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说话晚?不能忽视的几大原因

孩子说话晚?不能忽视的几大原因

作者: 葡萄柚CC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7:33 被阅读0次

几个孩子在一块儿,年龄相仿,在表达上却参差不齐。同样是两岁,有的孩子能把自己心里想的表达得清清楚楚,有模有样,而另外的孩子却说话吞吞吐吐,只能表达简单的几个字。孩子身处的外部环境都差不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琪琪奶奶是一个爱笑,而且话很多的老太太,每次拉着小孙女出来,一老一小,总是有说有笑,时不时还唱着儿歌。壮壮妈妈呢,平时就一个不爱说话的人,跟孩子在一起,很少听见她说话,孩子哭了,她过去抱起来。孩子喊她,她就走过去,蹲在旁边陪着孩子,看得出平时跟孩子日常交流沟通、互动很少。这种现象,就说明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说话早跟家长的启蒙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你不跟孩子说话,大脑皮层接受不了声音的信息,他何处学说话呢?

一、家长们没有意识到孩子说话的几个好时机,也就是孩子语言发展的敏感期。

1、4-5月的胎儿期

作为准妈妈,一定要知道,胎儿4-5个月,听觉已经发育完全,从这个时候,妈妈们就可以适当听胎教音乐,还有小故事。

每一个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胎动都有规律,妈妈一定要记下这个规律,选择胎儿动的时候,用手放在肚子上,跟他们交流,或者唱一些儿歌。

2、1岁之前,家长和他们一定要有言语和眼神的交流

很多家长,会有一个误区,在孩子一岁之前,觉得他们反正也不会说话,就觉得不需要任何的语言交流。

其实,这样是错误的做法。对于声音,有的宝宝会反馈积极,会咿咿呀呀回应家长,而有的呢,即使没有回应,但是当大人面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也会瞪着眼睛,好奇地看着大人的脸部,如果他们没有任何哭闹的现象,这就说明他们正在和你沟通,而且,很享受这个过程。

家里也可以买一些带有音乐的玩具,但是有的家长总觉得带声响的玩具,太吵闹,这种想法首先第一步就堵住了孩子学说话的途径。

其实在这个期间,有一个特别有效的亲子沟通时间,就是哺乳的时候,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跟孩子交流,唱儿歌,说故事。

3、1—3岁

在孩子们接触说话以后,最关键的时期,就是1—3岁,这个期间,可以看出孩子之间的区别,有的孩子能够流利说出一句话,而有的孩子,进步很慢,一直停留在用语气词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if !supportLists]二、[endif]那么家长就应该注意一下几点

1、跟孩子说话,尽量不要使用叠词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总喜欢用叠词,比如小狗狗,吃菜菜,这样说话,不仅让简单的字变得复杂,而且,一点意义也没有,有的家长解释,这样说话,纯粹是模仿孩子,而孩子的启蒙老师就是家长,如果你们不这样说,他们怎么能学会呢?

2、注意发音准确,吐字清晰

有很多家长,都有自己的说话方式和习惯,比如语速过快、语气急切、发音不标准、吐词不清晰等。这些问题在平时跟大人沟通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孩子的语言发育尚未完成,很难理解大人的意图,这样下来容易造成亲子沟通障碍,而且孩子也会模仿大人说话的语气,久而久之养成习惯,造成吐词不清,说话晚等问题。所以家长再跟孩子交流时尽量发音准确,吐词清晰。

3、和孩子一起看识物书,大声说出识别物体的名称

不要以为孩子小,就不需要看书。看书,不仅可以让孩子注意力集中,而且,也是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

可以在每一次睡觉前,孩子情绪平静的时候,选择一两本书和他们一起看,而且,告诉他这是什么,即使孩子没有跟着你一起说,但是潜移默化的影响了他。某一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突然就知道了这些物体叫什么。其实,这些并非“突然”,是你良好的习惯,坚持来的成果。

有的时候,并不是孩子笨,只是,在孩子的成长中,忽略和错过了很多的黄金期。孩子说话晚,跟带孩子的方式,是分不开的。如果孩子两岁还不会说话、吐词不清、听读障碍、不爱说话等语言发展问题,排除病理性原因,应及早进行专业机构训练干预和调整。

天宝乐从事感统训练12年,感觉统合训练课程改变了无数孩子的命运,从胆小胆怯到勇敢自信,从性格急躁到情绪的自我控制,从好动不安东张西望到主动学习,从不会说话到自信表达;无数实践和案例得到家长的认可和放心,改变家长的观念和家庭氛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说话晚?不能忽视的几大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g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