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很少会一直处在焦虑的状态之中,毕竟在这个充满焦虑的社会里,让自己活下去的最好方法就是对一切麻木,对一切不在意。所谓“佛系青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然而从本源上来说,作为动物,焦虑才是常态,时刻注意周围环境,有风吹草动就要留意是不是有天敌在,时刻储备粮食,应对可能近在眼前的饥饿,春夏秋冬,各有挑战。但是如今食物充足,环境稳定,天敌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要怎么保持对生命原本的追求与活性?
之所以有此问,是因为我渐渐发现自己过去的不敏感,自己过去的得过且过,将我带到了如今的境地。这种境地不能说糟糕,但却是脆弱的,表面稳固,实际上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把我带入我绝不想置身其中的境地中去。大多数时候,我都是对这种潜在的危险性视而不见,因为在我过去的生命中,“致命”危险太少,或者总是有退路。
这种醒悟一个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自然带来的,另一个是突然最近体会到了一定程度的焦虑带来的好处。这种反映在生理性上的紧张与不安感,能让我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很多我自己的惰性,让我觉得,如果能时常唤醒自己的这种焦虑,是不是更好?
目前的这种紧张与不安,来自于不熟悉与对事情的直面性,不得不跟人去打交道,不得不去做根本不知道自己擅长与否的事情。但是也许这一段时间之后,这种难能可贵的感觉就会消失。因此才有此文,才有此思。到底改如何让自己保持这种有益的“焦虑”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