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389817/04260ed2d94fa892.jpg)
患者于某年禽流感流行时期,担心被感染上,而去医院抽血检查结果阴性,但患者却觉得抽血时护士操作不干净,自那以后开始担心、恐惧是否因此感染艾滋病。
多次到广州多个医院做HIV检测,尽管结果都是阴性的,但他还是不踏实,一会儿担心检测处的器具不够安全,会造成交叉传染,一会儿又担心还处于窗口期,验不出来。
后来发展到皮肤有一点点破损,哪怕梳头时脱一片头屑,就非常担心通过这些“伤口”感染艾滋病。
医生反复向他表示他的担心是多余的,但他却强调就算是千万分之一的感染机会自己也可能被感染,反复询问:“谁人保证我不得病?”
由于整天担心恐惧,整天琢磨这千万分之一的感染机会,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生活,故现入院接受治疗。
发病以来,精神差,胃纳可,大小便正常。
![](https://img.haomeiwen.com/i10389817/b30cbb80aa150f6b.jpg)
他患的是疑病症。
疑病症,只要指本病患者担心或相信患有一种或多种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观念,病人诉躯体症状,反复就医,虽然反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没有相应疾病的证据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顾虑,常伴有焦虑或抑郁。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于本症。
本病较少见,根据全国12地区神经症流行病学的调查,其中总的患病率仅为0.15%。华西医科大学精神科在某县医院门诊的调查中发现占神经症的9.0%。
而在神经科门诊连续5000例分析中,在神经症中仅见1例,差异很大。国外统计本病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两性间无差异,发病年龄男性多为40岁,女性多为50岁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见。
疑病的心理障碍
有两种表现,一为疑病感觉,感觉身体某部位或对某部位的敏感增加,进而疑病,或过分的关注。
患者的描述含糊不清,部位不恒定。但另一种患者的描述形象逼真,生动具体,认为患有某种疾病,患者本人自己也确信,实际上并不存在,但要求各种检查,要医生同情,尽管检查正常,医生的解释与保证并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系一类超价观念。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疑病性烦恼在于对健康的过分注意;疑病性不适感;疑病观念这四种可有各种不同的过度和混合,构成疑病症丰富多彩的临床相。
疑病性烦恼:是指对身体健康或假想的严重“疾病”本身而引起的烦恼,并非指对疾病后果和社会效应(如疾病所致的限制人的行动,生活诸多不便,妨碍工作学习和文娱活动等)的烦恼。
这种对生活健康状况焦虑不安的严重程度与病人的实际健康情况不相称的。正如上文所提到的盛某,经多次检查,证实他无严重疾病,他却仍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和假想的“疾病”烦恼不安。
对身体健康的过分注意:有的病人注意集中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或某一方面。如心跳,消化功能,性功能等。
有的病人则持续有意识地监视自己全身各个部位,对身体上任何轻微的“异常”情况都不放过。例如,跑步活动后心慌、出汗、走长路后腿脚痛等,他们都认为是“疾病”的最初症状而四处求医。还有的病人表现有阶段性,一段时期特别注意某种情况,过一段时间又转而注意另一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