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前三篇分别是《郑伯克段于鄢》、《周郑交质》、《石碏谏宠洲吁》,里面涉及父夫妻情、父子情、母 子情、兄弟情,说的就好像普通百姓的家长里短似的,其中涉及的一些话题到今天都很有借鉴意义。
1.偏袒老小导致家庭后患无穷。
第 一篇《郑伯克段于殷》讲的是母亲偏袒小儿子的故事。
郑庄公出生时难产,导致他的母亲武姜很讨厌他,等到武姜生了第 二个孩子 段,就把所有的爱全部倾注在了段这个孩子身上,并一直劝郑武公让段继承王位。幸亏武公 头脑清醒,不为所动。等到庄公继位后,武姜又为段要了好地方。
段一直不老实,时时厉兵秣马,招兵备战,意图夺下哥哥庄公的位置,母亲武姜里应外合,但叔段没有成功,兵败逃往他国,客死他乡。
假使,母亲武姜正常对待兄弟两个,好好教育叔段,那么不仅兄弟俩不会出问题,整个郑国可能就不只是“小霸”了!
第三篇《石碏谏宠洲吁》。讲的是做父亲的宠溺自己的庶出的小儿子的故事。
卫庄公特别喜欢他的爱妾所生的儿子洲吁,吁,州吁喜欢兵事,庄公很放纵他,并任命他为将军,但是庄姜很讨厌洲吁。大臣石碏劝谏庄公,庶子州吁喜欢打仗,又拥有兵权,将来会出乱子的!卫庄公不听。
庄公死后,太子完即位称卫桓公,他即位的第 二年,由于弟弟州吁过于骄横、奢 侈,不服管教,桓公便撤了他将军的职位,州吁于是逃往他国。在他国洲吁也不安分,招兵买马,积攒实力,十几年之后,州吁率领部属偷偷溜回卫国,与他的心腹石厚密谋,于公元前719年在一次宴会上刺杀了哥哥卫桓公,州吁自立为君,并拜石厚为大夫。
卫庄公如果听取大臣规劝,不过度溺爱洲吁,那应该就不会有后来兄弟相残的悲剧,也就不会有卫国的动荡。
2.长幼失序是祸乱之源。
《古文观止》的前三篇,其实就把左丘明的主张展现的很清楚了。左丘明很重视礼的作用。他认为礼是治理国家、安 定社会、造福人 民的依据和手段,也是“君子”必 须遵行的规范;作为一个君子,首先要把礼和义放在特别重要的地位,“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就是说:一思考问题就要想到礼,一做事就要考虑到义,不为利而丧失意志,不为义而感到内疚。
受重礼思想的影响,左丘明特别重视个人的品德修养。这些修养包括忠、孝、信、义、让等。这些思想对后世影响颇大,也形成了传统的基本道德规范。
比如孩童启蒙的《三字经》就把社会的基本规范讲的很清楚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把《古文观止》的学习与《三字经》的功底结合起来,好多道理和知识就全打通了。
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是常态。
《古文观止》的头三篇里,还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国君有做的不对的地方,都有正直的大臣劝谏,但是都没有起到作用。
这好像也是一个千百年以降的事实,明知这么做是不对的,但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就得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昭烈帝刘备,为了给关羽报 仇,不惜与东吴交恶,从合作走向全 面 对 抗,导致了“白帝城托孤”的悲剧。
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为了给魏和尚报 仇,非得把已经归顺的土匪全歼,这给大局造成严重影响。
可见,不仅古代,现代也一样。事不在自己头上,都理智清醒着呢!一旦到自己头上,就不一样了。劝别人时都是忠臣诤臣的人间清醒,一旦事情到自己身上就是老迈昏聩的糊涂蛋了。
值得深思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