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暑后的秋高气爽,几个约起了五店市。
都在说着流行的一句话:“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古时东方的第一大港。海上交通、港口贸易、文化交流融汇了刺桐泉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美誉。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42b83a1640b223d7.jpg)
时间尚早,独自一人前往了泉州晋江的草庵。庵庙很小,却是名声在外。
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金庸先生在《倚天屠龙记》里描绘了武林六大门派围攻明教总坛光明顶,武当五侠张翠山之子张无忌也因此一战成名,自此明教及光明顶就令广大看官耳熟能详。
小说本是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也是无巧不成书,历史现实中实有明教,也是源传于波斯;历史沧桑,波斯明教销声匿迹,中土明教也因抗元义举而被发扬光大。
这就是明教的总坛的所在——草庵。草庵里供奉着摩尼光佛就是历史的实证,明教亦是摩尼教。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e0b148e6dc5fa773.jpg)
站在草庵门前的石栏边,并没有感到光明顶上的刀光剑影,倒是收获了些许的宁静。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2fa49c1e71d02604.jpg)
青石、红砖、燕尾脊,极具闽南风格的建筑元素。如果不是庵前的香炉时不时地飘逸出袅袅青烟,如果不是慕名而来,谁能想到这是一座寺院,俨然是一处依山而居的闽南人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38e1a463fcadae0e.jpg)
庵内靠山的整块巨石上雕刻这明教的信仰尊神——摩尼光佛。不知是明教传到中土汉化本土化了,还是如同佛、道一样地信奉心由香达,庵中也不乏香火。
据说,朱元璋取得江山之后,为了不让历史重蹈,下令取缔了明教。明教(摩尼教)信徒逐渐减少甚至销声匿迹。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dcbf22d94d00283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5b25be5695afeae0.jpg)
晨钟暮鼓,这是佛教的标志法器。庵内的石梁石柱已然被岁月打磨得古朴光滑。堂案上留有着信徒膜拜的痕迹。当年弘一法师曾来到草庵修行,并留下了墨宝。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f93dcb12f072cdd0.jpg)
改朝换代,政权更迭。不管是明教摩尼,还是佛教渗入,草庵毅然屹立在历史的年轮之中,也存活在民众的信仰之中。
都说泉州是一座万国宗教博物馆。刺桐泉州世代传承着朴素的崇拜信仰,传承着无限包容的文化胸怀。这恰恰印证了泉州地上的文化,行走中的历史!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9a3272da59cdd15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0e3eebc9af169fd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bcfcb89d4f0a278d.jpg)
绿意环抱,古朴的红砖显得格外清新。庵后杂树林中被随处丢弃的乱石和被自然凿开的石刻裂缝,都在讲诉着历史尘埃中的草庵故事。
也许,那些故事不关乎倚天屠龙,不关乎江湖上的血雨腥风;
也许,那些故事不关乎开国明主,不关乎庙堂里的金戈铁马;
也许,那些故事不关乎古往今来,不关乎史卷中的字里行间。
故事里,总有着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儿。
泉州人并没有把它束之高阁,也没有将它包装得富丽堂皇,只是任由它在绿树碧草吐纳着曾经的过往。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72698/bfabc7e7889c6342.jpg)
摩尼草庵只是当地生活的一部分。
老人们来此供香祷告,饭后的人们散步在条石栈道,阳光下的绿茵草地也会迎来小孩子的欢笑声。
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融洽,也是泉州对待历史的包容!
我感慨此行的庆幸。
邂逅了草庵,感悟了包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