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2-08 致我逝去的兄弟和童年

2019-02-08 致我逝去的兄弟和童年

作者: 一位教育行者的随想 | 来源:发表于2019-02-08 22:47 被阅读0次

 致我逝去的兄弟和童年

打开电视,居然发现1992年上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又出现在了屏幕上,熟悉的画面、熟悉的旋律,一如年少的时候。

“西湖美景/三月天哎/春雨如酒/柳如烟哎/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

当这首久违的歌曲再次响起时,一位早逝的兄弟、一段年少的记忆就这样被重新提起。

早逝的兄弟姓王,是我的发小。我们两家原是邻居,我们一块玩耍、一块上学,他虽年长我一岁但低我两级,是我的兄弟、学弟。我上高中时,他上初中,我们寄宿在一起,一个炕上睡、有时也在一个锅里吃饭。在生活上,我的兄弟对我很是照顾,当我不愿意做饭时,他就主动负责做饭;当我学习时,他就主动承担洗锅任务。那时,我的学习倒是在学校里说得过去,但未能帮到我的学弟,甚至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也未能影响到我的兄弟。

那些年,我所在的乡镇,兴起了一股出门打工热潮。我身旁的许多同学都蠢蠢欲动,我的兄弟便是其中之一。学校里辍学率迅速上升,在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作为一名高中文科学生,我自认为自己懂国家政策,便找到校长说学生流失问题很严重,许多同学受人迷惑出外打工,迟早会出问题的。甚至自告奋勇地站在国旗台下,把全校学生集中起来,给同学们讲国家政策。我告诉同学们:“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种制度和规则都不明朗,机会与风险并存,现在许多企业大量缺劳动力,大家出外打工可能有钱可挣,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如果我们现在放弃学业就出去打工,可能就会是一辈子的打工者,前途不大,希望各位同学最好还是初中或高中毕业之后再去。”

可是每年正月,看着那些返乡打工仔们的阔绰生活,许多同学都禁不住诱惑。春节一过,便是辍学的高峰期,打工的同学越来越多。我的兄弟,差点儿也成了其中一员。好在,我的兄弟的父母对我很是赏识,不论我说什么,他们都认为肯定错不了。就这样,我的兄弟终于读完了初中,就在我上高三的那一年,他才高调宣布:上新疆!

那一年春节回家,我们一群发小聚在一起,听他讲打工的趣事。我能听到的都是我的兄弟在新疆里所闻所见的各种趣事:哪儿的马路特别宽,能并排走我们家乡的十辆牛车;哪儿的楼特别高,比我们家的房背后的山还要高;再就是怎样坐完汽车坐火车,有时也可以坐坐老板的小轿车,走过的路好比从我们乡镇到县城的几十个来回……我们只能用我们有限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理解我的兄弟带给我们的外面世界的影像。听得一些小伙伴张大了嘴巴、忘记了回家。许多人甚至等不及过完年,就想着去新疆看一看。可是,我的兄弟却骄傲地说,过完年,不去新疆了,去河南!

什么?河南!

嗯,今年去河南,明年去广州、深圳走一走呢。

我算是我们这一群人中读书读得时间最长的人了——高中三年级学生。有些伙伴问我,这些地方中哪儿最好?新疆还是河南,深圳又在哪里?我只能用自己在书本上看到的有限的地图知识为大家进行解释。我的兄弟不屑于我的解释,他说他和一位天水的工友一起干过活,人家告诉他,河南、广州、深圳等地方人多、地儿大,真繁华。挣多少钱无所谓,关键的是去见见世面。

大伙又是一阵羡慕,都摩拳擦掌,商讨着如何在年后出发。过年之后,我的兄弟来跟我道别,我俩整了几盅酒之后,我好为人师的毛病犯了,便开始给我的兄弟讲大道理。

“我说兄弟,你现在出门打工很风光,到处有包工头在抢,你可以自由选择。但是呢,是不是情况会一直这样下去?肯定不是,这就像咱农民种地,今年什么庄稼丰收了,来年大家都抢着种,可是正因为大家抢着种,收得太多了就不值钱了,就会有人亏本,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你今年走一个地方,换一个包工头,明年走一个地方,换一个包工头,看起来走了许多地方,见了许多世面,但是再过几年呢?恐怕打工的人多了,包工头就会挑三捡四,对你爱理不理了,到那时,你可能就无工可打了。听我句劝,出门了就坚持在一个地方,干一样活,几年别回家,学一门技术,然后自己给自己当老板。”

甚至,我又给我的兄弟讲我在学校里给同学们经常讲的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在一份报纸上偶然看到的,说的是秦安县有三名货郎客,把积攒了十几年的几十万元都拿出来,在秦安县办了一个小商品批发市场,在全省都很有名,他们从货郎客变成了企业家,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事迹都上了报纸和电视呢。

我知道我的兄弟人活套,是个经商的好料,我希望他能成为一名企业家。成为一名企业家,是我们当时政治教材里对成功的最好的定义,我是现学现卖。

当然,我的兄弟和其他的人一样,自然是听不进去我的劝告,走河南、闯广州那是铁定的事情。但是,我的兄弟又与其他人不一样,在闯江湖、见世面的时候,还能看到许多商机。那一年,他去了广州,腊月里回家后迅速找到我,说想要在村里建一个录像厅或者舞厅,说是他在广州打工时认识的一些秦安人推荐的,他想与我联合搞。那时,我好歹也算考上了一个大专院校,也算是村上的第一名大学生,加上他的父母对我的信任,只要是我出的主意,他的父母肯定不会反对。况且由于我在村里还是有一些名声的,而我也知道名声就是无形资产,如果我参与进来的话,那些村里的混混儿也会碍于情面,不会砸场子的,虽然我也知道我的兄弟已经和那些混混儿们走得非常近了。

开舞厅肯定是不现实的,就算乡镇所在地,舞厅也是是非之地,不受人欢迎。但是,建个录像厅还是可以的,因为那个时候,我的家乡并不通电,人们接收外界讯息的主要渠道是收音机,如果建一个录像厅,则会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所以我支持我的兄弟的想法。只是合作肯定是不可能的,我不可能不出一毛钱就去分钱,更何况我也不愿意整天呆在录像厅,还想有时间看几本书呢。

不合作没关系,合作者大有人在。我的兄弟联合村上另外几名青年建起了录像厅。一个出场地,一个出人力(维持秩序和卖票),我的兄弟则主要是负责片源。《新白娘子传奇》便是录像厅开张后的第一部电视剧。第一天晚上,我被拽着去捧场。三间空屋里、几十根木头上,坐满了观众,屋外还有许多不买票的听众,场景如我预料。当然,我没有坐在木头上当观众,而是和我的兄弟一起坐在放映间的炕上。炕桌上摆了两个菜和几瓶啤酒,说是共同庆祝开业,预祝大家一起发财。几杯酒下肚,我又犯了好为人师的毛病,开始讲道理,讲今后如何把生意做大做强。他的合伙人在村庄的青年人中听说很有名,不过好像也对我讲道理不反对,还摆出一幅乐于接收的样子,我的兄弟觉得特有面子,便喝了许多酒,后来我才知道,他其实是不能喝酒的。《新白娘子传奇》在文化贫瘠的村庄里算是饕天盛宴,出奇的受欢迎。后来连续播了几遍,观众依然不少。一来二去,我也竟然把这部电视剧全部看完。那时候,村庄里青年男女嘴里哼唱的都是: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若是千呀年呀有造化/白首同心在眼前。”

春节过后,录像厅的生意冷淡了下来,原因有二:一是村庄里又有一户人家开了家录像厅,有了竞争;二是农人们开始忙了起来,很少有闲钱和闲的时间进入录像厅。后来,在我去学校之后,听说我的兄弟和他的合伙人,财务上发生了分歧,合伙就此中止。我的兄弟又变成了打工仔,重新向着包工头出发。但是,就因为播放录像,我的兄弟收获了爱情。

“是谁在耳边说/爱我永不变/只为这一句/啊/断肠也无怨。”

再后来,我毕业回到家乡,成为了一名中学教师。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正赶上了拖欠工资的“好”时代。一个学期,只发一次工资,其它时候,油、米、面、菜都先到商铺里欠着。等待发工资的日子,就像盼天上的流星,很是向往但说不准时候。那时,我的兄弟打工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拖欠工资。虽然不像我原来所说的“无工可打”,但是打与不打都没有回报却是真的。所以我的兄弟有一年竟然没有外出,在家专心伺候土地,那一年,我的兄弟当了父亲,我也结了婚,各自有了自己的牵绊,距离很近,反而相聚的次数非常少。

又是一年春节过后,我的兄弟又一次外出打工,临走时来学校我的宿舍看我,我斟满酒为他送别,说着年幼时的过往,说着几年前的一些聚会,都恍若隔世,伤感时都湿了眼眶。那一年,我把我的孩子放到了老家,我的兄弟的孩子和我的孩子又在一起玩耍。我的兄弟的父母不无感慨地说,他们俩又像当年的我们俩——他的孩子同样是大我的孩子一岁。第二年年中,我的兄弟回家,听说是得了某种病。有一个周末,我回家顺便去看他,他脸色不太好。我建议他去县城或省城检查一下。他笑着说没有啥,小问题,能抗得住,不必花那些冤枉钱。那个时候,这种观念在村里很普遍,谁也不在意,都觉得很正常。而且,我的兄弟正与自己的父母闹别扭。他的父母赌气出外打工,不管他在家如何生病折腾。而我呢,也因为一些无法明示的原因,再也不愿意也没有精力去关心他的家事。

几个月后,我从父母口中得知,我的兄弟不行了,病耽搁上了,人走了。

就这样走了?我一直不相信这是个事实。我的兄弟的一些招牌动作和经典话语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但是,自身正处于极度混沌之中,有时反而想,我的兄弟走了,那是真的去闯江湖了,真的是轻松了,比我强多了。

再后来,我离开了家乡,再也没有见到过他的妻和子、父与母。听说,他的妻子改了嫁,他的父母搬了家。去年,他的孩子也已高中毕业。

“雨心碎/风流泪哎/梦缠绵/情悠远哎!”

二十多年后,当我再一次听到同样的旋律的时候,往事就到了眼前。我的兄弟早已离去,随之而去的还有我们的童年,以及那份对生命境遇的相知。

相关文章

  • 2019-02-08 致我逝去的兄弟和童年

    致我逝去的兄弟和童年 打开电视,居然发现1992年上演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又出现在了屏幕上,熟悉的画面、熟悉的...

  •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逝去的和留下的兄弟。 一曲兄弟,荡气回肠 一曲兄弟,...

  • 致我逝去的兄弟

    “干”,哥几个举起了手中的酒杯一饮而下,可我忍不住鼻子的酸楚和心中的悲伤,泪水如泉涌般的流满了脸颊,瞬间,...

  • 致我逝去的童年

    我想也许我的骨子里应该是个野孩子,之所以后来会变成别人眼中的淑女,跟我父亲那时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是分不开的...

  • 致我逝去的童年

    致我逝去的童年 一 我今年26岁了,我觉得自己还没长大,又觉得自己已经老了,这真是一种奇怪的感觉,却又让人无法反驳...

  • 致我逝去的童年

    童年的生活是贫乏的,但却是记忆最美好的时光。没有汽车的喧嚣,只有清晨的早起的鸡鸣;没有铿锵的城市民谣,只有一字一顿...

  • 致逝去的童年

    金秋时节,楼下古老的紫荆树,不舍地落下了片片黄叶。我不禁感叹万千,叶儿终将落下,花儿终将凋零(环境渲染),那我的童...

  • 致逝去的童年

    童年不再有,童心仍未泯,前半生一直漂泊流浪,只为更好的停泊靠岸。 呱呱坠地,嘤嘤学语,拨弄文字,指点江山,从无...

  • 致逝去的童年

  • 致逝去的童年

    黄依琳 “绿叶化作了青烟,进烟囱又飞向蓝天;小杨树摇动所有的叶片,像祝它一路平安。它想起它的同伴,却身不由己穿越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2-08 致我逝去的兄弟和童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tzo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