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阳光下:较量

作者: 懒羊羊是猪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20:58 被阅读0次

        <一>

       滴滴答答,滴滴答答,雨点滴落窗沿的声音。不知何时窗外下起了大雨。她被这雨声吵醒,天刚蒙蒙亮,却没有了睡意。最近,她睡得很浅,少眠多梦。常常过了12点还睡不着,一个人在床上滚来滚去。有时强迫自己闭上眼睛,努力入睡,但往往是徒劳,反而让自己更难受。不是不累,不是不想安安稳稳地睡下,而是不敢睡着,一种潜意识的怕被遗忘。

        后来,她干脆不再勉强自己,失眠就失眠吧,大不了第二天再补个觉。

    <二>

        她问陈先生,“真的要这样吗?真的就这样了吗?”话一出口,她又后悔,事实明摆着,已经如此,她又何苦多问,是因为不甘心吗?陈先生回她“不想再过以前那样的生活。”她冷笑,以前那样的生活难道是她一个人造成的吗?他没有责任吗?最终,两个人又开始相互指责。在相互扯皮几句后,她终止了两个人的争吵。这种争吵毫无意义,争赢了又如何?是她异想天开了,他还是原来的他,感情却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日子简单,甚至有点乏味。她迷上了电视剧。每天等着剧集更新,晚上追剧到一点。喜欢的剧情可以看两遍三遍,不喜欢的剧情略过。这样,日子似乎并没有那么难过。

        偶尔,她还是会感到孤独,特别是这样的下雨天。说来也奇怪,早已过了桂城的雨季,却还是这样多雨。前几天都是早上下大雨,中午放晴。今天偏偏是下了个整天。她望着窗外发呆,一个恍惚,回味起刚才的剧情。奇异的相遇,甜蜜的相识相知,然后就该误会出现,一波三折,相爱相杀,险象环生,最终男女主角冲破重重阻碍在一起。电视剧都这样。影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未必高于生活。电视机的大结局,往往才是现实生活的真正开始。两个人相遇相识相知的过程毕竟是短暂的,而“圆满结局”后的相守是漫长的,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曾经,她未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这一年来她行走得很是辛苦。

    <三>

        她忘记了时间,日复一日,过着足不出户的生活。喵儿时常跟她聊天,让她不至于与世隔绝。但喵儿却是给她布置了作业——写影评。她平时不是很喜欢看电影,恋爱的时候也很少去影院。那种在影院里发生的浪漫桥段,从没在她的人生中出现过。或许她不是浪漫的人。

        写影评的事虽是答应了,但她却没什么兴趣看电影,特别是带着任务观看。催稿拖稿,她的拖延症又犯了,一连拖了好几天。最后实在没办法,这任务答应了迟早要完成的。

        那天,她便找出电影,仔细看了两遍。那不是一部热门电影,是上映了好多年的根据实事改变的美国电影。电影颇具学术性,以心理学实验作为故事背景,窥视人们服从于权力的普遍现象,揭示人性道德的缺失。电影主旨很明确。她觉得这没什么好写的,以她的认知和知识储备难写出有深刻独到见解的影评。大人物自是很多人关注,但她却对电影里的一个不起眼的受试者,一个年轻女人印象深刻,“不管多么残酷,我想知道真相”。这是个勇敢的人。

        很多人宁愿被现象或谎言蒙蔽,相信虚假的美好,而不愿相信事物外衣下的真实本质。这是一种胆小懦弱的表现。那些有勇气探求真相的人都是值得钦佩的,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平凡渺小的人。

        其实,她也一直在找一个真相。

        父亲母亲将近三十年的婚姻,从她记事起从未看见他们有亲密的举动,半句玩笑都没有。两个人相敬如宾倒也好,但父亲母亲的关系却是带着怨和隐忍的。母亲打理家里,大小事务一个人操持,经常抱怨父亲不理家里的活儿。而父亲呢,少言寡语,早上出门,晚上回家,两个人分房睡了十几年。他们是否相爱,她不能确定。或许当初是相爱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她和弟弟。至于是否幸福,至少在她看来,是不幸福的。母亲说过要不是两个孩子,或许他们已离婚。在她上大学至今,每每聊到爱情婚姻,母亲总是说,嫁人一定要嫁一个懂得心疼你的人,会包容你的人。早几年她就只当听听,现如今,她才越发觉得母亲的话大有道理。

        父亲也是爱她的,而且一点也不比母亲少。只是父亲跟中国传统父辈一样,把爱藏在骨子里,从不轻易表达。在她印象里,父亲总为一家生计奔波发愁。少有的闲暇时光则是坐在沙发上发呆。到了她离家上大学,工作,与父亲的联系更少。偶尔通一次电话也是寥寥数语。父亲多数是叮嘱她照顾好自己,有什么不满从不对她说。倒是会怪罪母亲。她很难找到恰当的词来形容对父亲的感情。父亲是深沉的。

        关于父亲与母亲的记忆,都是六岁以后的,六岁以前,她的记忆里少有父母的影子。那个时候,她跟着外婆住在舅舅家,或是二姨家。总之,外婆住哪里,她就跟着去哪里。母亲隔一段时间会去看她。那时,小小的她看到母亲不是高兴,而是带着一股怨,扭头不理她。

        到了上学的年纪,她回到父母身边。只是这么多年,似乎她跟谁都不怎么亲。弟弟就不一样,弟弟会经常跟母亲聊天,有什么事都会跟母亲商量。她则习惯了自己做决定,要不就先斩后奏,也习惯了有事情都闷心里。母亲总怨她,怨她长大了跟家里人不亲了。她心里委屈,怎么能说不亲呢?可她又不知怎么做才叫亲。

        她喜欢看心理学的书,并不是因为喜欢这门学科。最初的目的,只是想开解自己,让自己活得轻松一点。最近跟喵儿聊天聊多了,有时候他们会聊家庭聊环境。突然的,她有一个想法,她的感情的失败,她的缺少幸福感安全感,甚至她渴望亲密的关系,是否与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因为从小离家,所以渴望有家;因为与父亲母亲疏离的关系,所以渴望亲密的关系;因为父亲母亲不甚幸福的婚姻,所以她对婚姻对另一半过于严苛,对幸福生活既渴望又不相信。

        她不确定这些是否有关系,如果有关系,那她是否算是太脆弱。曾经的经历已经远去,并且那时的生活环境只能如此。她只能往前看,告诉自己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以后不会再发生。她不是母亲,不会像母亲那样辛苦;他也不是父亲,不可能给她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亲密。她和他不会再过父亲母亲那样的婚姻生活。

        我们都或多或少的受到来自家庭的影响,找到源头,还是可以改变的。就算不能完全不受影响,起码,在往后的生活中可以提醒自己,避免某些事物向坏的方向发展。

        这个事她没有深究,在她看来没有必要去找个心理医生做一堆测试、模型、没有必要来个定性的分析。只要她清楚自己受到了影响就好,明白了源头就好。她知道怎么办,她知道怎么走好下一步。

        谁又会一直生活在一个完美的环境中,每个人都会带着岁月的环境的烙痕,每个人都有不能触碰的伤疤和底线。所以,她应该宽容,宽容另一半的不同,宽容他的某些固执。她也应宽容自己,接纳自己。大多的时候,她是自己跟自己较劲,不放过自己,所以生出许多纠结郁闷。

    <三>

        看完电视剧,还是没有睡意。大半夜的雨停了,风却不小,吹得窗帘飞到房顶,像极了恐怖片里半夜索命的鬼魅。开着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起身看书。

        书刚翻几页,心绪飘忽,总静不下来。他习惯晚睡,不知这个时候他睡了没。忍不住,她又给他发了信息。很久,他才回复。简短的几个字,隔着屏幕都能感到一股淡漠。也罢,是她自讨没趣了。

        为什么刚开始的几天她难过,却是心怀希望的。而这几天,她却沉沦了,似乎正在被孤寂和消极情绪吞没。那些劝解别人的大道理她对自己说了一遍又一遍,却是徒劳。明白和做到,离着一大段距离。这样的日子还要过多久?她还要为难自己到什么时候?

        凌晨五点,又或是更晚,她终于睡去。在早上七多醒来。

        她做了个梦,梦到自己谈恋爱了,甜蜜的。她像初恋一样羞涩,心里像装了蜜一样甜。醒来,她嘴角含笑。

        也许她并没有脆弱到一蹶不振,害怕去爱。相反,她渴望爱与被爱。她问自己,如果再遇到喜欢的 人,还会不会努力爱。答案是显然的肯定的。

        还要爱,还要被爱,那在这没有爱也没有被爱的日子里,就努力把自己变好吧!

        她把前几天买的画架拆出来,自己动手组装。看着一袋袋各种型号的螺丝,还有长短不一的木条木块,一时间不知如何下手。看了半天组装说明,不甚明了。以后要做单身女汉子,姑且拿这画架试试手吧!

        捣鼓了一个多小时,总算组装好,把它放到阳台。笔、颜料、画板都已准备好,那就试着调色画吧。不求画的多好,毕竟她是个绘画白痴。

        一个下午,她画了幅静物菊花,配色调色技法惨不忍睹。不过她还是很高兴。终归是开始了,以后会越来越好的。那些曾经定下的目标会一个一个实现。

        人生哪有那么多悲伤,哪有那么多怨恨,不过都是自我的惩罚,自我的较量。所谓的痛苦是自己给自己的,宽恕了别人,和解了自己,也就没有了那些疼痛、纠结。人生短暂,应该用可贵的时间去实现理想,至少要活得快乐,而不是总盯着过去。

        这一场较量,她想或许她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在阳光下:较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ao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