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测量任务三
名词解释
1.连续数据:连续数据为统计学概念,又称连续变量。指在一定区间内可以任意取值、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即可取无限个数值)的数据。
2.离散数据:离散数据是指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只能按计量单位数计数,这种数据的数值一般用计数方法取得。
3.随机变量:表示随机现象(在一定条件下,并不总是出现相同结果的现象称为随机现象)中各种结果的实值函数(一切可能的样本点)。统计学上把在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到取什么值的变量,就称为随机变量。一般用X,Y表示。
4.总体:心理统计将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
5.样本: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本。
6.参数: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反应总体特性,是一个常数。
7.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代表样本的特性,是一个变量,随着样本的变化而变化。
简答
一、简述影响信度系数的因素。信度
答:1)受试者方面: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性、求胜心、作答态度等;2)主试者方面:不按规定实施测验,制造紧张气氛,给予特别协助,评分主观等;3)测验内容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等;4)施测情境方面:测验现场条件,如通风、温度、光线、噪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
除此之外还有:
1)被试样本:信度系数与被试样本的异质程度和平均水平有关。团体越异质,信度系数越高;对于不同水平的团体,题目具有不同难度,从而影响信度。因此在编制测验时,应将常模团体分为更同质的亚团体。
2)题目的数量:即测验长度。增加同质测验题目可以使信度提高。
3)测验难度:太难太易使分数范围降低,信度降低。要使信度达到最高,能产生最广分数分布的难度水平方为合适。
4)间隔时间:两次测验的相隔时间越短,信度越高。间隔越久,因其他变因介入的可能性变大,信度系数越低。
二、简述可以用哪些方法检验一个测验的效度。效度
答:测量的效度是相对于目标而言的,根据测量目标的不同,测量的效度包括内容效度、构想效度和校标效度,确定一个测验效度的方法包括:
1)内容效度的测量方法:专家判断、统计分析、经验法;2)构想效度的测量方法:测验内方法、测验间方法(相容效度、区分效度、因素效度)、研究测验实证(校标)效度、考察实验变量对测验分数的影响、搜集某些变异上的证据。3)效标效度的测量方法:相关法、区分法、命中率、功利率
三、简述什么是投射测验?投射测验有什么特点?主要心理测验-人格测验
答:投射测验指向受测者提供一些未经组织的刺激情境,让他在不受限制的情境下,自由表现出他的反应,通过分析反应的结果,便可推断他的人格结构。特点如下:
1)测验材料没有明确的结构和固定意义,其结构和意义完全由受测者自己决定;2)受测者有广泛的反应方式,可作多种反应;3)受测者不知道测验的目的;4)可同时测量几个人格纬度,并对结果作整体性分析
论述
一、详述测验误差的来源。实施和计分-误差
答: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验内部、施测过程和受测者本身三个方面。这些变异既能引起随机误差,也能产生系统误差。
1)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1)主要来源于题目取样。当测验题目较少或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受机遇影响较大;当几个测验复本不等值时,回答不同的题目,就会获得不同的分数。(2)另外,题目用词模糊,反应步骤不清楚,题目过难引起猜测,时限太短仓促作答都可能成为误差的来源。
2)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是最容易控制和检验的。
(1)物理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空间等。
(2)主试方面:包括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
(3)意外干扰:当测验环境复杂,特别是被试人数较多时,容易发生出乎意料的干扰或分心事件。
(4)评分计分:控制评分的客观性以及计算等级分数的正确性,制定标准化的实施和计分程序。
3)由受测者本身引起的误差:受测者本身的变化给测验分数带来误差是最难控制的。常见原因有:
(1)测验经验:受测者对测验的经验影响成绩。对测验程序、技能、技巧和题目的熟悉程度都会影响测验成绩。
(2)练习因素:任何测验第二次应用都会有练习效应都会影响测验成绩。
(3)应试动机:被试参加测验的动机会影响其回答问题的态度、注意力、持久性以及反应速度等。
(4)测验焦虑:受测者在应试前和测试中的焦虑情绪会影响测验分数。
(5)反应定势:也称反应方式或反应风格,即每个人回答问题习惯不同,使相同能力的被试获得不同分数。
(6)生理因素:生病、疲劳、失眠等生理因素也会影响测验成绩而带来误差。
二、怎样正确看待测验的结果?
答:1)测验实施之后,将受测者的反应与答案做比较即可得到每个人在测验上得到的分数叫做原始分数。原始分数本身没有多大意义,一般不能反映出被试之间的差异状况。想要正确的解释、评价和使用测验分数,使不同的原始分数可以比较,必须与一定的参照标准相比较,把原始分数转换成具有一定的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上的数值,即导出分数。有了导出分数才能对测验结果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2)常模是参照标准的一种。建立参照标准的过程就是建立常模的过程。建立常模的方法指是在将来要使用测验的全体对象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称标准化样本),对此样本施测并将所得的分数加以统计整理,得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分布。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即为该测验的常模。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可作为评价受测者该项测验成绩的标准。根据测验适用的对象团体,可分为全国常模、特殊团体常模、地区常模、学校常模等。
3)看待测验结果注意事项:结合对具体测验情况、受测者情况及测验时具体情况三方面的了解,对分数综合分析解释;解释分数要有辨证思维,不要绝对,不要标签化;要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和解释个体分数;要把分数看作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点;要注意进行被试内比较(比如智力测验可比较被试自己是操作智力强还是语言智力强)
三、试述标准分数的概念及其主要应用。结果解释(常模参照分数)
答:1)标准分数的概念:标准分数是将原始分数与平均数的差距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出来的量表,是以标准差为基本单位表示一个原始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量数。表示原始分数在平均数以上或以下几个标准差的位置。标准分数的种类有Z分数、T分数、标准九分、离差智商分数等。
2)标准分数的应用:标准分数不仅能表明原始分数在分布中的地位,还能在不同分布的各个原始分数之间进行比较,还能用代数方法处理,因此有广泛用途。
(1)标准分数是等单位的量度,有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2)比较同一被试几个分属性质不同的观测值在各自数据分布中相对位置的高低。即将同一被试的不同测量特质的测验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进行比较。如比较一个人的身高和体重在各自分布中的高低。(3)计算同一被试不同质的观测值的总和或平均值,以表示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即将同一被试几个测量特质的测验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后,相加求总和或求平均。如高考计分。(4)将同一特质的不同被试的测验分数转化为标准分数,进行比较。(5)表示标准测验分数。如用离差智商表示一个人的相对智力。
四、什么是内在一致性信度和重测信度?
答:1)内在一致性信度:即同质性信度,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题目间的一致性。是指分数的一致,而不是题目内容或形式的一致。如测验的各个题目得分有较高的正相关时,不论题目内容和形式如何,测验为同质的。相反,即使题目看起来好像测同一特质,但相关为零或负值时,测验还是异质的。内在一致性信度的误差来源是内容的异质性,受两方面变异形象(1)内容同质性(2)研究行为同质性。内容及行为越同质,内部一致性越高。不是所有测验均要求较高的同质性信度。
2)重测信度:用同一种测验,对同一组受试者,前后施测两次,再根据受试者两次测验分数计算其相关系数,即得重测信度。这种信度表示两次测验结果有无变动,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又称稳定性系数。重测信度的误差来源是时间不同带来的随机影响。任何一个测验都可有不止一个重测信度系数。优点是(1)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异的资料(2)作为预测受测者行为表现依据。缺点是(1)易受练习及记忆影响(2)前后2次间隔长短须适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