

    粉红清真寺|穹顶下的琉璃光阴

    对于中国人来说,到设拉子旅行即使只能选一个地方,也必定是粉红清真寺。

    粉红清真寺的最佳拍摄时间是冬日的早上7点半到8点之间,10点之后基本就没有什么阳光了。从光线的角度说,冬日的阳光比夏日的更加柔和,从人潮的角度说,8点以后大批团队就会到来。

    建议在拍摄完成后,找个角落静静地安坐一会,在光影疏离中想想心事、发发呆,享受穹顶下瞬时变幻的琉璃光阴。

    哈菲兹墓 | 诗意的波斯

    拿酒来,

    酒染我的长袍,

    我因爱而醉,

    人却称我为智者。

                             ——哈菲兹墓志铭

    人们都说伊朗人家必备的两样东西,其一是《古兰经》,其二是《哈菲兹诗集》。几乎每一个伊朗人都能背诵几句哈菲兹的诗句,甚至借以用来指导生活和阐述观点。

    哈菲兹的意思是“熟背古兰经的人。”他的原名叫沙姆斯丁·穆罕默德。哈菲兹年幼开始作诗,20多岁便崭露头角,他一生爱酒,诗篇中充满了饮酒后的豪放与对自由和爱情的歌咏。

    哈菲兹大量创作诗歌时,正直蒙古人统治时期,当人们在压迫下无法畅所欲言的时候,是诗人们巧妙地用诗句代替语言,倾诉人们的心声。人们从诗歌中也可以再度找寻到对生活、理想、信仰、爱情的方向。

    八角亭的下面安放着哈菲兹的墓碑,上面有卡里姆汗下令镌刻的诗句。人们经常在假日聚集到哈菲兹墓旁边,摊开他的诗集吟诵,或者举行一个faal-e的仪式,随意翻开他的诗集,通过展开的那首诗的句子来预测自己的未来。

    设拉子|读懂这座城,就读懂了波斯人的浪漫

    夜莺玫瑰,诗歌佳酿,古波斯的灵魂栖息地,作为文化中心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也是中世纪伊斯兰世界最重要的城市。赞德王朝将设拉子定为首都,现在的许多古迹也都是在那时建造的。

    一天的游览加上旅行接近尾声,身体有些疲惫,但还是在晚上咬着牙冒雨去了灯王墓。

    灯王墓,期初这里只有墓穴,后来相传当地一位阿亚图拉路过这里(阿亚图拉意为安拉的显迹或安拉的迹象,是伊斯兰教什叶派别中的一个等级,制度包括大阿亚图拉、阿亚图拉、霍贾特伊斯兰三个等级。),发现有光从一处洞穴冒出来,经过挖掘,发现这里原来是Ahmad的墓穴,“灯王”由此得名。

    非穆斯林只能进入到院子,不能进入陵墓内部。女人入口依然与男人人口分开,并且需要穿上碎花罩袍。

    可汗学院,不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之列,是Ali建议我们来参观的。这里不收门票,但需要给看门的人一点小费的,你懂得,看到两个看门的人分钱的样子我有些不舒服,但是我完全可以理解人们生存的艰难,尤其是在伊朗这个国家。

    院子不大,非常安静,这里是资深毛拉给年轻毛拉讲课的地方,据说刚才有个女人进来没有带头巾,被资深毛拉看见了,结果一顿训斥。幸好,他没有看见我当时的样子哈。

    瓦基尔清真寺,藏在大巴扎深处,它太不起眼了,期初我都有点不想进来了,虽然这座清真寺在我们的行程计划之列。

    清真寺院内有游廊环绕,主体建筑由48根雕花圆柱支撑,其中最为珍贵的是讲经台,由一整根从阿塞拜疆运来的大理石雕刻而成。不是礼拜时间,院内没有游客,安静地在圆柱间环绕、旋转,享受与自己独处的静谧时光。

    粉红盐湖,攻略上没有介绍这个地方,我是在行前从一个准备一起拼车的女孩那里知道的,但是最后我们没能一起拼车

    Ali说送机那天顺路去,谁知盐湖距离机场还很远,绕了不少路还是带我们去了。

    之前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平淡无奇的地方,没想到看到粉红色的湖面还是异常惊艳的。晴天的效果会好很多。

    前世波斯,今生伊朗

    伊朗行纪,从最初计划的省心跟团游,到因为价格不得不改成事事操心的自由行,对于我来说是历练也是飞跃。其间让我对这片前世唤波斯,今生称伊朗的土地也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

    与伊朗人接触多了,会发现大多数伊朗人外表热情好客,但是内心却深藏不露,这种社交模式被伊朗人称为“塔洛夫”,是一种的礼仪规范,用来指导和约束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与接人待物。“塔洛夫”一词源自阿拉伯语“阿拉法”,可以理解为了解和获知的意思。有点类似于中国的中庸之道。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语言人类学家威廉·比曼说:“塔洛夫”的精神来源于波斯,是一种彬彬有礼的屈尊俯就,使得伊朗人能够在这样一个等级制度的社会中保持“平等相待”。我觉得可以理解成为一种教养,一种约定俗成,一种对在特定环境下如何办事的心照不宣。

    或许是伊朗历史上的苦难和危机实在太多了,人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谋生的同时还要频繁面对外来的侵略和掠夺,在一次次被征服的时候,波斯人有什么地方可去呢?逃到荒漠中吗?他们无处可逃,只能留下来与外敌和睦相处,已经习惯性地用深藏意图或制造假象的方式,来让自己免于陷入困境。所有的伪装都有一个让人悲伤的源头。可当性命攸关之际,学会伪装,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伊朗人虽信奉伊斯兰教,却是从波斯民族发展而来的,他们继承了祖先的那种高傲和对荣耀的珍视,纵观现今伊朗人为自己的核权力与西方据理力争的态度,便不难看出其中的文化心理因素了。

    抗争不是男人才有的权利,抗争也不仅仅是面对外敌。用越禁忌越美丽来形容当今伊朗女人是再合适不过了。在伊朗,许多年轻的女性,或者接触过较多西方文化熏陶的女性,对压抑女性的政策是深恶痛绝的,她们奋起反抗,争取女性上学、工作的权利。走在伊朗街头,尤其是伊斯法罕、设拉子,越来越多的女人拒绝黑罩袍,头巾也越围越靠后,露出漂亮的刘海甚至烫发,她们的妆容精致优雅,在最大的限度内展现波斯女人的魅力。

    女人是孕育生命的主体,禁锢女人,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就等于放弃了人类一半的智慧。

    我想,伊朗这个国家,或者整个中东地区的国家,都将会越来越开放、民主、自由,拥有高贵波斯血统的伊朗人不会让世界失望,她需要的只是时间。

    连续三年的春节都在中东的土地上度过的,我想,我已经不可救药地爱上中东这片土地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前世波斯,今生伊朗(攻略+游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xy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