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的分类
敏感期这一个词语最早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生长的时候使用的,后来蒙台梭利发现儿童的成长也存在同样的特征,于是就将敏感期引入到幼儿教育领域,并且根据儿童的成长特点分为
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微小事物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和文化敏感期等九大敏感期。
一、语言敏感期(0~6岁)
当父母发现孩子喜欢盯着大人的嘴巴,并且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之时,就应该意识到,孩子已经进入了语言敏感期。
大自然赋予了孩子强大的语言学习能力,他们能够很快地学会使用母语。语言敏感期是孩子开启语言功能,并逐渐发展和完善这种功能的阶段。孩子在进入语言敏感期之后会喜欢模仿别人说话,会喜欢说脏话、悄悄话,会突然口吃,会抢着接电话……这些细节都是孩子在告诉父母:我想要学习说话,我正在学习说话,我正在完善语言功能。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是一个语言天才,所以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帮助孩子尽快地掌握语言功能。
二、秩序敏感期(2~4岁)
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宝宝就“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因为孩子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来帮助自己认识世界,在这个基础之上,逐渐建构自己的智力系统。换句话说,
秩序敏感期是孩子们发展智力的根本期。为了维护自己的秩序,孩子会对于物品的摆放有不准改变的要求,会对做事情的顺序有严格的要求,一点都不能够出错,所以孩子们会喜欢排顺序,会喜欢重复简单的游戏,会变得十分固执,会要求从头再来。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会呈现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会因为秩序被破坏而哭闹不停,以待秩序恢复;第二个阶段是自我意识的出现,会为了维护自己认定的秩序而坚决说不;第三个阶段就是让人头疼的执拗,会因为自己的秩序遭到破坏而要求重新来过。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满足孩子的需求,为孩子提供一个稳定有序的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