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眼高考过去了很久,而每一年的这几天又总会以不同的段子的形式重新唤起过去的记忆。毕竟这个话题是绝大多数人都能聊几句的共通情景了。
这几天的相关话题,最喜欢故事fm的那一集,故事fm号称声音纪录片,让人们用自己的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一集的故事里有两个主人公,一个高考4次,一个读着超前班,24岁便博士毕业,他们两个同龄,高考时间却相差8年。
复读三年的压力是巨大的,第一年高考时因为和女朋友分手,本身成绩也一般,高考失败,第二年浑浑噩噩,第三年宛如惯性,第四年换了环境,却有了平常心,最后终于考上大学。因为比身边所有人都要大,反而让他更早知道了自己要什么,没有像更多的同学们一样在大学里花四年时间迷茫。算下来,这几年时间不算浪费。
在早读班上学的这一位则一直处在跟同龄人的高速竞争之中,甚至考上了清华。直到来到清华,突然年龄算不得什么优势,他发现自己并不是最强的,各种意义上。24岁博士毕业,觉得学术研究并不适合自己于是决定进入销售行业。拿到博士学位后再做出放弃学术的决定对大多数人来说一定很难,然而此刻年龄的优势却让他能更加坚定的做出自己的选择。这几年的时间,又被拉平了。
早几年也好,晚几年也好,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短暂的前进与落后其实并算不得什么。路途还长,时间还够,最重要的依旧是跟着自己的节奏和速度走。也许我们会因为从小到大,身边永远都是差不多速度的同龄人而产生一种观念,以为我们一定要保持和身边人、和社会期望一致的生活速度。但是这种观念只不过是我们看到的世界太小,太近而已。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并不需要那么着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