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如果谈及"尊严"

作者: 小禾的故事人生 | 来源:发表于2019-11-01 22:01 被阅读0次

    语文晨读,早上七点十分。

    正是江南最美的秋天,阳光清亮、温暖,斜斜地照在靠窗一排的孩子们脸上。他们的脸也美好,干净、明朗,充满暖意。

    只有她,还有她,两个隔了条过道的女孩趴在桌上睡觉。这学期开始,这几乎是我们每个科任老师要面对的常态。

    左边的那个,一米七十个头吧。高挑,壮实,短发。她趴在桌子上,我看不到她的脸。

    偶尔也能在下课走廊上或是上体育课去的时候看到,她的脸,除了青春痘和青春的悍厉,很难看到别的。

    我很熟悉她。也曾不止一次在文字里描述过她。和她谈过心,为她流过泪,但终究是一步一步远了。

    上个学期各种状况,尤其是厌学,停学一段时间,这学期来了,就变成这样。

    晨读,别人先站着读会儿,她趴着。有时班主任呵斥,她慢悠悠起来,松松垮垮地站在那里,一脸鄙夷地站在那里。桌上空无一物,有时会有一本科学书,永远翻在第一页。

    上课,别人起立,她从来不站,趴着。有一次,某科任老师因为这事跟她计较起来,结果落得自己难堪、憋屈,于是,大家一致约定,连“起立”的仪式也不要的。“惹不起还不兴躲得起”。

    于是她成了班上最特立独行的一个。泼悍、强蛮,人人都怕她、躲她的一个。

    刚开学的时候,看她这样,还是心疼,因为担忧她的成长生态。

    “为什么总是上课睡觉!就不能听点吗?”

    “不想听!”

    “你以前不是这样的……”

    “我就这样,怎么啦?”

    “这么大的女孩子……!”

    “咋啦?”她翻了翻眼睛,像个扎人的刺猬。

    我的心有点隐隐地痛。

    如果说,曾经她在我的印象里还有过可爱和美好。那一瞬间,我觉得她很丑。那份无所谓的轻漫,不耐烦的语气和自以为是的戾气让十六七岁的她的美瞬间破碎,破裂成碎片粉碎一地。

    课堂上,我给孩子们讲鲁迅先生《故乡》中的杨二嫂。讲“人,又少了一个。”讲人最不可丢的就是尊严。如果一个人尊严都不要了,哪里还有美可言。

    青春的杨二嫂端庄沉静,温和贤淑,终日不讲一句话,是永远的倩影。后来生活剥夺了她的美与尊严,她不仅成了细脚伶仃的“圆规”,而且粗鄙、庸俗。轰然倒塌不仅是年华,更是人的尊严。

    “有用吗?”我在滔滔不绝之后,心底升起更大的疑问。

    我想起前几个星期的月考。语文,我刚好监考她。一开考,她又趴着睡觉。实在不忍,趁问她借笔填涂缺考卷的机会,提醒她作文可以写一点。她抬抬惺忪的眼睛,扫视了一下我,又低下头去。

    我倚着讲台,心里说不出的荒芜。

    那瞬间带给我的沮丧,除了尊严,还有心力的方向,甚至对人世的信心。

    我亦想起,那个几次三番也请不来的家长。他们的冷漠态度和旁观角色,让我第一次为自己这些年还不曾丢掉的对职业葆有的热望而感到羞惭。

    教育,谈及“尊严”,有时多么奢侈。

    教育,如果谈及"尊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如果谈及"尊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wqb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