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上述大段文字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孟德)四言体诗《 短歌行》中的开篇诗句;也是笔者的古代四川(川南)老乡,即北宋时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辛弃疾并称“苏辛”的豪放派宋词代表人物苏轼(东坡),在他著名代表词作品《前赤壁赋》中引用的曹操诗句。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如此气吞山河的词作佳句,是苏轼用来刻意赞美一代枭雄、文功武略相当杰出的曹操。接下来的“而今安在哉?”一问,则表达了苏轼发自内心深处的概叹与惋惜。由此可见,后世有多少才俊、文豪是何等敬仰曹操的文治武功,以及曹操的巨大文学成就。
据史家考证,《短歌行》原本属汉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也就是说,它本来是一个已经失传的古乐曲辞名称。乐府里,收集的同名有24首,但其最早的便是曹操这首《短歌行》。至于这种乐曲是怎么个唱法,早已失传。
曹操传世的《短歌行》共有两首,今天笔者与网友将要赏读其中一首于下:
短歌行
作者:(两汉)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现在笔者照常按自己的浅见,将《 短歌行》译成白话文,献丑于下,乞望网友不吝赐教。
【译文】
我边喝酒边对着酒高歌,问人生的岁月究竟有多少?答道就好比清晨转瞬即逝的露水,感到逝去的时光太多!宴会上虽然歌声慷慨激昂,但心中的忧愁无法遗忘。问怎能排解如此忧思?答道唯有豪饮这杯中美酒!
博学广识的才子令我朝思暮想,因而让我心情沉重的吟诵至今。鹿群在阳光下呦呦欢鸣,吃着长在原野上艾蒿。如果四方贤良才俊光临,我必将吹笙弹瑟大宴嘉宾。那悬挂夜空的皓月什么时候能摘取?我心中的忧思,禁不住难以停止地喷涌而出。
有远方客人穿越纵横交错的阡陌 ,屈尊移驾前来关怀我。于是久别重逢的友人便纵情宴饮,重温往日的情谊。此际月光明亮而星光稀疏,一群乌鹊正如期向南飞归。绕树飞了三圈却没停下展翅,究竟哪里才有它们乐意栖身的树枝?
高山因不推辞土石才显其巍峨耸峙,大海因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无际。我愿意像周公成王那样,用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的极言殷勤方式来礼贤下士,是为了希望能尽量地接纳人才,祈愿天下的英雄豪杰都真心来归顺于我。
【简析】
显然,曹操这首《短歌行》的主题,十分明确而直接,也就是说曹操求贤若渴,希望八方人才都来投靠自己。当时曹操的政治活动,主要是加固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从而有力地打击世袭豪强反动势力,所以大力强调“唯才是举”,并先后颁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
从这角度看《短歌行》,它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曲”;也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短歌行》才能饱含丰富的抒情成分,并能起到独特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他所颁发的政令。
总之,《短歌行》也同曹操其它诗作,如《蒿里行》《苦寒行》《对酒》等诗一样,是政治性很强的诗作品,同时也是主要用于为曹操当时所实行的政治路线、政治策略服务。
当然,这些杰出诗歌中表现的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并准确而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来达到其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强调“唯才是举”,这在当时具有难能可贵的进步意义。曹操对“求贤”这一主题的高度艺术表现,也应当得到历代史家的认可。
***********************
昨晚,“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便将《夜读:真正的教养都在细节里》百字短文,早早地便放进了“李树身新浪微博”里。
截图:来自李树身新浪微博读罢,笔者掩卷沉思:教养之于国人,它是何等的重要与必要啊!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自己变成优雅而高贵的人。但又并非懂得真正的优雅与高贵,是根植在人的内心深处,并且还表现为细节的温度,而绝非为了哗众取宠。
教养,更是一种融进了骨子里的本能,它一点一滴真实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并能让人们为之感动不已。思及此,笔者深感受益匪浅!不知网友是否也有如此的体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