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默剧 | 寂静之界

默剧 | 寂静之界

作者: 腻虫 | 来源:发表于2019-12-15 15:50 被阅读0次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但沉默可以。

    ——默剧《寂静》

    一个人,一束光,一个舞台;或一把椅子,或束缚的绳子,或飘然而落的纷纷雪花;白衣,白发,黑裤,一言不发;细致入微的表情,生动灵巧的双手,收放自如的身体语言。如卓别林的黑白无声电影,法国默剧大师菲利普·比佐用“寂静”传递生命能量,用肢体和表情刻画人间百态。

    台上台下,寂静的一根针掉落的声音都能听到。有声的世界里,我们听别人说话,说话给别人听,语言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我们也常说,很多时候,语言的力量是苍白的,当人们传递情感时,非语言的作用几乎占到绝对大比重。

    我们听的不是语言本身,不是遣词造句,不是逻辑通畅严谨,而是那载体背后承放的情感、觉察、爱与恐惧,是彼此能量的互动与共振状况。肢体语言走世界,面部变化显情绪,眼睛内里露真心。语言是人类沟通的载体,而我们,往往把它看做全世界。

    ​我们拥有共通的集体潜意识,主题情景下的每个手势、肢体动作、面部表情,都引起观众共鸣。而最重要的主题,比佐把它们放在了开场和结尾,《离别》与《画面里》。生命画像的倒叙。

    《画面里》,我们被围在墙内,摩挲着,寻找缝隙,一步步挪动,摸着密不透风的强,挣扎,怒气上升,奋力推搡。我们呱呱坠地,即是进入条条框框的规矩世界。大大小小、层层叠叠,厚厚的墙向人推挤,无处可逃。憋气,呼唤新鲜自由的空气。这就是物质世界,这就是人生的现实。

    挤向我们的墙,同时也塑造了我们的人生,当《离别》到来,束缚们一个个断了线,不舍、恍惚、留恋之情油然升起。我们拥有的,同时也成为绑住手脚的绳,慢慢牵引着人们成为依赖它们的“木偶”,忘记了自己的鲜活。生命中的珍惜之人事物,他们给人以感动、兴奋、激情、依恋、爱与恨、喜与悲、执着与恐惧,他们成为人人不愿放手的“人间烟火”。牵住手脚的绳断开,我们使劲去抓,挣扎、难过、被逼着放手,然后,承认现实,回归松开手脚的原初。

    ​背景音乐是推动情绪的高手。大提琴是诉说生命的咏叹调,圣咏式的颂唱音量越来越强,我的心脏感受到力量,血液奔流,音乐将人的情绪带入舞台营造的生命张力与节奏中。整台表演的多段背景音乐,我都想一一找来再细细听去,可以只用旋律识别找到默剧结尾的乐曲,《Orobroy》,放在本篇文章开始处。

    人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展现是座宝藏,台上台下的情感共鸣根本无需语言。《课堂里》的调皮,《考试》的焦虑与打小抄的惴惴不安,《爱情约会》里对情人到来的万般期待,《北京机场一号航站楼》和《南锣鼓巷》中观众对比佐细致入微的展现报以“懂得”的笑声和掌声,“寂静”的世界里旋律丰富,我从无声中听到、读到、感受到生命中幽默有趣的乐章。

    看似熟悉平常的情境和故事里,都会蕴藏人生哲学,或通过古老传说,或通过印象派画面,传达给我们。传说中小孩子每掉落一颗牙齿,小老鼠就会悄悄送来一枚金币,小孩子捧着自己的牙齿,小心翼翼埋在土里,等待着,哈,笑着看手中金灿灿的惊喜。掉落的牙齿,变为金币。生命中的转化,老旧换新生的炼金之旅,一如人生中磕磕绊绊、失败与失去给予我们的礼物。

    ​《40年的寂静》,是比佐舞台生命的缩影呈现。在无声的世界,与观众对话,与自己对话,细腻的观察与感知,触发丰富的情感和迸发的表演力量。静默是语言,是音乐,是人类情感的共鸣。人们对生命的感知,由生命激起的波澜情感,在台上台下寂静的空气中,振动,传递,升华。

    我沉醉于——

    与观众们的神奇相遇和化妆间里的孤独时刻,我逐渐地变成了海报上的那个人,我知道观众快要到了,我们将靠得更近,这一切都要感谢我双手的低语。

    表演结束后,我亲吻那双手,是他们让梦想与热情成真,他们是一把自由的钥匙。

    40年的寂静,是天空、国度、风景、面孔,爱和让人屏息静气的孤独。从孩提时起,默剧就是我的梦。默剧艺术是我的生命,是四十年的无声世界。

    我说:更甚于这一切。

    ——菲利普·比佐(Philippe Bizo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默剧 | 寂静之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zk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