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牢记这三个让我们终身受益的智慧法则——克制情绪、无视限制、重新定义,我们就会获得高价值、富创意的人生。
有生活目标的人,活得很亢奋,他非常珍爱自己的生命,生怕错过一点有趣的事,怕对不起自己,怕自己受委屈。
一切的合作,看似拼能力,本质不过是拼人品。只有拼赢了人品,才能够获得能力增长的机会。
依据个人的阅读经验,中国孩子的阅读量太少,少到了怕人的程度。
之所以大学生的阅读类别多以小说为主,是因为阅读的起点就在这里。从阅读心理上来看,阅读也是循序渐进的,分这么几个步骤:
第一步,纯娱乐小说。这是阅读的起点,这个起点继婴幼时代的童书而持续,功效在于培养孩子的文字敏感性。中国孩子在中学时为了拼高考,阅读功能基本上废掉了,到了大学才补这一课,但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期,多数学生有可能连这一关都闯不过。
第二步,传统经典小说。当孩子读过了流行的娱乐小说,文字的敏感性就培养出来了,就不再满足于简单的人物结构,要阅读一些智力含量较高的作品,诸如《基度山伯爵》《九三年》《飘》《傲慢与偏见》《简·爱》《1984》等书就会被翻出来。而这些书在各大高校没有上阅读榜,这就证明国内的孩子阅读量严重不足,阅读时间严重不够。
第三步,进入史哲领域。只有对经典广泛涉猎,才有可能培养出这方面的兴趣。因为经典小说中大量涉及史哲领域的概念,诸如古希腊神话、西方历史典故,这些典故在书中频繁出现,最终形成孩子的阅读敏感点,慢慢能够读懂《希波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理想国》《利维坦》《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梦的解析》等。这时候,孩子们的大脑开始体系化。
第四步,进入思想领域。有了史哲的基础,就会阅读大量的思想典籍,诸如卡尔·波普尔的《猜想与反驳》《客观知识》、伊姆雷·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蒯因的《从逻辑的观点看》等。阅读到了这一步,才算是个读书人,阅读量才能够勉强和西方学府的大学生比画一下。
但只有突破第五步,才算是读有所成。
第五步,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并依据自我体系构建新的阅读书目。理论上来说,真正的思想家不需要读这么多的怪书,就能够构建自我思想体系,但这种生而知之的异类较为罕见,几百年也出不来一个两个。考虑到我们中的许多人连现成的书都读不明白,最好还是视自己为一个普通的守夜人,就是读懂书,建体系,再传承,以待来者。即使要做到这一步,也需要先行对思维认知有个思考,这个思考又称为元认知的能力,就是你要如何获得知识,这些知识在大脑中如何有序组列的过程。
完成这五步,你的人生就游刃有余了——这时候,你的思考不惟有一定的深度,也有足够的广度,简单说就是看问题看得通透,生存很容易,不会有什么痛苦或是压力,即使有也没那么夸张。
第一个行为规范:谁是谁非并不重要,对此问题的纠结多属不智。
第二个行为规范:要尊重别人,体谅他人的难处。
第三个行为规范:做个有追求的人,不要让自己成为问题。
第四个行为规范:头脑清晰,不说含义不明的话。
第五个行为规范:区分状态与问题。
第六个行为规范:不指责,只建议。
第七个行为规范:对事充满好奇,对人充满善意。
第八个行为规范:知人性之繁杂,守心灵之单纯。
任何时候你感觉自己好聪明,一定是在犯 错。
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分为七个层次:第一层是毒舌;第二层是贬损对方;第三层是炫耀自己;第四层是沉默的大多数;第五层是瞪着两眼瞎拍马屁;第六层是不说“我”;第七层是以对方为中心,随心所欲,无往而不 利。
任何付出不可以沉默,你不说出来,没人知道你在委曲求全。想知道对方要什么就问,自己需要什么就说。人类的悲哀就在于:群居终日,言不及义。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乱说,这个毛病需要我们慢慢改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