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集备
语文课堂增趣漫谈

语文课堂增趣漫谈

作者: 耘心 | 来源:发表于2021-10-30 15:05 被阅读0次

    一日,实习老师小彭在听过一位年轻老师的课后,问我:

    像我们年轻教师,怎样才能提升自己课堂的趣味呢?我看到那些基础薄弱的班级,老师课堂不管怎样调动,都会有好几个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还有不少学生发呆走神,根本就不听课,我们这些年轻老师面对这样的班级,好像很难有好的办法。

    我说:提升课堂的趣味,让学生喜欢听老师讲课,这可是个很大的话题,在这方面其实我们一直在探究了,尤其像你们年轻人,缺少经验,总想着自己讲好课,学生好好听就可以了,事实上远比这要复杂,由于初中的招生是国家采取划片摇号招生,学校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将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分为一个班,这其实是有利于我们教学的,即使不分班,那班级中也会有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甚至他们因为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与其他孩子差距特别大而会更加地失去信心与动力,但不管怎样,面对基础特别薄弱的学生的教学,都将是我们的终身课题,如果我们的课堂再没有趣味,对于相当一部分基础本就薄弱的学生来说,他们荒废的不仅是自己的学习,更影响的是我们自己的职业价值——看似我们努力付出,但教学一点收获感、成功感都没有,就更谈不上职业的幸福感。其实,所谓的课堂趣味,不如说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而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基础状态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单从我们教师角度,经过这一年多的总结,我梳理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声音增趣。我们要让自己的声音变得有特色,有魅力。我们文科特别是语文,表达要流畅,声音要悦耳,声调要富于变化,我们要让自己成为演讲、朗诵的内行。有一位年轻的英语老师深受学生喜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英语发言特别标准,简直可做配音演员,学生一听他的声音就非常喜欢,那我们语文老师呢?声音是体现我们价值的第一途径,如果我们的声音小、柔、无力、没有起伏变化,特别是年轻教师,如果课堂声音表达不流畅、结结巴巴,声音平淡,几乎不管你讲什么,学生都会昏昏欲睡,甚至我们不讲还好,一讲就是播放催眠曲,学生课堂打瞌睡简直根本就无法控制。学生不但不喜欢,他们还要投诉老师业务不行,所以,我建议你们平时要多练练有感情的课文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语气、心理、甚至动作,多练诗歌朗诵,这真的是基本功。这种声音增趣,本质上是由声音所形成的“表达气场”,当你的声音里是满满的情感、节奏、感染力,自然会深深吸引学生。能不能吸引学生,常常登台一张口就让人感觉出来了。这就是气场。

    二是:肢体增趣。这里说的肢体就是肢体语言了。心理学家们早就有这样的结论: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的55%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神态动作来传达。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我们必须充分调动我们的肢体语言:头、手、胳膊,面部表情,还有整个身体,我们绝对不要只站在讲台前不动,要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过道中去,要走进学生,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你讲课时,他得到了你的关注,他也感觉到你在关注着他,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表情、眼神、手势、动作,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我在为你讲课,我在看着你讲课,我是在讲给你听,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正在被老师尊重:我们会对课堂自由发言的、不自觉回应的学生报以眼神认可、微笑理解、手势确认、掌声鼓励。当然此时必然地也是自然地伴随着我们的声音,与学生形成更具体明确的课堂交流。真正的交流,而不是单方的讲与听,那就是最好的趣味。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课堂案例:

    有一次指导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我发现,老师提问学生发言时,这位老师便主动地走向那个发言的学生,神情非常诚恳专注地看着那个学生,脸上一直洋溢着赞许的表情,眼神中更是充满了鼓励,学生侃侃而谈,这便形成了一次非常好的课堂师生互动,但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个更为严重的问题,当这位老师与那个起立发言的学生全神贯注地交流时,由于那个学生讲话声音不是很大,教室里其他几乎一半的学生无所事事,有发呆的,有乱翻书的,有聊天说笑的,有独自看书思考的,有努力听他人发言而听不见的,而老师却只把注意力放在了那个起立发言的学生身上,几乎完全无暇过问全班其他绝大部分学生了,此时的课堂便成了一师一生的课堂,而不是一师一班的课堂。这是我在很多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观察到的,也就是说,在这位年轻老师的心里,所关注的仍然是自己头脑中要讲的东西,一旦有学生回应了,便将自己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了那个回应的学生身上,他的头脑中还没有全体的学生,那如何即关注个体又关注整体呢?其实这里就是一个所谓的控场能力,好多老师常常因为某一个学生的发言展示,而忽略了对全场的控制,造成一人“得道”,众人“放纵”的现象。怎么处理这种现象呢?我的建议是充分调动你的肢体语言,比如:一个学生发言时,我们可以走近学生,靠得更近一点,这表示亲近和尊重,同时我们可以侧身对着发言的学生,用耳朵和侧脸对着学生,表示老师对学生的发言在做很专注的倾听,但同时我们把整个脸部正面面对全体的学生,眼神要注意和所有的学生进行交流,并且配合着着我们的声音,即把那个发言的同学所讲的观点关键词,用我们自己的语言、声音再加强强化出来,伴随着表情与眼神,交流给全班所有的学生,或者配合着这样的语言“大家觉得他讲得怎么样?”“同学们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想一想有没有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的?”这样的一套肢体动作加声音语言,是不是就可以将全班学生的注意紧紧地吸引到了那个发言的学生身上,同也是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拉回到老师自己的身上,虽然只是一个学生在发言,但全班所有的学生都在参与倾听与思考。这就是一种控场。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永远是所有的学生,而不是一两个孩子,时时刻刻,我要努力让所有的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目光我们的热情我们的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老师在关注着我。趣味是什么?就是老师的热切的眼神、老师的关注力量。

    三是:板书增趣。我们语文老师的板书常常无法和数学、物理老师们的板书那样有条理,需要整板整板的推理运算,但我们的板书要有形有力,所以我们必须练字。

    四是:故事增趣。初中的孩子,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并不是不爱学习,而是心智年龄给人的感觉相对基础好的班级孩子显得较小,总给人一种没长大的小学生状态,他们的专注力普遍较低,他们的笑点也很低,随便一件小事都能让他们很开心地大笑,他们的幸福感明显要高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明明成绩那么糟糕,却那么自信,那么开心,像小孩子一样,如果课堂上给他们讲个故事,那会让他们迅速精神百倍,每当我在讲解课文时一旦穿插了一两则关于作者或者与课文内容某处相关的故事,他们就会两眼放光。而一里讲到其他课文意思理解分析的地方,他们常常又很明显地不那么精神饱满。所以,年轻老师,一定要会讲故事。我刚参加工作时就有老教师给我讲过一个经验:几上课先讲三则小笑话,无论怎样先让学生在你的课堂上笑起来,哪怕就是与课堂内容没有多大关系,能让孩子在你的课堂上笑起来那就是本事。我觉得这在某个角度来说很有道理,想一想学生在我们的课堂上没有笑容,那证明我们的课堂包括我们自己是多么地无趣,对于初中的孩子而言,还有什么能比趣味更重要的呢?你讲再重要的知识,如果他们听着很无趣不也是白搭吗?再好的药,喂给孩子吃也要和着糖水或者包裹成糖丸,否则讲什么“良药苦口利于病”这种话对初中孩子而言都是自己的不负责任。所以我们要练习如何讲故事,如何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有味道,要会设置悬念和包袱,要会吊学生胃口,更要会用现代流行的语言讲述课本中传统的古老的故事传说。不妨平时我们自己也多听听《吐槽大会》《脱口秀》《奇葩说》等节目,看看电视上是怎样把故事讲述得幽默搞笑又有意思的。课堂的故事来自哪里呢?一是来自作者,每个作者在写文章时都是有着丰富复杂的人生故事的,而赏析文章很重要的一个角度就是要知人论世,这几乎是不得不讲的故事,但很多老师讲作者常常只是弄一页PPT,形式化地搞一个作者简介,却没有更生动的描述了,白白地浪费了故事素材;二是来自课文内容,文本当中常常也是有故事的,需要我们有意去挖掘;三是来自生活联系,就是在我们备课时,为了更好地讲解文本要点,需要我们举例延伸,这常常是课堂故事的又一重要来源,这要求老师必须善于联系,善于拓展;四是来源于课堂生发,就是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制造故事,比如学生精彩的发言、发言时的失误、课堂的突发状况等等,形成班级当日小故事,这需要老师对学生更熟悉、课堂更灵活。当然课堂故事也会出现负面影响:一是占用了课堂时间,使课堂节奏有些松散,但常常会让不少学生感觉轻松和喜悦。二是学生头脑中常常故事占了主要地位,而伴随故事的知识却被选择性无意识遗忘了。有不少孩子头脑中只剩下故事和自己由故事所生发的联想想象,至于老师后来强调的知识点竟毫无印象了。

    五、知识增趣,我又称之为“干货增趣”。语文课,很容易出现一个弊端,那就是老师领着学生进入到课文的分析理解探讨之中,可是二十几分钟过去了,到底记些什么呢?在学生心中总是觉得不如其他学科那么实在,即到底我要记些什么、背些什么,知识的干货是什么,学生总觉得语文课多听一节少听一节没什么感觉,因为只需要听,大不了了一起说说、讨论,即使有些自己的想法体会,也就是课堂交流交流,但到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些什么呢?没有干货!而其他学科常常是满满的笔记,课本上常常是标得非常明确的知识点,语文课文的知识点在哪里呢?大不了就是几个生字词,再加上个别的修辞手法,还有什么明确的知识点吗?语文课,常常学生不知道要记什么,我们常常给学生一种只是听听就行了没啥可记的这种印象。对于学生来说,有那种实实在在的收获感,就是他们的兴趣所在,很多基础薄弱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同学,常常就是因为感觉上课没意思、没收获而渐渐不想听不想学了。对于古诗、文言文,我们当然可以给学生满满的知识干货,可是对于那些篇幅很长的现代文我们自己也时常觉得没有干货呀,这就很需要我们备课时要更加清晰明确要讲给学生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语文课跟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其他学科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而语文学科教材内容不是教学内容,需要我们自己从中梳理、明确给学生。

    六、能力增趣,我也称之为“思维增趣”。语文课的确有时不如其他学科,每一章每一节,都常常是满满的知识干货,学生于是会常常觉得多听一节少听一节没有感觉,但语文课更多的是“能力干货”,即我们需要学生去学会理解、分析、概括,去体会、赏析、运用、表达,这种能力才是语文更关键的干货,但也常常是因为这种能力要求,学生更觉得学起语文来不踏实,不实在,因为能力的标准太难定位,因为再好的学生也有理解不对的句子,再差的学生也会说出几点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语文学科的能力不像其他学科,你把教材章节中的知识点理解了记住了差不多就意味着你会解决相关的习题,可是语文呢?几乎没有办法明确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赏析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到底是高还是低,而那些能力高的学生好像一直都是挺高的,而那些能力差的学生好像不管怎么努力,他们就是理解不了,这跟听不听语文课几乎没有太大关系,这实在是让语文老师极其尴尬。作为年轻老师怎么办呢?这几乎是我们终身面对的课题,我们要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面对一篇课文,我想我们至少要让初中时期的学生产生这样的分析意识:一是学会有意识地分析文章的标题,有意识地通过标题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情感、结构线索,一般标题里至少是有以上这些信息的;二是学会有意识地标注段落分析结构,这是为了提升学生总体掌控信息的能力,能从整体上思考各段落间的关系,比如总分、并列、对比、层进、因果、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等,要能有意识地分析判断整篇文章的思路、重要内容前后间的关系; 三是有意识地分析关键人物的重要信息,比如人物形象、细节刻画等;四是有意识地分析体会作品的语言,如用字用词,修辞手法等等,增强文学审美能力。五是有意识地概括、归纳、总结作品主要内容及主题情感。那么这些能力如何给学生一项项有步骤可操作地分解给学生并进行训练呢?这就是我们备课时必须着力的。当然除了上面的这些能力,还有朗读的能力、知识梳理的能力等等。总之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是有思维的课堂,是思维可以不断明显进阶的课堂,是为思维而教的课堂。我们要努力把语文课的“能力型课堂”转化成有步骤、可操作、可测量、可展示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才会让学生觉得语文课的能力也是实实在在的。

    七、表达增趣。表达增趣,就是要让学生表达,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的表达欲,而语文课就是要引导学生去表达,谈自己的感受与看法,我们要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愿意表达、习惯表达、高兴表达的场所,这就需要设计生成的课堂、开放型的课堂,而不是封闭式、严密预设性课堂。我们很多语文课,常常都是老师无休止地表达,而学生只是听,这样的课堂无法让学生感受到兴趣。

    八、情境增趣,就是要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合适的情境创设,当然容易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兴趣,但也要注意情境创设时要给够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多的情境创设目的是为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但常常是通过某种预设更死板地限制了学生,使学生只能在某个相对狭小的空间情境中去思考,反而起到不好的作用。

    九、语言增趣。努力提升我们自己的语言艺术,就是要像脱口秀艺人那样讲述我们的语文知识与语文故事,不仅如此,还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幽默、活泼、富有机趣的学科特点,要能从身边、生活、网络的语言中吸取新的信息表达课文中的经典内容,要让学生觉得即使讲古诗文也能有满满的当代信息,古为今用,古今互通;甚至我们还要通过我们的语言对学生、文章作者、课文内容进行各种幽默机趣的调侃。这就是我们要不断追求的语言艺术。

    当然激发学生课堂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但对于年轻的语文老师来说,首先是先解放自己、放开自己,充分调动自己的声音、语言、肢体神态,通过精心备课、深入研讨,给学生实质的课堂收获,再加上严格的学习管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趣味又严格有温度又有原则的老师,学生才有可能更爱我们的语文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课堂增趣漫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cg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