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转眼之间,已历经十六载。好友笑言:你的课相比初道时,少了几份激情!
回想起十几年前一个毛头小子,站在三尺讲台天马行空、夸夸其谈,叹当朝宰相王安石一朝被贬的无奈;怜其十年被黜,重返京师途中站在江边对月思乡的苦痛!为了使学生有画面感,匆匆数笔一副京口到瓜州的写意山水画就呈现在了黑板上……
那还是自己作为新入职老师的第一场公开课,何其潇洒,何其畅快!获得好评一片,都说精彩生动激情澎湃……以后的很多年都令我回味!为此我不断丰富自己,努力使课上得更出彩,似乎这是好的课!
可是一堂课只要老师讲得精彩就够了吗?
接下来的几年我用心去倾听来自不同层次老师的公开课,既有刚踏上讲堂的特岗教师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有自己学校同事的交流课也有县级友校的教研成果展示课!大家为了能使自己脱颖而出都使出浑身解数,声光电煽情卖弄,甚至为了精彩而不惜做做!
有为了使课堂效果完美,提前将预设问题的答案打印分发给孩子背诵;为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景象,无病呻吟不知所谓,最后一句在学生敷衍的“讨论好了”中“热闹”收场!有的语文课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各种逼真的效果,并将文中图面打印张贴出来,使得“因为黑板没有空地方”至始至终老师没有书写一个汉字!而大家不得不为这精彩纷呈、身临其境般的PPT“热闹”喝彩!更有为了不耽误课程进度公开课提前将差生清场,课堂成了师生天衣无缝、对答如流的过场,即使如此后排的学生小手举酸也没被发现“因为他提的问题会打乱计划!”……
这样精彩的公开课令我心寒!
在这里,老师成了演员,师生互动成了对口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问:为什么车夫深夜光脚在街上跑? 答:因为当时黑暗的政府,老百姓生活在…… 对于一个小学生,对于一篇新授课,对于与鲁迅先生相关的文章,对这个问题就连文中作者“我当时没有听懂伯父讲了什么,只是记得他用手……” 我们的孩子怎么可能懂得如此快!课后我问孩子有什么自己最想问的,她怯生生地在纸上写到:为什么题目说鲁迅是伯父又是先生?
你看,开篇的文题她都还没有弄明白!为什么?因为怕影响公开课的进度,因为怕耽误时间,因为怕学生问就不精彩了……这就是精彩的代价!
有人问我:到北京你学到了什么?
一个字:真!无论是王旭明,还是王亚丽,更不用说张赛琴老师了!我记忆最深的是一节张老师的作文指导课,老师让孩子们写一个韵母是“an”的两字词语,一个孩子上台写了“强奸”,如果是你会怎么办?遮住吗?责骂?……张赛琴老师只是看着他,愣了一会孩子立马改成“强健”。张老说:别怕孩子出错,出错是好事,说明他真实,老师的作用就是去引导他发现错误并改正,有时错的是另一种成功……
我觉得:公开课不是表演了,更不是作秀课。上课的老师不是“角儿”,听课的老师更不是“捧角的”!一句话,应当是实实在在地进行教学。
你教语文的就以听、说、读、写为能力进行训练;教美术的以学会审美,学会构图作画为目的;教数学就应该以学生能自主解答课后习题为标准!否则纵使你的课讲得再妙趣横生,课堂效果再精彩纷呈,课件制作得再惟妙惟肖也是虚的!
教育来不得半点假,老老实实教书,实实在在育人才是更本!!
网友评论