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隐公三年
【题解】
这篇短文,先用事实,说明周天子与郑庄公想通过交换人质来缓解矛盾、取信对方的不可靠与不可取,然后通过君子对此事的评论,指出互相之间的了解与信任在于彼此体谅、坦诚相待,强调恪守礼仪、忠于信义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儒家学说的中心主旨。文章虽然不长,但有事实,有根据,有旁证,有结论,词气充沛,说服力很强。这样旁征博引、设疑送难、理辞俱到的议论手法,是《左传》的艺术特色之一,成为后世史论一类文章的圭臬。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1〕。王贰于虢〔2〕,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3〕,王子狐为质于郑〔4〕,郑公子忽为质于周〔5〕。王崩〔6〕,周人将畀虢公政〔7〕。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8〕。秋,又取成周之禾〔9〕。周郑交恶〔10〕。
【注释】
〔1〕卿士:周朝的执政官。
〔2〕贰于虢:指偏信虢公,想把政权的一部分让虢公执掌。 虢,指西虢公,仕于周。
〔3〕交质:交换人质。
〔4〕王子狐:周平王的儿子。
〔5〕公子忽:郑庄公太子,后即位为昭公。
〔6〕崩:去世。
〔7〕畀(bì 避):交给。
〔8〕祭(zhài 债)足:即祭仲,郑大夫。 温:周朝畿内小国,地在今河南温县南。
〔9〕成周:周地,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10〕恶:憎恨,厌恶。
【译文】
郑武公、郑庄公先后担任周平王的卿士。平王又偏爱虢公,想把政权分一部分给虢公,郑庄公因此埋怨平王,平王说:“没有这么回事。”因此周、郑交换人质,王子狐到郑国去做人质,郑公子忽到周朝去做人质。平王去世,周朝的大夫们打算把国政交给虢公管理。四月,郑国的祭足率领军队割取了温地的麦子。秋天,又割取了成周的谷子。周、郑互相憎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