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课思考二

观课思考二

作者: 郝文越 | 来源:发表于2020-05-14 19:30 被阅读0次

观《两茎灯草》和《桥》

山西郝文越

好久没有教高段,再加上我们以前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对《两茎灯草》和《桥》这两篇课文,我自己还是比较陌生的。与其说是听课,倒不如说是跟着两位老师来学习,所以,我想从学习者的角度,对两位老师的课谈谈自己的理解。

这两篇课文都是写人的文章,《两茎灯草》是五年级下习作单元的一篇课文,《桥》是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两篇文章出现在不同册次、不同类型的单元,承担的教学功能有所不同。

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主要功能就是引导学生习得写作方法。杨修宝老师对这一点把握的极其准确,整堂课有学有练,让学生对写人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习得,引导学生对具体写一个人的特点进行感知和体会。

《桥》相对《两茎灯草》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把它们一前一后编入教材,是有一定道理的,教材编者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程度。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是引导学生初步认知小说的三要素,感知小说这种体裁的特点“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第一次听张学伟老师的课,感觉这是一位内心强大,主观性强的老师,课堂呈现的方方面面都在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张老师对朗读研究透彻,对文本理解到位,也很想把自己的所知传递给学生。

这两位老师的课,都给了我一个启示: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的学习深度和广度对自己的教学是有重要意义的。若杨老师没有研究过三番四抖,他就没有教学的深度引导,学生也不大可能会在此时此刻感知这种写人的技巧。若张老师对朗读研究得不透彻,就不可能一针见血指出学生学生朗读的缺陷所在,学生的朗读效果也不可能这么立竿见影。

聆听两位老师的课,发现他们引导学生学表达的方法有所不同。杨老师是“学以致用法 ”,学一种方法,联系一种情景,试一个片段;张老师是“改写对比法”,引导学生在“具体”和“精炼”之间权衡,体会特定情节中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塑造。两位老师的课假如是上给同一个班的孩子,让他们在该学这些内容的时候学习,我想孩子们对写人,对如何写人,会呈现一个梯度上升的。

聆听两位老师的课,发现他们在感知课文内容环节,处理也是不同的。杨老师,由字词入手,扫除古今异义词语障碍以后再进行人物形象的研读,而且是步步深入,让学生的认知形成碰撞,允许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允许学生由模糊到清晰。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感知小说内容的时候,将习作要素“想象”融合在一起,一堂课都是围绕“朗读+想象”的策略来组织教学和评价教学的,而且是分成不同板块来学习,将文本进行了提取、糅合、还原、补白、拓展 ,足以证明张老师教学功底深厚。

聆听两位老师的课,发现他们的课堂推进策略是不同的。杨老师主要通过班级讨论和小组讨论来推进思考,学生思维是活泼的、辩证的;张老师的课堂是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个个击破,最后整合,学生的思维是不断跳跃的。

异课同构,同构的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还要考虑学生能力差异性,考虑学生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师的自身优势等等,比同课异构更有嚼头。

相关文章

  • 观课思考二

    观《两茎灯草》和《桥》 山西郝文越 好久没有教高段,再加上我们以前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对《两茎灯草》和《桥》这两篇课...

  • 札记二则:观课新维度、观课新思考

    札记二则:观课新维度、观课新思考 札记一:开学听课偶感 1、课堂可以预设,决不能预演。 2、学生可成为教师粉丝,决...

  • 读书笔记——观课议课记录量表的设计

    在没有阅读陈大伟老师的观课议课相关书籍之前,我们曾经进行过多次观课议课,每次的观课量表都是依据自己的思考进行设计的...

  • 观课的思考

    今天,疫情期间的每周课例展播如期进行。该老师所上的课是豆腐的制作。老师通过视频亲自演示豆腐的制作过程,讲解豆腐制作...

  • 怎样写好观课记?

    写好观课记,最重要的是站在“如果我来教”的角度,思考眼前看到的课堂。 成功的观课记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找准观课...

  • 《羿射九日》观课记录及思考

    讲课教师:王林波 课题:二年级下册《羿射九日》 优质课来源:名师教学 推荐指数:四颗星 观课思考:...

  • 同课异构《鹿角和鹿腿》观课议课

    观前思考 在观课之前,我先来针对文本做一个自我解读。鹿角和鹿腿是三年级下,第二单元寓言故事...

  • 《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读书笔记3

    2023.2.5 今天阅读《观课议课与教师成长》上篇第二章的内容,很有收获。这二章“观课议课要以人为本”强调教师怎...

  • 《大象的耳朵》观课记录及思考

    讲课教师:许嫣娜 课题: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 优质课来源:名师教学 推荐指数:五颗星 观课思考: 1.许老师...

  • 观课议课与课程建设

    一、观课 (二)观课的分类 (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种分类方法) 根据观察目的与作用的不同,将观课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课思考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uuxo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