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话题背景:
如果什么网络游戏能达到近全民知晓和参与的高度的话,非近日处于网络舆论尖端的《王者荣耀》莫属。
最近回湖南农村老家一段时间,居然连年仅7岁才读小学一年级的小妹妹都说自己也会在高中哥哥回家时跟着玩几局,朋友圈发现还有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常在开战。
随着“农药游戏”进入白热化的程度时,各种因孩子沉迷该游戏而酿成悲剧的消息频频出现:
“10岁男孩34天花费5.8万元充值游戏;海口12岁少年玩游戏充值,花光母亲近4万元的积蓄;杭州13岁少年因被父亲没收手机,完不成王者荣耀,从家长4楼跳下,导致双腿骨折,苏醒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登录游戏开黑;15岁少年疑因父母不让其玩王者荣耀,一时冲动,连着划伤了小区地下车库内近30辆私家车,以泄愤怒;广州17岁少年狂打游戏40小时,换脑梗险丧命...
7月4日,《王者荣耀》宣布推出并试运行全新健康游戏防沉迷系统,通过限制未成年人每天登录时长、升级成长守护平台、强化实名认证体系这“三板斧”,对未成年用户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但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就遭破解。
7月18日,《王者荣耀》“健康系统”上线新功能:晚上21点至翌日8点之间,12周岁及以下未成年用户将不能进行游戏。
腾讯游戏公司基于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不断升级巩固防沉迷系统。在目前网络环境之下,政府需要尽快出台并完善未成年人网络使用的相关法律政策文件和实施办法,不断规范网络公司的商业操作行为。而作为家长,在这个网络已然成为现实环境的情况下,对此应有更为科学的认识和态度,承担起家长的教育责任,并学会提高家庭教育的技巧。
二、关于对游戏的认识
在聊网络游戏沉迷问题之前,我们先说说关于人类对游戏的心理需求问题。这些理论大多建立于没有网络游戏的阶段,但同样适用于网络游戏本身。
人类社会从古到今,任何地区任何民族的儿童都喜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对人类幼儿游戏的解释和分析不同,有各自的游戏理论。比如精神分析认为的游戏是内驱力的发泄与释放,认知行为学认为游戏是人类认知发展和外界环境不断适应学习的内化过程。但整体上来说,所有理论都认为游戏是符合并促进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的最好的活动方式。
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它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会生活简单的翻版。儿童在游戏中既能利用假想情境自由地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又不受真实生活中的各种限制,既在游戏中再现和体验成人生活中的感受和人际关系,认识周围的各种事物,又凭借虚假和想象获得了更多超越世界的体验。此外,游戏是儿童主动参与的具有愉悦的体验,但不像劳动工作学习那样具有强制的义务性。
所以你看网络游戏中会有角色扮演、社会分工的设置,同时,也有很多想象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诸如打打杀杀、建立王国、赚取大量金币等财富的一些虚假设置。
儿童根据自身认知心理发展,经历无所用心的游戏,旁观他人游戏,单独一人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的过程。所以,当你的孩子有游戏的需求和行为产生时,说明他具备了相应年龄阶段具有的认知能力。儿童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人类幼儿的身体器官和脑力认知都会得到发展,也能学会表达和控制情绪,社会交往能力、观察他人学习能力等都得到增强。这些能力在人与人接触的实际游戏中能得到更多的全面发展,而网络游戏中容易满足片面的更为虚拟的一部分。
以前我们总认为网络游戏是一种虚拟环境,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网络已然成为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现实存在的客观环境。而现实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以前我们的父母辈或我们自己都是有兄弟姐妹的,就算没有,邻居之间的孩子也能经常串门、到外面的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疯一样地到处玩耍,而现在孩子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父母辈也是独生子女,孩子们一下子想要有同伴的陪伴比较困难,需要家长找到朋友的孩子一起或者去游乐场、幼儿园或其他创造的环境里才能找到同伴,另外,随着高楼大厦、公路汽车等等发展,现实环境的危险性提高导致家长也不会轻易放孩子们外出,当网络能够让我们随时联络到人时,我们的孩子自然会投身于网络世界以获得更多的同伴接触。
而我们还要发现网络游戏的一些设置能让人从中获得现实生活中都不能得到及时和强烈满足的诸多心理需求:
1,网络游戏有强的回应性(汤姆猫,你说什么它说什么),可以满足孩子们内心随时得到关注和肯定的需求,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父母还是其他人都不可能像网络设置的一样随时随地给出积极回应。在生活中,我们有时候还会看到有些家长实在不知道怎么应对令人抓狂的孩子时,就随手把ipad或手机丢给孩子,孩子顿时在手机的世界里安静下来,家长的世界顿时也安静了,所有这些都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同时也强化了家长的教育行为。
2,网络游戏设置为通过自己努力就能有所收获,这能够让人获得强大的掌控感。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的生活往往被父母或外界限制,常常不能自由决定自己的行为,这种能自主决定自己生活的感觉在游戏中得到更多强化后,我们自然更喜欢网络世界。
3,网络游戏能满足现实生活中不能轻易获得的诸如成就感、归属感等心理需求,网络游戏的一级级通关让人在一步步的成功中获得满足,又不像现实生活中的学习劳动需要长时间和强制性的努力。同时,这些获得还有同伴互相的支持与鼓励,这样的体验谁不渴望获得。
4,网络游戏能够让人释放现实生活中不被允许的诸如攻击性等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对人对事产生诸多不满,而法律制度和社会规范都要求我们不能将这些不满通过攻击或者伤害他人的方式发泄,而虚拟的网络世界让其付诸行动满足了这些压抑的情绪。
5,网络游戏相对廉价和便捷,孩子们不需要从爸妈或现实生活中获取更多金钱或其他许可,就能够实现诸多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想法,让自己获得快乐,更强化了游戏行为。
三、何为网络游戏沉迷或成瘾
玩网络游戏到什么程度算沉迷或成瘾呢?如果简单以时间来计算显然并不科学,如果以曾经看待网络成瘾的标准来看待现代人的生活的话,恐怕我们都已经构成网络成瘾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早已离不开网络了,我们对手机对网络的依赖超于任何以往的时代。
所以我们如何判断孩子们已经沉迷网络游戏,需要我们干预或介入了呢?
时间当然也可以算一个指标,但具体是多少,取决于网络游戏使用的时间是否严重干扰了其正常生活,社会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比如,孩子玩网络游戏,导致睡眠、饮食等生活习惯发生改变,经常熬夜通宵、不在正常时间进食,影响了身体健康状况或第二天学习生活;或者严重干扰学习,不能像以往在学习时间范围内集中注意力学习,学习成绩和效率直线下滑;或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的关系,在和同学、老师以及家人的交往中出现困难或者障碍,回避或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 中容易产生人际冲突;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减弱,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不受控制地想要购买游戏装备,产生了一些与游戏相关的不良癖好。
所有与游戏相关的非正常反应都应与孩子本人惯常的生活习惯进行观察和比较。
四、如何应对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上文已经说了,网络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游戏也是生活中的游戏,电子竞技比赛已经成为体育总局官方认可且已经在进行的体育竞技比赛,近日,某高校首开电竞课程,教育部也正式发表申明,电子竞技已选入专科课程,并于今年正式执行。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种产业,其设计制作等技术都需要计算机人才对该行业的补充和进入。显然,对网络游戏持全盘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已经不现实,也不利于亲子关系。
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并不是孩子诸多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现实生活关系受阻的一个结果,去探讨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层次的具体现实原因,比简单归罪于游戏本身,恐怕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记住,问题本身并不可怕,一切问题皆是发现、认识、了解和增进彼此关系的一个关键点,不要在没和孩子做深入沟通的基础上,就贸然直接把孩子丢给戒网瘾的机构了之,简单粗暴的处理只能换来简单粗暴的结果。如果孩子网络游戏成瘾到影响正常生活学习的程度,建议家长和孩子本人一起找心理治疗或咨询专家解决问题。
而我们可以在此探讨的是,家长如何做好教育引导工作,防止孩子沉迷网络游戏。
1,家长以身作则,不过于沉迷手机或网络游戏。很多家长现在基本就是网络游戏中成长起来的人,自身还对网络游戏欲罢不能,对孩子的陪伴也是无效陪伴,在游乐场或者课外学习室,你能发现家长在等待孩子的过程中都是拿着手机打游戏。孩子本身很会观察家长的反应并习得很多的行为,有些场合孩子和家长一起互动游戏更好,如果不能,家长自身也可以给出一种更积极示范的作用,自身保持学习而非沉迷游戏的状态。有的家长一边在家里打麻将或者打游戏看电视,一边教育一旁做作业的小孩子要认真学习,这种场景本身就很可笑。家长如果在生活中没有一个更好的言传身教,光用语言去说教,对孩子而言只会适得其反。
2,增加对孩子的陪伴,不要给网络游戏以可趁之机。很多时候,是家长疏于对孩子的陪伴,甚至家长本身就制造了更多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完全独自暴露在网络游戏的世界,又没有给出更多其它现实生活游戏的选择,才让时刻给以孩子回应的网络游戏有可趁之机。你想,一面是没什么回应的家长,一面是一触碰就有回应的机器,孩子虽然很渴望家长的温暖,但苦于没有回应,那你觉得孩子更倾向于选择哪一方呢?有时候,也许,我们可以放松一下,陪孩子一起玩一局游戏,或者至少不要让年龄过小的孩子独自一人玩游戏,适当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进程。
3,给孩子提供更多除学习以外更多游戏的选择。除了学习时间以外,空余时间多带孩子去接触现实的自然世界和社会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兴趣爱好和活动,当孩子在生活的真实体验里获得了较多的乐趣和关系的满足时,就不会在网络游戏里寻求替代满足。
4,和孩子一起商量制定网络游戏的时间和规则。现在三岁不到的孩子使用手机的熟练程度可能大过于我们老年阶段的父母,他们的出生就伴随着网路设备,网络游戏怎么都避免不了,孩子们也会因为学校同学都在玩网游,为了保持社会关系的融合而玩。那么限定网络游戏的时间和规则就显得极为重要,当然规则的执行更为重要。这个过程需要有孩子的决定权,但家长具有执行权和监督权,让孩子在游戏和学习中学会自我管理,学会自律,才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所在。
5,家长和孩子一起了解游戏背后的东西。家长试着去了解孩子以及孩子喜爱的游戏,这些本身对于孩子就是一种接纳的态度,如果家长本身擅长玩游戏,也可以通过和孩子一起玩网游增进感情。同时,通过对游戏的了解,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游戏背后设置的本质,讨论游戏技术,说不定你的孩子将来就有可能成为游戏玩家或者游戏设计者。并对网络游戏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作区分,避免孩子带着虚拟世界的错误认知进入现实世界(打杀等对生命的态度)。另外,对于青春期的孩子而言,父母也会玩的游戏很容易就被划入“不够酷”的行列,会丧失掉那种叛逆彰显不同的需求,家长如果也会玩这个游戏,孩子多少也会失掉对游戏的兴趣。
所谓玩物丧,对任何事物都有兴趣和好奇,这本身是人类的天性,丧志的原因并非因为此物具有极高的诱惑性,而在于我们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而自我控制是孩子在家长从小的家庭教育中不断养成的自律习惯,家长在和孩子商定家庭教育中的规则时,既要给孩子自我选择的空间,又要在其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时发挥督促作用,从而让孩子不断内化这种规则意识,成长为自律的个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