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量》成了我现在每年必买的书,作者何帆。
他2年前和罗胖饭局中的一席话,我很希望自己能像马克佩恩那样的人。罗胖反问他:为何你不可以呢?
就此何帆开始计划每年一本书关于中国的趋势和变化,为期30年。
蝴蝶效应,小趋势会带来大变革。
今年的《变量》中,关于“教育”篇,何帆说到这句:
我们仍然在用19世纪的模式,教育孩子20世纪的知识,却想让他们能成功地应对21世纪的挑战。
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曾经说过:教育中真正有用的东西是你忘记了之后还能记得的东西。
爱因斯坦也说过类似的话:知识是用来遗忘的,智慧是不会忘的。
教育,成为当今父母无比焦虑的问题,军备竞赛式的教育投资是当今家庭中最大的开支。
很多父母属于直升机父母并演变成推土机父母。
从每一件事都亲自过问,演化成,亲自上阵,扫平一切障碍。
如今的父母陷入雾霾一般浓烈的焦虑,完全是羊群效应。每个家庭的孩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奢侈品。
社会经济的通货膨胀,带来文凭的价值迅速缩水,同时也引发了令人窒息的招聘评估体系(全都是以文凭为度量器),进一步加剧了教育体制的扭曲。
如今抑郁症孩子高频率出现,老师除了教育任务,居然还要讨论防止孩子自杀。
顺分顺水的孩子进入大学后,反而会懈怠、迷茫、人生失去方向和意义。
生活类的知识,学校教吗?
生活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怎么养活自己,怎么收拾自己,怎么保持身体健康,怎么找到配偶,怎么生孩子,怎么教育孩子,怎么安度晚年。。。。。。所有这一切,学校不教。
工作类的知识,学校教吗?
和工作有关的重要知识:怎么写一份简历,怎么跟领导和同事们搞好关系,怎么组织一个团队,怎么激励你的团队,团队合作能力,谈判和领导能力,表达和创新能力。。。。。。这些能力,学校教吗?学校不能。
最基础的知识,学校教吗?
我们最基础的知识是什么?怎么发现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如何自我控制,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把知识融会贯通。。。。。。所有这一切,学校也没有教。
20年的寒窗苦读,最终换来的只有三张纸:一张录取通知书,一张文凭和一张求职简历。三张纸,苍白,空洞,单调和虚假,但这就是我们的教育。
教育创新,往往发生在学校的边缘地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