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遇见数学的公众号上。因为之前没怎么读过名人传记或科普一类的书籍,所以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也没报太大期待。但刚一入手,它就深深地吸引了我。这真的是一本很好的通过一个亦师亦友的学生的视角讲述一个伟大数学家的传记,同时,它也给那些从小讨厌数学的人以读书的方法及学习数学的乐趣。
这本书是丁玖教授为了纪念2020年6月去世的他的导师——著名数学家李天岩教授所作的,讲述了他与李天岩教授从初识,到后来因为他的缘故到美国学习并成为他的学生,再到这段情谊一直延续到李教授病逝的部分经历,侧面反映出李教授伟大的人格及对于数学和真理探索的热爱。初读前半段的时候,其实对李天岩教授的人格印象还不是很深,更多的是对遍历理论以及现代同伦延拓法的好奇与震惊,还有就是对前人读书的决心与刻苦的感叹。然而,越往后读,就越能感受到李教授对于学生无微不至的关心,对祖国的热爱,对追求真理的不懈努力,对命运的伟大抗争以及对生与死的无畏与淡然。不觉地对其个人魅力产生震撼,对于人世间许多情感产生复杂的歆羡和惋惜了。
书中很多的经验都是值得我们汲取学习的,让我受益匪浅,在这里记录一二。
“读书有两种方法,依动机而定:1.为知识。2.为超越。前者是读得越多越好,越精越好,并且读书时假定书本上写的(基本上)都是对的;后者相反,少读,速读,假定书本写的都是错的,以便尽快创新超越。”
“要想读好书,从小就要培养出读书的热情,这只是第一先决条件。第二先决条件是读书时的专注。”
“任何抽象的数学概念,其源头并不是哪个天才灵光一现的无中生有,而是对具体现象基于直觉总结规律的理论提取。”这段中作者还谈到了中美两国的微积分教学,讲到南大的同学差点被极限语言“逼疯”的事,颇为有趣和贴近现实。大部分学校的数学老师都是“定义-定理-证明-推论”的摆,从直觉再深入抽象的理性认知,也难怪学生听不懂了。还有就是“过分强调严格性,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抽象概念里捉迷藏”,也是说得很形象了。因此,“在学习较高深的数学理论之前,多多少少要对原始的出发点和工具有些基本的认识”。
“一个真正懂得数学思想的人会让什么‘什么都不懂’的人听得懂。”也是由于这个观念,致使我现在包括以前就一直对那些上课讲一些“这个知识点就不必讲了,讲了你们也听不懂”“听懂了吗,听不懂就算了”诸如此类话术的老师异常反感,不过长这么大,倒没见过几个真正教思想的老师,包括大学,一直都是以应试的成绩来衡量和比较个人的。想起我们量子力学老师说的一句话:办大学的目的不应该是让一堆人和一堆人去竞争和比较的,而应该是让每个人都发展成才。这反倒和美国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莫名觉得有点悲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