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回家,有幸看到了先生和我的各自的母校。
汶上四中还在次邱乡的主要交通干道上。
他已经改了名字:山东省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和记忆中不同的是学校大门重新翻盖,门口的两侧挂满了不同名字的牌子。学校两侧的教室整齐排列。正对着大门口的是大教育家孔子的雕像。印证了这些年汶上四中的教育理念。
1988年,先生在这所高中毕业。结束了三年的高中生活,开始了不同于普通同学的人生生涯。
因为温口修路,导航指示我们走另一条路。天啊,和我的母校----农中,不期而遇。
在学校门口,我下了车。门口一位60岁左右的保安在值班,我咨询他这所学校是不是农中,得到肯定后,我很激动。
几十年来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完全变了模样:
原来破破烂烂的平房教室和宿舍已经完全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明亮整洁的楼房。学校大门口挂着一块次邱镇中学的牌子。校内道路是水泥地面,两边绿柳成荫,分别树立着学校内部活动宣传栏。正对着大门的雕像就是大教育家孔子。他站在教学楼门口,正在传道授业解惑。七十二弟子的学徒遍布世界各地。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当年农中的生活还历历在目,晨读、晚自习,每周回家带着一个周的馒头和各种咸菜,学校食堂大锅蒸热的馒头,食堂炒菜的两米宽的大炒锅,每个年级的大铁桶盛的稀饭,每个教室窗台上的不同形状和颜色的饭盒。
久违了。看到现在的学校,那熟悉的朗朗读书声犹如一股清风扑面而来。还是那股熟悉的味道。
阔别母校三十多年,依偎着她的拥抱 ,依然亲切,亲切依然。
“踏著沉重的脚步
归乡路是那麽漫长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吹来故乡泥土的芳香”
轻轻地闭了一下眼睛,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都一起走来,化学老师、物理老师、英语王立群老师、语文老师;李桂英同学、李秋香同学、王冬玲同学,还有,还有.......
瞬间,都变成了陌生的模样,这些同学变成了流水奔向四方;只有老师们还站着讲堂上做春蚕的模样,吐尽最后一缕丝。
女儿过来拉了我一下手:妈妈,赶紧走吧。
我立马回到现实中。“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原来,这里的一切都一直印在心底,所有的记忆,都不会因为年代久远而磨灭。
母校在心底成了印记。一直矗立在那里:渴望归期。回来看上哪怕是只有一眼,心灵也会安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