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孩子们开始学鲁迅的《祝福》,看了电影,对于其中导演夏衍设计的祥林嫂砍门槛的情节,大家都很有想法。
汪说:这是他觉得这部电影里最出彩、最有设计感的情节。它反映了祥林嫂拼尽全力获得一种重新“做人”的资格,紧闭嘴唇,使劲干活,忍耐了一年多,终于按柳妈所说“捐门槛”但是失败了,四婶还是说“祥林嫂,你放着吧”,这一句普普通通的话,却彻底斩断了她的生路,所以她理应愤怒到了极点,挥刀砍门槛,是顺理成章之事。
叶说:如果说砍门槛是在表达她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反抗,那她为何在临死还在纠结“一个人死了之后,到底还有没有魂灵”?
周说:对于地狱,对于阴司的判决,她从相信到怀疑到临死前的纠结,她对鲁镇人都相信的鬼神的怀疑本身就是一种否定,一种觉醒。但是这样的觉醒、否定是十分有限的。她的否定因为环境的集体“无意识”,她也无力求证,无力反抗,这样的觉醒对于一个目不识丁、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来说,是痛苦且无助的。
在那样一个被封建礼教层层包裹,以至于令人窒息的时代,祥林嫂的生命从来不属于她,要么属于丈夫,要么属于婆婆,要么属于鬼神,她出于做人的本能,不愿被胁迫,不愿被迫改嫁,不愿被众人看不起,她逃出婆家,她撞向香案,她捐门槛,但是她都失败了。她只是想“做人”,最终只能沦为众人“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
是什么杀死了祥林嫂?是思想观念,是冷眼与嘲讽,是风俗礼教。
或许我们应该反思杀死人的不一定是刀,我们也可能在无意识中成为杀人者。
想起了武汉小学被撞孩子的妈妈,她是被什么杀死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