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文学创作简书作家文学梦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作者: 道玄斋主尚泽 | 来源:发表于2019-03-08 12:36 被阅读50次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文:道玄斋主

    二十世纪以来中国通俗文学有两大不可企及的高峰,而且恰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界,头个五十年执牛耳者非张恨水莫属;后个五十年首屈一指者亦当荣推金庸。

    金庸自1955年起笔书写武侠至72年封笔,用17年间写就长短作品共15部。靠着这十五部作品,就足以使金庸技压群雄,在60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创作高峰时期四百多人的创作队伍的万余计作品中脱颖而出,一跃为“武林至尊”,成为新派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开创革新者与通俗文学的里程碑式人物。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1948年后移居香港,是“香港四大才子”之首。1955年2月8日,查良镛首次以“金庸”之笔名在报纸上开始连载小说《书剑恩仇录》。

    时至今日,金庸的多部作品已经流行60年,今天还是热门书,是奇观。小说人事和金迷话语,成了新兴“社会方言”,也是奇观。对武侠的应然推理或想当然,与金庸作品实然分析天差地别,更是奇观。问题其实只一个:金庸何来如此魅力?

    金庸会讲故事,是天赋,也是消化中国雅俗叙事文学及大仲马、司各特、莎士比亚和希腊神话的结果。我们的传统重视“大说”(说教)而轻视小说(故事),致文学史上好故事不多,真能讲好故事的作家更少。金庸写出好故事,风行华人世界,就不足为奇。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写的故事好看,是把武侠传奇和人生故事融为“成人的童话”。《射雕英雄传》好看,是郭靖为国为民,成侠之大者;也因他自幼孤苦、天性淳朴而心智迟钝,竟练成了绝世武功。这是武侠传奇,也是励志之书。

    《神雕侠侣》中杨过更受欢迎,因其形象更鲜明,心智更聪慧,身世更孤苦,个性更突出,性情更偏激,成长变数更多,悬念和张力更大。交欧阳锋、骂柯镇恶、叛全真教、与小龙女师徒恋、违礼教大防……更可怕的是,还刺杀义父郭靖、与敌同流合污。

    杨过是典型的个人主义者,勇于自我主宰,追求自我实现。年轻时任性冲动,历经歧路险境;成熟后自我矫正,迷途知返,行侠人间,终成保卫襄阳的最大功臣,与郭靖殊途同归。人们认为个人主义即自私自利、不负责任,杨过的人生证明,那种推测,只合生物性的“个人”,谈不上精神性的“主义”。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倚天屠龙记》的张无忌及其后人物,各有不同个性和成长轨迹,呈现了环境、性格和命运的复杂变数。

    金庸的江湖,不仅在历史仿真,更在建构叙事的象征艺术空间。如《天龙八部》借宗教概念,书写人世寓言。段延庆和慕容父子的权欲、叶二娘和萧远山的愤恨、岳老三和丁春秋的虚荣、云中鹤和段正淳的色欲、鸠摩智的贪婪、康敏和阿紫的任性自恋、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嫉妒、中原武林的集体盲目,欲望本能病态发育,即成非人世界劫难因缘。

    萧峰、段誉和虚竹都是“大恶人”之子,且都冤劫重重,幸萧峰侠义、段誉仁爱、虚竹慈悲,成为真正的人,进而拯救世界。

    金庸小说吸引人,还因书中历史文化书写,可慰藉读者的现代乡愁;隐约弦外的人文忧思,则启迪读者的思想关切。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典型例子,是“反武侠”之作《鹿鼎记》。主人公韦小宝拜师不少但武功不高,为人不坏却难称侠义,做神通广大的“通吃伯”,及声威赫赫的“鹿鼎公”,骨子里还是那个“不学有术”的小流氓。

    有人说,《鹿鼎记》真正主人公是康熙大帝,恐非通透之解;韦小宝的光芒,盖过了书中所有优秀历史人物。塑造康熙,不过为韦小宝通吃天下提供恰当理由。在康熙影响范围之外,韦小宝照样通行天地会、神龙教、台湾岛乃至俄罗斯,其神通秘诀,不过是懂得并善用人性弱点及传统社会潜规则。

    《鹿鼎记》幽默俏皮而妙趣横生,韦小宝“成功”喜剧背后,是黄钟瓦釜的荒诞历史真相。人是社会化产物,想让韦小宝不贪不腐遵纪守法,势必要改变社会结构和文化环境,如俟河之清。

    杰出的武侠小说家,写武侠,写出的是人世的众生相;敏锐的读者,读武侠,读出的是人间的沧桑和百态。到如今,金庸小说的流播已经冲出华人世界,走得更远。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人对金庸的个人生活尤其感情生活越来越好奇,金庸大侠的情感生活会像他作品中的哪位男主角一样呢?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确也有着非常的魅力,然而却并非像他的小说作品中的那些男主角那样有着相似的爱情。

    在小说中写尽人间痴男怨女、江湖情仇的金庸大侠,对自己的爱情婚姻却一直讳莫如深。

    他的婚姻曾两次破裂,他心爱的儿子在美国自杀,这一切他都得一一承受。

    以擅长写武侠小说著称的香港作家金庸,多年来对自己的感情生活始终讳莫如深,尤其对第一任妻子杜冶芬的情况更是守口如瓶。他们的感情故事带着那个特殊时代的传奇色彩。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1947年的杭州,24岁的金庸(本名查良镛)在浙江官办报纸《东南日报》当实习编辑,主持“咪咪博士”栏目。金庸以娱乐性较强的生活问答调动读者的兴趣,因此赢得许多读者的喜爱。

    一日,金庸接到一个小读者杜冶秋的来信,金庸回信说:“阁下所言甚是,想来一定是个非常有趣的孩子,颇想能得见一面,亲谈一番。”杜冶秋回信:“天天有空,欢迎光临。”原来杜家乃上海著名中医世家,因为杜夫人喜欢清静,用8根金条在杭州买了一所庭院大宅,假日里与女儿、儿子住在杭州。

    金庸在一个星期天下午登门拜访杜冶秋,邂逅了其妹、时年17岁的杜家小姐杜冶芬。杜冶芬是个典型的苏杭美女,身材颀长面容姣好,喜爱古代诗词。金庸出身海宁望族,虽然家世已经衰败,男子是翩翩才子,女子是江南佳丽。两个年轻人一见彼此倾心。

    没过几天,金庸再度登门,送去一叠戏票,盛情邀请杜家一起观赏郭沫若编剧的《孔雀胆》。从此,金庸成了杜家常客,与情窦初开的杜小姐暗地里坠入爱河。青年时代的金庸一直怀抱着做一名外交官的理想,然而时局动荡,在仕途上有所发展谈何容易。

    1948年,金庸应聘于《大公报》担任国际电讯编辑。金庸被公派南下香港前夕,他匆忙赶到杭州,正式向杜家提亲。1949年的早春,两人的婚礼在上海举办,由杜父好友、上海洛民医院董院长一手操办,证婚人是《大公报》香港馆经理费彝民。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婚后不久,杜冶芬也去了香港,新婚的甜蜜退去后,金庸立刻投入到繁忙的报馆工作,常值夜班没时间陪伴妻子。杜冶芬一个人在家寂寞无聊,加上因为不会粤语无法找工作,生活过得不愉快。

    1951年,金庸为了实现外交家的理想放弃了记者工作到北京寻找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而失望地回到香港。夫妻二人的志趣渐行渐远,最后杜冶芬回杭州娘家,1953年两人办理了离婚手续。

    事后,杜冶秋回忆说:“有些报纸说查、杜分离是因为查欲求职‘外交官’遭妻子反对,迫不得已才分手的,实际上是无稽之谈。”她认为离婚的主要原因,恐怕还是‘爱尚且存在不足。

    1957年,金庸突然放弃了报业的工作,加盟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当编剧。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完全是为了接近这家电影公司的当家花旦夏梦去的。

    夏梦原名杨檬,喜唱京剧,是一名出色的花旦,因容貌清丽,体态线条优美,艳光熠熠照人,17岁就进入长城影片公司当了演员。由于文化素质高,人聪颖灵慧,扮相又极俏丽,所以在银幕上极有光彩。她现代戏、古装戏、戏曲、电影皆能胜任,很快成为一线影星。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当时33岁的金庸,为了能够长期与24岁的夏梦在一起工作,时时都能与之见面或交谈,佳人的一颦一笑都使他狂喜不已,心潮澎湃。深陷情网的他神魂颠倒,痴迷日增而忘乎所以。金庸还开玩笑说:“当年唐伯虎爱上了一个豪门的丫环秋香,为了接近她,不惜卖身为奴入豪门,我金庸与之相比还差得远呢!”使金庸极其苦恼的是:他虽满腔痴情,可是夏梦早已名花有主。

    早在1954年她21岁时,就与年轻商人林葆诚结婚了。林葆诚虽是从商,却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是个电影迷,一天,他跟朋友去长城影片公司看夏梦拍《姊妹曲》,恰巧该片缺一个临时演员,他就毛遂自荐客串演出,从此与夏梦相识相爱而结婚。夏梦忠于夫君,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爱慕追求者,一律加以拒绝。金庸此时对夏梦已是极难“慧剑断情丝”了,而夏梦也不可能再接受金庸的爱,就采取了一种非常友好的态度对待他。

    1959金庸带着情感的失意和无奈离开了长城影片公司,去创办《明报》。

    就在金庸创办《明报》不久,夏梦曾有过一次长时间的国外旅游。他就在《明报》上系列报道夏梦的游踪行迹,开辟专栏《夏梦游记》,一连十多天登载夏梦写的旅游散文和小说。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对夏梦的“藕断丝连”还表现在他创作的武侠小说中,《神雕侠侣》中冰清玉洁的小龙女、《射雕英雄传》里冰雪聪明的黄蓉、《天龙八部》中貌若天仙的王语嫣处处都可以觅到她的倩影。

    1976年,夏梦告别了26年的银幕生涯,移民去了加拿大。在梦中情人远去异国之际,金庸情心依依,破例把这一件本是很平常的事,一连几天在报纸的头版头条位置上,用了很大篇幅作了详细报道。金庸苦恋多年,终未修成正果,夏梦给他留下了一个终生怀念的梦。

    1956日,金庸再次走进了婚姻殿堂,第二任太太朱枚外表典雅而秀丽。她毕业于香港大学,有很高的英语水平,而且意志坚强,是一个敢打敢拼、风风火火的事业型知识女性。

    1959年,夫妇合作创办了《明报》,金庸任主编,朱枚是唯一的女记者,工作紧张而又艰苦。开始时,《明报》销量不尽如人意,甚至面临倒闭的危险。那时,因为经常熬夜,工作时需要提神,没有多余闲钱的两个人就买一杯咖啡,两人一起喝。日子虽然很艰苦,金庸却常常感到自己很幸福,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知心的爱人。当时朱枚除了照顾4个孩子,几乎每天从家中送饭给金庸。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到1970年,金庸已经写完14部长、短篇武侠小说,他的武侠小说在香港风靡一时。《明报》王国颇具规模的成功之时,他们的婚姻却出现了裂痕。金庸个性外柔内刚,不会轻易改变,而朱枚也是个要强的人。

    他们的好友香港作家林燕妮曾经回忆:“朱枚也属性刚之人。《明报周刊》总编辑雷炜坡结婚时,在郊外举行婚礼,朱枚到场祝贺。金庸问,要不要我送你回家?朱枚只回以淡淡一句:不用了。”这两人在困难的日子里,尚能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的合力,即使偶有龃龉,也会很快消解,而一旦度过难关,外在的压力小了,两人之间的矛盾便再也无法掩盖了。人到中年,两人痛苦地发现共同语言越来越少,早年的亲昵友爱演变为如今的冷漠与戒备。

    于是,婚姻的裂痕越来越大,金庸不愿这段经历了许多考验的婚姻结束,他想尽办法补救,然而生活并未按他的主观意愿继续。

    一场流言把这对夫妻推到了崩溃的边缘……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据说,当时《明报》的社址设在北角英皇道,金庸在报馆做得累了,就经常去附近的一家餐厅饮杯咖啡,提一提神,松弛一下筋骨。一日,金庸又去这家餐厅喝咖啡,突然有位年轻貌美的女侍应趋前,问他是不是金庸,他说是,就闲聊了几句。

    结账时,金庸额外给这位女侍应10元小费,这位女侍应受宠若惊,立即截住金庸,要将10元钱还给他。女侍应说,金庸是文人,靠写稿为生,赚钱是相当辛苦的,所以,那10元小费她一定不会要。金庸听罢满心欢喜,想不到这位女侍应年纪轻轻,却说出这番话来。之后两人就擦出火花。

    不久,金庸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发生了:长子查传侠自杀!这一变故成为他和朱枚关系破裂的导火索。查传侠在父亲的影响下,11岁时就发表文章,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因为朱枚经常大发脾气,动辄和丈夫吵闹。从小目睹了父母的不和后,查传侠觉得自己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很悲哀,对人生充满了种种悲观的想法。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1976年10月,年仅19岁的他因为一点小挫折而自杀了。金庸与朱枚都觉得应为孩子的死负责,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已无从化解。金庸与朱玫离婚,没有得到好朋友们的谅解。朱枚在孤独和贫困中度过余生,1998年11日病死在香港湾仔律敦治医院,年仅63岁。

    金庸曾经脸带愧色地说过:我对不起朱枚,我作为丈夫并不成功,我心里感觉对不起她!

    金庸现任的妻子林乐怡,容貌清丽脱俗,比金庸年轻27岁,是否就是当年那个女侍应,也无法查证。曾有记者问他最后一段浪漫在什么时候,当时75岁的金庸难受似地说:“那时我已年纪不小了,好似吸毒,你明知那是不好的,但抗拒不了引诱,又吸了。”

    再婚后,金庸曾送小娇妻到澳洲留学。辞去《明报》集团董事长后,金庸始终保持着低调的生活准则。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由林乐怡伴着到处旅游和讲学,2002年,金庸和林乐怡到河南访问,其间一日,二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一家小餐馆,庆祝结婚纪念日,别开生面、温馨快乐。

    有人问金庸如何经营“忘年之交”的婚姻,他笑着说:“虽然例子不多,但还是可以的,最重要的是互相尊重。平时她什么都很迁就我,到她发脾气时,我便忍住不回嘴。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成功,又不算很失败,和普通夫妻一样。”

    文坛上辉煌得意的金庸,感情丰富却也遭遇难言的痛苦。他曾无奈嗟叹:“我对爱情的看法从年轻到现在都没什么改变,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可惜只能是理想。现实生活需要婚姻制度,可惜那总让爱情走样,不过是人为的勉强结合,一种妥协。”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金庸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有着不同凡响的经历。

    一直都欣赏和喜欢这个香港四大才子之首的金大侠,无论是他的学养和情怀,包括他一手创办的明报,还有那让我如痴如醉的十五本武侠小说,无不一一的表现出他丰富的知识储备,还有他个人深厚的国学底蕴……

    最让我感到遗憾的是,他对夏梦的那份执着与热爱,一个多情但是又不能如愿,拥有真爱的一代才子,两次婚姻的失败,儿子的自杀,这些不幸都一一的降临在他的身上。上天给予了他一个无限的潜能与无可替代,同时又收走了他,另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幸福,令人心痛……

    金庸先生的作品,可以说是缔造了香港文化的一个里程碑,一个我仰视与尊重的一代文豪。

    …………(道玄斋主)

    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庸说:最理想的是一见中情并缔结连理,然后一直爱下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vfr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