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古时有两瘦,“两瘦”指杭州的“瘦西湖”与扬州的“瘦马”。
西湖的美景名扬天下,自不必说;而这“瘦马”,时至今日,恐怕很少有人知晓了。但是我接下来的武侠小说中会提到,所以在此稍作解释。
说唐代时,你肯定率先想到了美女杨玉环,那时的审美偏向丰满;而到了明代时,则倾向于苗条。据说,扬州的盐商,通常大腹便便,因为看惯了肥的胖的,也就厌倦丰乳肥臀,特别欣赏瘦的。于是催生了一个专门迎合那时审美的人产业链——扬州民间有人专门培训可以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这些女子无不以瘦为美,俗称“扬州瘦马”,在明清时名噪天下。实际上是那时的一个代名词,在此我不说,以免被和谐,看官自然明了。
在明代,培训“瘦马”是一项暴利的投资:投资人先从人贩子手里买下穷人家年龄尚小长相好看的女孩,然后对她们进行瘦身训练,外加化妆技巧培训与琴棋书画、女红等方面的学习,以及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
譬如行家手下调教出的“扬州瘦马”,不仅仅供给扬州的盐商、富户,还销往南京、苏州等其他城市,该出手时就出手。另外,瘦马也是分等级的,一等是一等的价,二等是二等的价。若已经成了品牌,自有源源不断的客户上门看货、订货,生意风生水起,银子赚得盆满钵溢。
瘦马的来源:
一是人贩子在各地用各种手段抢到小女孩。这种人贩子平时还兼职匪徒,多是强抢小女孩。碰到不好下黑手的,就“百计诱之”,这里的计策不限于诱拐,还有设计令孩子家长欠下债务,以子抵债等等。
二是那些衣食无着的贫寒人家,为了生计,不得不卖掉自已生养的本来就瘦弱的女儿,去充当瘦马。最叫人痛心,也最叫人无奈。
瘦马多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在七八岁之时,被人口贩子买去。之后,等待她们的就是漫长的集中营式的魔鬼训练期。“瘦马”的瘦,既有天生体弱的原因,也是被刻意“饿”出来的。在野史中,为了使女孩保持瘦小,还有人将女孩养在特殊的坛子里,限制其自然生长。
举例为证:
牙婆(就是以人口买卖为业,从中获利的妇女,隶属于中国古代三姑六婆的传统职业)扶出一位瘦马,很礼貌地下拜。一般客人会问问芳龄,看看小脚,讨价还价等等。
瘦马因为过去穷,能做某公子的小妾,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已心满意足,若能生个一儿半女,可以奠定地位。若肚子不争气,几年毫无动静,婆婆就开始冷言冷语。认为是瘦马带来的晦气,是个扫帚星,可以再卖了瘦马,所以也可以说瘦马是身世凄惨的。
清代丁耀亢在《续金瓶梅》一书中对“瘦马”也有描述:一等资质的女孩,将被教授弹琴吹箫,吟诗、写字以及精细的化妆技巧和形体训练。二等资质的女孩,也能识些字、弹点曲,但主要则是被培养成财会人才,懂得记账管事,以便辅助商人,成为一个好助理。三等资质的女孩则不让识字,只是习些女红、裁剪,或是“油炸蒸酥,做炉食、摆果品、各有手艺”,被培养成合格的主妇。当然,所有的这些煞费苦心的培训都是为了将来能找个好买主,卖个好价钱。
后来,“养瘦马”已成为一项暴利的投资,有一大批人专门从事该职业。在“瘦马”的买卖中,女人被像商品一样被挑三拣四。但并不是所有的“瘦马”都能成功嫁入富豪之家。最后有些被挑剩下的“瘦马”,不得不被送进烟花柳巷。在著名的秦淮河畔的那些女子大多为“瘦马”出身。
例如,电影《投名状》中,徐静蕾演绎的莲生(我是极度不喜欢这个人),一个扬州瘦马出身的多情女子,却被二虎“救”出做了匪妻,她不爱这个目不识丁的男人,却爱上了文人书卷般的浪漫的庞青云。为了真爱而大胆追求幸福,最终却死在了三弟的手上,这也是个悲剧的结果。古代的扬州春风十里的驿道上,滴落了多少扬州女孩悲惨和辛酸的泪水?“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竹帘总不如”就是“扬州瘦马”真实生活的写照。
其实,现代社会,对此类产业链的评价是——男权的产物。世人提及扬州,都会带着调侃的语气说:扬州自古出美女。实际上,烟花三月下扬州,实际就是去了瘦马的集散地了。天下的达官贵人、富商大贾、风流才子纷踏前来,挑选美妾。成批的“扬州瘦马”在经过一番讲价交易后被卖到了其他各地。“扬州瘦马”可以说是极具代表的男权产物,这里将女子等同于财物与货物的买卖事实。
是古风知识分享,别无他意。以后我的武侠小说中若有提到,可别说不知道,不要把瘦马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提并论。最后,保佑我文章和谐,别被封文就好。
瘦马为什么瘦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