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奇特早就使作者感兴趣了。例如,作者发现,幼小的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很迟钝。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来,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愈真。
![](https://img.haomeiwen.com/i12673669/9ff730dfe199c111.jpg)
作者记起来,有一次飞越大洋去美国,飞机上有一个妇女坐在作者身旁织毛衣。毛衣针在她手中丁丁作响,一针一针地织着,这情景使作者愣住了。在洲际时间里流逝着我们祖母们古老的、毫无变化的时间:炉台上昏昏欲睡的小鸡不时吱吱地叫,圣像前点着小油灯,散发着面包的香味,一切都同作者童年时代在科什基诺村时的情景一模一样。但此刻波音喷气式飞机的机翼正掠过亚速尔群岛……作者也记起了战争、坦克的三合安全玻璃、瞄准镜上的十字准星以及那突然停顿的时间。时间显然同心脏同时停止不动了——射击声寂静了,坦克的马达声中断了,在白热化的战争间歇里,只有坦克瞄准镜上的十字准星在颤动,德寇的自动推进炮在迫近……
这样,时间有时过得慢一些,有时过得快一些,有时它停了下来,呆住不动。有的时候,特别敏锐地感到时间的步伐,这时,时间飞驰而去,快得只来得及让人惊呼一声,连回顾一下都来不及。不知不觉一天又过去了,人重新又站在镜子前刮起脸来;而有时,时间却踯躅不前,慢得像被黏住了一样,简直叫人难受。它忽然被拉长了,几分钟的时间拉成一条望不到头的线。这种种到底是由什么来决定的呢?是时间挤得满满的缘故吗?真是这个原因吗?到底什么时候你觉察不到时间的流逝——是在有很多工作的时候呢,还是在休息的时候?排满了工作的日子可以飞驰而去,也可以过得慢慢吞吞,慢得叫你精疲力竭。不,这里的情况千变万化,因此似乎搞不大清楚。时间的速度到底取决于什么,什么在催促它,什么在阻碍它?
大多数人对时间都持有自己的态度,各不相同,而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格外与众不同。他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他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像是个道德概念。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自己的服务对象的时间。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一个人在什么地方有权使用自己一生的时间,在什么地方无权滥用。在这方面,柳比歇夫为自己定出了一些道德上的禁令,规定了使用时间的道德限度。
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