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音乐会的2020年上半年,对乐迷来说有些怅然若失。
一次次退掉预订的音乐会票子,可我从来不曾怀疑过,音乐也在惦记着我们。果然,小提琴演奏家安妮-索菲·穆特、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大提琴演奏家斯蒂潘·豪瑟等等世界顶级音乐家纷纷以独特的方式来慰藉我们。但是,乐迷哪有满足的时候?我们想要一场完整的音乐会。是我们的诚意感动了音乐吗?手握音乐会现场录音版权的机构,陆续放出颇受好评的完整音乐会视频,其中,就有在2019年风靡世界乐坛的法国大提琴演奏家戈蒂埃·卡普松和中国钢琴演奏家王羽佳的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
卡普松兄弟在法国乃至世界古典音乐舞台上风头都很健。哥哥雷诺·卡普松是小提琴演奏家,弟弟戈蒂埃·卡普松则是大提琴演奏家。出生于北京的王羽佳在当今世界乐坛的地位,从她的演出密度可见一斑。据称,2019年王羽佳演出场次超过了200场!某机构分享给乐迷们的两位80后演奏家合作的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上,他们共奉献给乐迷三首作品,舒曼的《幻想曲op.73》、勃拉姆斯《e小调第一大提琴奏鸣曲》、格里格《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曲目演奏完毕后,现场的乐迷用热烈的掌声呼唤来了两首返场乐曲,皮亚佐拉的《大探戈》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这是一场从曲目安排到演奏水准乃至返场曲的选择都非常精彩的音乐会,以致,视频登录网页不久,乐迷们就纷纷留言。喜欢戈蒂埃·卡普松与王羽佳的演奏,是大家共同的心声,可大大小小五首作品中哪一首最受乐迷欢迎,分歧就大了。我们中有的喜欢舒曼,有的说喜欢勃拉姆斯。而皮亚佐拉的《大探戈》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练声曲》因短小精悍又旋律动人,更是受到了乐迷的热捧。唯独格里格的《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好像少有人夸赞。
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舒曼、勃拉姆斯、格里格、皮亚佐拉和拉赫玛尼诺夫,五位作曲家中爱德华·格里格的名气最弱,这是不争的事实。可在我的心目中,格里格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子。
很多年前一个初夏的傍晚,周末,宿舍里就剩下了我一个人。还有一个月就要毕业就要离开大学,对未来有些迷茫的我,在那个黄昏感觉心慌意乱,便步行到漕河泾去看电影。遇到的《挪威之歌》讲述的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早年生活的故事。既然呈现的是格里格的早年生活,影片当然安排了不少刚刚踏上音乐之旅的作曲家遇到种种挫折的桥段,而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通感,于是,一部《挪威之歌》看下来,我始终处在泪眼模糊中,也就牢牢记住了格里格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谱写的组曲,尤其是其中的《晨曲》和《索尔维格之歌》。虽然又过了很多年我才爱上古典音乐,但当我决定爱上古典音乐的刹那,耳畔响起的就是《晨曲》和《索尔维格之歌》。说爱德华·格里格将我面前紧闭的古典音乐大门推开了一道缝,一点儿也不为过。
尽管如此,他的《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我听得并不多——古典音乐曲目库犹如无边无际的大海,值得反复聆听的作品也难以计数,我把更多的时间给了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和马勒 ,而格里格,总觉得记住他的《培尔·金特》就足矣。
总是有人问我,既然买了那么多张唱片,何以还要去追音乐会?因为现场的曲目安排由不得我,音乐会现场的曲目总能提醒我哪位作曲家或哪些作品被我忽视了。戈蒂埃·卡普松与王羽佳的大提琴奏鸣曲音乐会就提醒我,格里格的《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是一部绝对不能忽视的上佳室内乐作品。
虽然留存的资料不多,但我们确信,爱德华·格里格的弟弟约翰·格里格是一位大提琴演奏家。可惜的是,天不假年,约翰·格里格未及成名就撒手人寰,《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就是格里格为纪念弟弟而写的作品。作品完成于1883年,那一年,格里格40岁。1883年,古典音乐进入了浪漫主义晚期,像同时期的作曲家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一样,格里格的《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旋律非常优美;有别于舒伯特、拉赫玛尼诺夫等浪漫主义晚期作曲家作品的,是一生致力于将挪威民间音乐融入自己创作的格里格,在《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中移入了浓郁的挪威风情,于是有音乐评论家说,格里格的这首作品是我们了解挪威音乐的一座桥梁。
大提琴家罗斯特罗波维奇和钢琴家里赫特合作的这张唱片,应该是名盘了吧整部作品有三个乐章组成,分别是第一乐章"激动的快板"、第二乐章"安静的行板"和第三乐章"快板"。三个乐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第二乐章"安静的行板",在这个慢乐章里我们能听到格里格对亡弟的无尽思念,真是感人至深,以致,戈蒂埃·卡普松在演奏的时候闭上了眼睛好让自己不受干扰地沉浸在格里格的乐思里。为整场音乐会贡献了恰到好处的伴奏的王羽佳,进入到这个乐章时,也情不自禁地翕动起嘴巴来。都说音乐家最敏感,可"身经百战"的王羽佳演奏过多少感人肺腑的作品?她在伴奏到第二乐章时情难抑制地无声吟唱,只能说,格里格的《a小调大提琴奏鸣曲》第二乐章,实在太动人了。专业人士拆解出第二乐章中最动人的旋律素材源自一首挪威民歌,那么,说格里格的这部作品是我们了解挪威民间音乐的桥梁,绝非妄言。
要说浓郁的挪威民族音乐风格,第三乐章"快板"体现得更加鲜明。尤其是进入呈示部后由钢琴奏出的主部主题,那音型让我瞬间想起了《索尔维格之歌》,继而热泪盈眶。假如回到30多年前电影《挪威之歌》在此地上映的年代,我怎么可能通过网络看到一个法国大提琴演奏家和一个中国钢琴家联袂演出一个挪威作曲家的作品?想到这里,当戈蒂埃·卡普松牵起王羽佳的手同时鞠躬感谢现场的乐迷时,我由衷地鼓起掌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